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基本规则《经济学家》和王烁如是说

写作的基本规则《经济学家》和王烁如是说_第1张图片

最近开始试着写些东西才发现自己的积累是如此的薄弱,虽然偶尔会有思路闪现,并迅速用语音输入法记到便签上,总体来说差得很远。写什么倒不是问题,有足够多的输入,配合深入的思考和梳理,自然也就有东西可写,可以是书、也可以是订阅的文章。毕竟写的目的也就是逼迫自己大量的输入,大量的看书,同时强迫自己深入思考和梳理,而不是每天被大爆炸的信息所淹没。每天自我感觉似乎看了很多碎片化的东西,实际上只是泛泛地看,根本没有过大脑,更别提系统化的阅读,对整体思维的帮助寥寥无几。

写什么不是问题,怎么写问题就大了。回想下,我从小到大在班上写的作文好像从来都没有被老师点过名或者念过。我记得,高一那会儿刚开始学现代诗,老师就让每个同学去写,我是绞尽脑汁编了一首,然后满心期待老师能念到我的,结果自然是没有念到了。后来毕业以后误撞入进入销售行业,跟形形色色的客户打交道多了,自觉沟通锻炼的还可以,但提起写作依然头大。

前两天翻看kindle,看到之前王烁老师的《有效写作十三篇》一直没看,很短,迅速看完很受启发。怎么才算会写,道理很简单无非就是围绕事实清楚明白有条理的写出来。写好这种文章需要才能但不是天才,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并不容易,但努力就会有收获。不像写小说,努力不可或缺,但无法战胜天分。

写作的基本规则《经济学家》和王烁如是说_第2张图片

努力的指南可以从注明媒体的写作手册中找到,比如《经济学家》杂志(The Economist)。《经济学家》目前为止几乎免于受到经济危机和行业变迁的双重冲击,过去两年发行量有明显增长。在大多数人信息过载的时代,《经济学家》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其有自己的写作手册,王烁老师做了翻译,并加上了自己的解读:

导言
清晰的写作来自于清晰的思想。所以,想清楚你要说什么,然后尽可能简单地说出来。记住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六条基本规则,尽力尝试:

  1. 绝不要使用在印刷物里经常看到的隐喻、明喻和其他修辞方法;
  2. 如果一个字能说清,不要用两个字;
  3. 但凡一个字能删掉,一定要删掉;
  4. 只要能用主动语态,绝不要用被动语态;(王烁:也就是说,看见“被”字,要想方设法把它去掉。当然,“被自杀”这类伟大的语词创新除外。)
  5. 能用常用词的时候,不要用外来词、科学术语和行话;
  6. 绝不要用粗俗语言,为此可以打破上面任一规则。

导言之隐喻
奥威尔和Economist都反对用那些既没有新鲜感,又没有彻底成为日常用语的隐喻。对于这种隐喻,中国传媒大学文学系主任苗棣曾有精准界定。他说这些叫“俗典”。“俗典勿用”。俗典绝不会为文章增色。

导言之短词
要用短词,要精炼、简短、明白地写作。

导言之冗词
有些词除了给文章增加长度外一无可取。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才用形容词,要小心那些你用来表示强调的形容词。“很(very)”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你写的句子里有“很”,把它去掉,看看意思变了没有。从现在起不要用“性”,比如革命性、现代性。每次写完文章检查是否有“进行”、“通过”这些词,全数删掉,不会有任何损失。对大多数“的”字可以删掉。

导言之勿用“被”
要直接。说A打了B总是比说B被A打了更清楚。政府文件里多见被动语态,无论中外。

导言之术语
避免用术语。不用术语又要准确,要动脑筋才行。如果非得用术语,不能脱离其特定语境。许多时候,日常词汇完全可以替代术语。如果要用,你必须解释清楚它们是什么。往往在解释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不需要用这些术语了。两件事一定不能做:用术语来使本来无聊的事情显得重要;用术语来混淆事实。

你不能有可以任意使用术语的心态。使用术语就有责任解释这些术语。如上所说,如果能解释清楚术语,你多半用不着这些术语了;如果不能解释清楚术语,很可能你没有搞懂你在说什么。这就不是术语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

导言之新闻腔与俚语
不要养成用俗套的习惯,一篇俗套的文章会让读者产生智力上的优越感。要用确切的词而不是万能的词。少用“应对”,“运行”,多用脑子。

导言之句法

奥威尔说,“一个细心的作者在写每一句话时都应问自己四个问题:我想说什么?可以用什么词来表达它?什么意象或者成语可以把它表达得更清楚?这个意象够不够新鲜?也许他还该问自己更多两个问题:可以写得更短点吗?行文丑陋的地方有没有办法避免?‘’

看看有多少句子以“作为”“通过”开头!再看看以“作为”开头的句子,有多少在经过一个长长的定语后丢掉了主语。绝大多数情况下,把一个长长的复合句拆成两个短句,不仅表达得更清楚,还更有力。

有所为有所不为
要少用形容词“重要的(important)”,如果说一个事情是重要的,那就还要说明,为什么是重要的,对谁来说是重要的。

形容词是简化的表达方式,它总是可以还原为一系列事实的描述。如果你说孔雀美丽,发生的事情可能是眼前有孔雀在开屏。把形容词还原为这些事实描述,文章会更有力。

省略
除非简称比其全称更常用(如BBC、NBA),或者其全称根本无助于使读者了解更多,在首次使用专有名词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全称。

永远不要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所以×××。一定要指明哪条法律哪条法规。

头衔
称谓最重要的原则是待人得体。在第一次称呼某人的时候,不要用某某先生、某某女士,或者某某部长,直称其名即可,如乔治·布什。

首要的原则是平视和平等对待你在文中提到的任何人。

王烁的译介总结

从小时候学习作文开始,我得到的写作教育都是加法:要这样写,要用那样的词,要加入哪些要素,要形成什么样的结构。Economist写作手册传授给我的却是减法:不要写不懂的东西,不要矫饰,不要故作高深,不要用只有少数人才理解的词,也不要用不确切的词,句子不要太长,实在不能不长则绝不要绕。

减法做到头,把一切不需要的东西都去掉,剩下来的就是合格的文章。

共勉。


你可能还感兴趣:
怎么抓住知识变现这波机会,以及其他建议

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

喜欢就添加关注吧,宇曦日课
不断积累,持续学习,每日精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的基本规则《经济学家》和王烁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