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2018年,是值得怀念的一年。
它是四川汶川地震10周年,那年我和大二同学在南京某高校率先发起了一个“关注地震抗灾”的大型活动,自己的名字第一次登上了校报;
它是北京奥运会召开10周年,从此中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实现了巨大腾飞,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它是上一轮全球经济危机10周年,今年的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已悄然开始;
它也是自我人生路口的第30个年头,一晃三十而立了。
它也是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中国的命运因此脱胎换骨、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善;
它也是某院所建成的第60个年头,昔日老一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挺起了“民族脊梁”,为中国现代发展撑起了一把永立不倒的保护伞;
……
2018年,似乎发生了很多事,走别了很多人,踏过了很多路,也看清了些许世故和道理。
每一年都是与众不同的一年,但对自己来说,2018是值得回味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仿佛经历了诸多未曾体验的“人生第一次”。
2018年的第一次
第一次三十而立,开始了3字打头的年龄,这个“立”的涵义不是成家立业,更应该是一种独立意识和自我觉知。
第一次买了一辆代步车,作为纪念自己30岁的生日礼物,新车不仅拓宽了自己的日常活动区域,还拓宽了自己的感知边界。
第一次正式入职事业编工作,走完了中国教育的所有历程,不知道是一种高兴还是一种唏嘘,这种高学历所携带的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也曾让我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彷徨和焦虑过,今年终于释怀了,所幸。
第一次参与股权融资,成为了一家初创公司的投资股东,看重它信任它帮助它,最终没有败在项目上,却败在了“人”的因素上。人生的第一次股权融资,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成为一家科技公司的联合创始人(CTO),协助CEO制定公司的定位和核心业务,修改商业计划书……在如此糟糕的经济形势下,竟也坚挺了数月,如今公司仍在,却没有了业绩。
第一次直接与项目方谈判、砍价、跟踪和提供价值等,投成了一个天使轮项目,这算是2018年自己唯一看好的、重资投入的私人项目吧。在如此糟糕的熊市里,上市就达近4倍收益,基本持平了多次腰斩带来的损失,关键是走势比较稳健,因为从各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不出意外这算是一次成功的投资。
第一次与大学好友发起了属于自己的基金项目,初衷是想在乱象和欺瞒丛生的新兴领域发起一个真正良心的项目。经济形势不好没有关系、收益甚微也没有关系,关键的是问题:你必须自己做成一件事,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慢一点也无妨。
第一次帮助我们几位股东追回了近百万元的投资款,前前后后几个月,过程是十分糟心的,昔日相互信任的小伙伴差一点就在法庭上见面了。所幸自己和有缘聚在一起做事的我们,都是善良的人。投资,其实就是投人,对此我开始深信不疑。
第一次个人银行账户一年内的流水金额达到了七位数(含工资收入),然而我也第一次成为了负债6位数的职场新人。但不知为何我对此没有太多压力和焦虑,或许从一开始决定入场“折腾”,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备好了后路。
如果说资产债务表是一个成年人在社会上的成绩单的话,那么2018年我活生生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差等生!
第一次与国外Springer出版社签订,预计2019年出版个人的英文专著,越来越体会到写作和演讲的重要性。开始明白:以结果为导向的写作可能才是真正的成长,而不是自我感动、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抚慰式的零散写作,成年人多讲点功利性其实未必不是好事。
第一次受邀到北京某家自媒体公司做了一次小型的演讲,战战兢兢地把非专业的自学知识、行业看法与挤满整个屋子的公司员工分享,生怕不能给听众带来一点有用的东西。但从反馈来看,这次的演讲效果还是不错的,并受邀入驻专栏作家(至今未更新一篇,流汗脸)。事后仍觉得那次公众演讲存在一些不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演讲能力。
第一次进入一个不错的科研平台,确定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梦想。当科学家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成为一名真正对社会有用的、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和视野,它会决定一位科学家的不同走向。自己一直很欣赏像张首晟那样的物理学家兼投资家(不幸的是张在2018年突然去世),他做学问可以做出诺奖级别的成果,做投资又能做成世界有名的投资基金。
第一次以10天左右的超短时间确定了一段恋情,超乎了自己的过往想象,也第一次如此深切地体会到恋爱的感觉(以前谈过2次)。一个真正喜欢你的人,你总能从对方眼里看到充满爱意的眼神,一种被爱被需要的感觉确实令人感到美好。
第一次以近400元/小时的收费请了一位健身教练,咬着牙打完总款,几次突破极限的训练后,发现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很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身体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总感觉比有的朋友花大价钱办饭店会员而一点不舍得用在健身上,更划算些。
第一次从2018年中旬开始,突然就很少看朋友圈了,也不怎么爱转发、爱评论了,仿佛整个人变得平淡了很多,每次下班一拿到手机,只是处理和回复消息,然后就是思考和做业余的事情,偶尔也窝在沙发上葛优躺。朋友圈,有点无暇顾及,只想做好自己。
第一次……
2018年的这一个个“第一次”,记录了过去一年许多值得回忆的瞬间。
如果要问成长了多少、收获了多少、反思了多少,我想人生走过的每一步、每一个自主的抉择和行为,都是一种无怨无悔的青春过往。
2018年这些历经第一次的“加法”,实际也让2019年的自己做好了“减法”的准备。
法国文学家、音乐评论家、文学诺奖得主罗曼罗兰曾说:“绝大多数人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死了,他们变成了自己的影子,不断重复着过去的自己。”
2018年,刚刚三十而立。我不能,也不应该这样过早地选择“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