写在前面的话:做电商离不开流量,流量短缺的情况下,不仅要抢别人碗里的流量,还要时刻提防被人抢。
于是,便有了“私域流量”,从字面来讲,就是属于自己的流量。
前不久,有赞上市,估值60亿,成为“微信生态第一股”。创始人白鸦在坦言:社交生态可以养私域流量。美丽说和京东联合推出“微选”平台,更是大张旗鼓地要在微信生态,帮中小企业打造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高频曝光,让人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我认为,私域流量所表达的意义虽不新鲜,但它所产生的价值却十分巨大。然而,过去却一再被企业忽视。
今天,就让我用两个故事来聊聊神奇的私域流量。也许你听过,或尝试做过。但为什么你没做好,或许它能给你启发。
故事一
大A,是一家女装品牌企业的老板,做了十几年线下生意,也有一定规模了。他的产品风格明显,定位中端,当时国内也有上百家实体店。
2014年,整个社会都叫嚣着“传统企业不转型必死”。以小米为代表的先锋企业的确很猛,短短几年市值就超过了干几十年的老企业。不少传统老板的确恐惧了,于是不忙着经营企业,而是到处求道问路,结果一些还没等企业开始转,就经营不善倒闭了。
大A也着急,毕竟互联网思维实实在在创造了独角兽,线下生意也是变难了,公司一堆人跟着吃饭,得有个交代。说不着急那是假话,可怎么转型他也不知道。
琢磨来琢磨去,那年他做了两个尝试,
第一,让自己品牌入驻电商平台,不管怎样先触网,让团队也摸索起来。
第二,让市场部做了品牌公众号。
当然事实证明这两件事都超值了。尤其是经营企业公众号这个自媒体。
因为他发现身边人都关注各类公众号,有讲经营、创业、养生、投资,还有写个人的,比如罗辑思维、鬼脚七、吴晓波等。
在朋友圈,微信群里经常也有公众号文章被转发。他下意识觉得,公众号有机会,因为大家注意力在这里,那就有流量。
于是让市场部小姑娘开了号,试试看。账号是开了,也偶尔发发文章。可没人关注,做事的人也不起劲。直到有天那小姑娘跟老J讲,“要不让门店推广公众号,吸引关注,我以后也在公众号帮各门店通知新品和优惠活动,这样也许对它们有价值”。
说干就干,反正也是尝试。老J让各门店推广公众号,为吸引关注,可以送代金券或手提袋。没想到一推出,公众号的粉丝每天就开始几百、几千的涨,大部分还都是购买客户。
不到3个月,粉丝就突破10万了,这超乎了大A的预期。市场部小姑娘也高兴不得了,每天发的文章有上万的阅读,还有很多留言,特别有成就感。
再接着,好消息不断。
门店反馈,说有到店客户主动跟店员讲,是看到公众号优惠过来,并且表扬了公众号。渐渐地,每天看公众号文章和留言成了老J的日常工作。后来他看到不断有客户留言,能不能在公众号直接购买,因为没有时间逛门店,这样会更便利。
一方面入驻的电商平台销量不好,还花钱推广;另一方面公众号上粉丝主动要购买。能不能把这两点对接起来,于是老J听说公众号可以建微商城,于是很快找外包公司建了一个,然后上线。
这时候公众号粉丝接近30万。微商城一切测试就绪,把产品上架后准备开始推广,大A心里是没底的。
还是老套路,市场部小姑娘写了篇文章,推广新品,只是这次不引导线下门店,而是说微商城上线了,大家可以在公众号购买了。文章推出去后,大A亲眼看着发的,心竟然咯噔起来。
主要因为这是他主导的全新的尝试,做公众号也属于误打误撞,并不像小米、三只松鼠那些标杆是有规划的。微商城销量会怎样,他完全不知道。
“有订单了!有订单了!”不到10分钟,市场部小姑娘兴奋跑过来告诉大A,这一刻他心里无比开心。他预感,公众号+微商城这条路似乎要通了。事实如此,第一天上线,微商城销量超过线下店一个月销量。
再后来,大A要求公司建立以“公众号+微商城+线下店”三位一体的渠道,探索互联网转型新模式。以前门店客人都是来来回回,即便有会员卡,也是坐等上门。
现在用公众号作为池塘,通过“优质内容+便捷服务”来吸引关注,企业每天可以主动创造机会跟消费者接触,而且不花钱,这比过去先进了很多。
就这样新媒体运营团队不断增加,还建立了企业公众号矩阵,截止2016微信粉丝超过150万,微商城活跃会员高达70%,2016年仅微商城销售额就突破十亿,一举超过线下门店销售。
大A回头来看,似乎转型并不难,难在下决心,敢不敢尝试,有没有选对方向。用白鸦的话来说,微信公众号就是大A公司的私域流量,它帮助大A正在实现用户数字化转型。
抓住用户,就抓住了根本。
故事二
老C,是一个淘宝小卖家,经营女装C店。论规模很小,2014年营收也就相当于一个普通门店收入吧。同样老C也饱受缺流量,推广越来越贵,淘宝规则变化等痛苦。竞争越来越大,花钱买来用户,最后还不是你的。
老C也看到公众号价值,只是他反复思量,这件事他做不了。因为公众号对内容原创要求高,要持续输出优质长文,通常以品牌为主,粉丝上不去销售转化不高。对他而言,销售是首要的,也不能立刻有专门文案。他很纠结,微信这波红利怎么用。
没想到,微商启发了他。2014年微商很火,有人靠一个个人微信号就能月入10万。并且朋友圈内容短,好做些,他也许能试试。先把老客户加好友,起码还能试试微商。
想好之后,老C心里通畅不少,说干就干。他专门注册了一个新微信号,起了个有人味的名字@C哥,换了张还算正经好看的头像。就这样开干了。
想清楚之后,老C定下了几件事:
1、 注册专门微信号,与私人号分开,起个名字,就叫做C哥;
2、想一切办法加好友,圈人再说。比如加微信有优惠,包邮,后面直接说加微信领红包。
3、每天坚持发内容,早晚2条鸡汤文,中间发发段子,日常生活内容;
4、粉丝私聊,点赞、评论必回,做好服务;
5、半年内不主动发广告。
就这样半年下来开到3个微信号了,这些老客户粘性很高。除了主动询问衣服的,基本不发广告。
直到有天老C在朋友圈发了几张现场模特试衣的照片。这下几个微信号评论炸开了锅,收到几百条评论点赞。还有人直接要买,也有人让C哥多发发产品信息。
这次小高潮让C哥累半死,从来没回复这么多信息。不过也让他意识到,朋友圈可以销售,只是要注意方法。慢慢的,他开始刻意用生活化场景植入产品,带来的销售都不错。
于是老C开始建专门微信运营团队,他要做更多的个人微信号,连接更多用户。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下来,老C拥有30多个号,现在不仅卖女装,还偶尔尝试鞋子、化妆品、水果等跨界产品。只要有信任、有用户,卖什么都可以。
去年一年下来,仅微信这块就销售2000多万,相比过去淘宝店增加了几倍。但据他所知,通过个人微信沉淀用户,用微信直销,做到过亿销售也不少。
对他而言,若不是3年前打造自己的微信流量池,今天也许就像其它卖家一样痛苦。
故事讲完了,你又获得哪些新思考呢?
就像我开头说的,私域流量并不新鲜,但你有没有看到它的巨大价值?有没有用正确的方式坚持呢?
回到白鸦那句话,社交生态可以养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是企业自己可以掌控和利用的流量,真正属于自有的资产。它可以在公众号,个人微信号、抖音、QQ群、小程序等。
总之,今天企业必须要打造私域流量池,这将是最有价值的一件事。
那是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呢?
连接用户应该用什么工具,是公众号,个人微信,微博,抖音还是小程序呢?
企业要打造多少个流量池呢?
时下最火的小程序又该如何利用呢?
私域流量池如何跟企业原有CRM,会员体系结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