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们调研了41275家企业,得出10个结论


智谷新书,点击购买↑

◎作者 | 正和岛研究院

◎来源| 正和岛(zhenghedao) 已获授权


“水大则鱼大”,营造一片海洋,就有鲨鱼生长。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近两年,营商环境成为政府各类会议、报告中常提及的热词,是各地招商引资的一号工程和发展地方经济的新抓手。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好到什么程度,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最清楚、反应最灵敏和最真实。


在2018年试评价后,2019年3月,在全国工商联主要领导的关心下,在全国工商联研究室的指导下,我们牵头与有关单位共同成立了工作组,开展了“2019年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调查。共有全国31个省(区、市)、200多个城市的41275家企业参与,有效问卷达35550份,各类数据超过1600万个。


2019年,我们调研了41275家企业,得出10个结论_第1张图片 这是同类研究中样本规模最大,最直接从企业端出发开展的营商环境评价,相关研究成果更是首次发布。 营商环境涉及企业生存发展的全方面、多层次因素。此次调查力图通过专题研究,构建一整套全国性、实操性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要素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五大环境。 我们认为,从企业家获得感出发,理想的营商环境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基本面,满足企业生存的基本需求,涉及要素环境、法治环境,给企业、企业家提供基本前提和安全保证,让有恒心者有恒产。


第二层是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这两种关系,各类主体同向发力,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第三层是政府对营商环境的更高追求和主动作为,表现为创新环境,为企业增收和经济增长提供内驱力和新动能。 相比2018年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2019年全国样本企业对营商环境整体好评有所提升,持续向好:各地企业预期向好、信心提振。 与世行报告的主要结论较为一致。世界银行2003年发布第一份全球营商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 in 2004)。2016年以来中国名次不断跃升,特别是去年从第78名升至第46名,今年更攀升到第31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前十名经济体。 但是各地营商环境状况相当不平衡,先进地区抓紧赶超国际水平,中西部地区在基本面尚存较大差距,东三省改革任务依然艰巨,某些领域问题突出。
具体而言,此次营商环境报告有10大结论。
结论1: 经济下行压力仍存,景气预期整体向好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调查显示,样本企业中2018年营收总额增长占比为44.04%,利润率提升的占比仅为38.47%。在此背景下,市场主体活力不减,最主要原因是营商环境的优化与改善,提振了企业家投资兴业的信心。 调查显示,对当地经济前景的信心、本企业盈利前景的信心较高的企业占全部调查企业的比例均超过50%。 从企业家推荐其他企业来所在地投资的意愿打分来看,绝大部分企业家都愿意推荐其他企业来所在地投资。 2019年,我们调研了41275家企业,得出10个结论_第2张图片 (满分为7分) 在当地持续投资的意愿,是对当地营商环境的高认可度的标志之一。目前上海、浙江、重庆等省市对企业吸引力最高,82%以上的企业愿意继续在当地进行生产投资,甘肃、海南、西藏等省市吸引力较弱,仅68%的企业愿意留在当地继续投资生产。 结论2: 减税降费普惠效应显现,多数小微企业受益


过往新闻报道中,不管是曹德旺对比中美税收差距,还是宗庆后曝出企业上交500种费用,税费问题一直是企业家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地密集出台减税降费、融资惠企等政策,特别是今年中央实施的大规模减税效果得到企业认可。54.39%的企业对减税降费总体效果满意。其中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增值税税率降低、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3项政策实施效果较好。 调查显示,企业对税费调降较有获得感,44.86%的企业认为有所下降,29.94%的企业表示没有变化,25.20%的企业认为有所上升。从纳税办理过程来看,企业满意度较高的是申报纳税、发票办理、税务登记;就税种来看,对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减负效果评价较高。 世界银行《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提到我国8项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包括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增值税税率下调等,与本次研究的评价结果高度吻合。

结论3:营商环境法治化程度提升,做企业,安心很重要。


本次调研发现,全国企业对行政执法和公检法司的满意度均较高,其中“执法程序”符合法律规定满意度最高。法治氛围总体较好,公检法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守法意识明显增强。 在世界银行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我国“执行合同”指标保持全球领先,总排名居世界第5,司法程序质量改善得分16.5分,是该指标的“全球最佳实践者”,排名全球第一。


这表明“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项目中,我国企业评价的总体结论,与国际社会对我国营商环境的评价状况具有一致性,并对之形成有力支撑。
作为我国参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的两个城市之一,上海2018年制定了以法治化、国际化为核心的营商环境改革2.0版方案,上海法院率先出台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政策文件。
就维权渠道或手段而言,企业对工商联等协助维权的满意度最高,排第二位的维权渠道是司法,说明企业对司法公正保持基本信任和稳定预期。此外,东部地区企业对维权满意度总体评价较高。 结论4: 融资难一定程度缓解,风险投资需求大

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创新工具逐步落地,超过6成的调查企业实际享受到纾困专项债、绿色债等政策。 融资成本有所降低,2018年1月以来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中,71.12%的企业表示银行贷款综合年化利率在7%及以下,年化利率超过10%的仅占7.52%。 从获得金融支持难易度来看,企业对从银行渠道获得贷款满意度比政府产业基金及风投渠道满意度要高,直接融资难度较大。金融供需缺口较大的渠道主要有A股上市融资、新三板融资、通过风投机构获得融资。 此次调研了解了企业未来计划使用的融资情况,折射出企业对风险投资的需求大。 这些年不少区域频繁爆出非法民间集资、P2P暴雷等新闻,企业在使用资金时更应谨慎。


结论5: 政商关系“清”上加“亲”趋势明显


清则正,正则威;亲则顺,顺则合。


总体来看,全国71.3%的企业对政商关系表示肯定。其中,企业对政商交往行为规范满意度最高,如温州率先创设“三清单、一承诺”制度。相对而言,对企业帮扶力度评分满意度略低。 政府诚信改善初见成效,近七成的企业没有遇到或听说政府有失信行为;政府诚信建设强化,政府拖欠款项清理力度大。自2018年底以来,各级政府大力开展拖欠民营企业款项清理工作,不少民营企业受益。 自2018年11月1日民营经济座谈会以来,各地政府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大力度改善政商关系,肯定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企业家越是尊重。特别是今年,深圳将每年的11月1日确定为“深圳企业家日”,温州在11月1日设立“温州民营企业家节”。
“清”的前提基本具备,“亲”的趋势正在形成。

结论6:“放管服”成效显著,服务便利化大幅提升


调查显示,企业对政务环境给予高度认可。


就相关政策的落实结果来看,行政审批改革初见成效,企业满意度普遍较高。其中服务态度、审批费用、在线审批等3项工作最受企业肯定。


企业满意度偏低的是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有偿服务,需进一步整治政府部门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的违规行为。 企业对政务服务便利化中的开办企业便利度、一网通办便利度、登记财产便利度3项较为满意。针对城市政务服务大厅和在线服务平台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务大厅排队等候时间长、政务大厅服务窗口未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等。


作为“最多跑一次”的发源地,浙江省政务环境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是全国首个关于政务服务的专项规范性文件。 世界银行《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提到,我国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办理建筑许可等多项政务指标有较大改善,与本次评价结果高度一致。

结论7:市场环境表现欠佳,信用建设显成效


企业对政务环境优化成效高度评价,对改善市场环境呼声最高。五大环境按企业评价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要素环境、创新环境和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和法治环境分列第一、第二,涉及市场准入和监管的市场环境评价相对靠后。 在市场信用方面,我国市场信用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整体来看,东部地区市场诚信环境更好,西部地区稍逊一筹,上海、浙江、山东、重庆、河南、福建、江苏、江西的企业对当地诚信环境评价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东三省中吉林省的此项得分较高,得益于近年来吉林在政务诚信建设上的持续发力。作为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杭州、厦门、无锡、苏州、青岛等地的市场诚信环境得分位居全国前列,说明信用示范城市建设卓有成效,市场环境持续优化。

结论8:市场主体猛增,以开放促增长,西部效果明显

市场主体规模增加是营商环境优化的直观表现。 截至2018年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达1.1亿户,其中企业是3474.2万户;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149.58万户,新增企业670万户,平均每天新增企业1.83万户。 整体上看,经济开放度呈东高西低的态势,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开放度更高,中西部地区的开放度较低,特别是西部地区以占全国70%的国土面积、28%的人口、20%的经济总量,仅拥有全国大约7%的对外贸易额、10%的利用外资额和8%的对外投资额。


今年上海第二届进博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711.3亿美元的意向成交额、7000多位境外采购商、91万的进场人次……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川渝等西部省份,由内陆盆地一跃而为开放前沿,在经济开放度上全面赶追湖南、湖北为代表的中部省份。


结论9: 创新环境整体表现良好,人才政策亟待优化与落实


调查企业对科创资源总体评价处于中上游水平,尤其对政府在科创资金支持方面满意度最高。


人才方面,东部沿海省份的企业在招才引智方面面临的问题较少,对创新型人才供给较满意。
此外,创新氛围整体浓厚,发达地区风险投资更为活跃。
双创服务整体质量提升,其中企业对双创服务中的税务服务最为满意。 文教、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关系到生活便利度和人才吸引力,是创新软环境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我们经常看到各类“人才大战”,软硬件结合,积极提升适合创新人才的宜居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


结论10:企业要素保障整体良好,但下降幅度较小

“要素环境”指的是基本条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主要包括用地、劳动力、能源资源的保障与成本、物流运输等。
总体来看,企业对要素获得与保障的评价较高。其中,对用电、用水的获得与保障满意度最好。对用工、用地、物流设施满意度较低,均低于对要素获得与保障的总体评分。
从全国总体来看,要素成本下降幅度较小。企业对用网、用电成本下降满意度较高,对用工、用地、物流成本下降满意度较低。说明用工、用地、物流成本依然困扰企业经营发展,难题待破解。 2019年,我们调研了41275家企业,得出10个结论_第3张图片


民营企业面临的痛点和难点


一些民营企业发展面临挑战,有企业家形容为“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此外,民营企业“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一些部门为民营企业办事效率不高,还需打破三重门“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 此次调查中,民营企业面临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营商环境负面现象


在影响营商环境的负面现象中,企业意见最集中是第三方中介机构收费过高(23.97%),其次是三角债大量存在(12.53%),市场准入方面歧视民企(11.30%)。另外,分别有10.39%和9.12%的企业认为当地存在PPP项目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不完善、PPP项目信息不透明的问题,8.56%的企业反映当地存在限制企业经营的不合理政策法规。


2019年,我们调研了41275家企业,得出10个结论_第4张图片


其他负面现象,包括个别地区经济诈骗现象大量存在、部分领域和部门存在权力寻租、部分领域和部门存在红顶中介、恶意抢注商标、涉企执法过程存在“吃拿卡要”、官员不喝酒不办事、外地企业在当地受歧视等。 2.政商关系负面现象 三成企业反映遇到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项目扶持资金不到位、到位慢(37.19%),政府部门相互推诿扯皮、不担当(33.55%),政策不连续、“存在新官不认旧账”现象(32.94%)。 少数企业反映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涉企服务中,故意刁难、办事拖拉、推诿扯皮(12.35%),排名最高;其次是把普惠性政策优惠当成熟人的“福利”“红包”(9.85%),强制或暗示企业购买指定产品或服务(9.25%)、对企业随意性执法,向企业乱摊派、乱检查、乱收费(9.09%),在市场准入、项目审批、税收征管等环节吃拿卡要(8.66%)。 比较代表性的是山东省。这几年,网上关于山东发展的讨论有很多,“山东终于意识到自己落后了”“山东着急了”,其背后症结直指山东的“官本位”问题。 3.企业对降成本政策获得感较弱 样本企业反映银行贷款获得障碍较多,效率待优化,资金管理费等违规收费一定程度存在;银行贷款中仍存在盲目压贷、减少授信、以贷转存等不合理现象,其中减少授信现象最为突出。


此外,企业还反映了社保压力仍显过高、清单落实过程的责任追究机制有待完善、人才政策亟待优化;不合理法规政策的清理明显滞后等问题。


2019年,我们调研了41275家企业,得出10个结论_第5张图片


总之,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持续释放对广大民企的善意和礼遇,打出了一系列惠企政策的组合拳,但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依然任重而道远。 新型政商关系的思考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新型政商关系变得格外重要。我们有以下思考: 1.一个前提


201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布的《201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有158.5万家非公有制企业法人单位建立党组织。这组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认识到了党建的重要性。


中央提出“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据人民网报道,截至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32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7600万户。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


在民营企业蓬勃的发展中,一定要有全局观和大局观,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坚定跟党走,变得格外重要。


2.一个定位


2018年,“民营经济离场论”曾一度甚嚣尘上。此后,最高领导人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提出: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他提出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中央领导人的话一锤定音,让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这也是发展民营企业应该坚持的定位。


3.警惕政商关系的结构性矛盾


今年,在“2019中国绿公司年会”上,马云提出营商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极其之关键,但很多政府部门中的绝大多数的官员自己没有做过企业,也缺乏这样的背景,


“所以大家是一腔热血,特别希望为企业做,但是也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


“我们也特别期待着政府真正明白什么是营商环境,怎么参与营商环境的打造。这是巨大的挑战。”


马云的话实则指出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存在结构性矛盾:信息不对称、信任不对等、信心不均衡。


“我讲的他听不懂,他讲的我没兴趣”,反映了部分企业对政府的某种印象。这就需要第三方平台,成为政企沟通与逻辑对接的桥梁。


为了解决政策供给和企业需求不匹配,十三五的新一轮产业规划新思路是基于营商环境的理解和企业需求,精准制定。这一结构性矛盾有望改善。


结语


如今,全国各地营商环境建设如火如荼。无论是中国在全球营商环境排名的不断提升,还是每一个省份和城市的排名,背后都是对营商环境的重视和改善。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家创业的乐土、创新的高地,其改善是一个系统工程。


此次研究还只是一个开始,发挥民营企业家“家”的作用,让大家“解决问题有方”“反映诉求有门”,更有利于政府制定精准政策,真正服务好民营企业。只有这样,民营企业的发展才更有希望!


对于一系列的格局变化,智谷趋势持续地观察、记录、思考,此次 重磅新书《中国城市大洗牌》就是其精华成果。


热卖中荣登 爆款清单第一位 今天为 回馈读者特设优惠折扣价 ,小伙伴想入手的抓紧下单,各地房价和人口真相的背后其实是城市实力的此消彼涨。有些城市已掉队……你的城市在哪一个级别?购 买新书读懂真相。点击下方 小程序 大力支持 2019年,我们调研了41275家企业,得出10个结论_第6张图片

2019年,我们调研了41275家企业,得出10个结论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年,我们调研了41275家企业,得出10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