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背景
定义
传统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
互联网消费金融顾名思义,就是指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而来的新型消费金融模式,即借助网络进行线上审核、放款、消费、还款流程。
众所周知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主要是面向高净值人群提供的大额信贷服务,对客户的财务及信用状况要求较高,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因其小额、分散的特点,所以目标客户有很大一部分是传统征信覆盖不到的人群。通过对客户网络购物,支付,通信账单等数据的分析,为这部分人群提供小额信贷服务,从而形成对传统信贷服务的补充。
发展
2013年,随着“分期乐”等大学生分期购物服务平台成立,消费金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2015年,国家放开市场准入,推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快速发展。
据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消费金融洞察报告》显示,2013年到2016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从60亿增长到了4367.1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17.5%。
目前,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消费场景越来越丰富,逐渐渗透到医美、旅游、装修、教育等各个细分领域。
PEST因素分析
总结
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不断升级,对消费形成了有效刺激,消费信贷占消费支出比例逐年上升,截至2016年底为19.7%。与美国等发达国家30%相比,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而且,相比以前,我国消费金融业参与主体逐渐丰富,互联网企业的参与为其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无限可能。
行业现状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消费分期服务是从京东2014年2月上线的白条业务开始的,京东商城提出了“先消费,后付款”,“30天免息,随心分期”等概念,成为行业创新典范。以京东白条,蚂蚁花呗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自带流量入口和电商场景具备天然优势,发展迅猛。
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按照企业的业务不同,艾瑞咨询将目前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京东白条,蚂蚁花呗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系;
第二类是以拍拍贷,惠人贷为代表的网络借贷系;
第三类是以分期乐,买单侠为代表的纯消费金融系。
下图展示了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产业链,其中不难看出,围绕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的三个核心关键词无非是:“场景”、“资金”、“风控”,所以后文会针对这三个方面对不同的消费金融企业进行分析。
电商系
蚂蚁花呗、京东金融等电商系的核心优势在于大量的客户和数据积累,成熟的线上消费场景。
据统计,在中国近1.7亿90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4500万。要知道,蚂蚁花呗是在2015年4月才上线的,比其他平台晚了1-2年,不难看出电商平台强大的消费场景和流量优势。另外,现在花呗还支持部分线下支付渠道。
资金问题看起来不像是电商系担心的问题,自新世纪以来电子商务的火热为其积累了雄厚的资本,行业顶端的电商平台也在致力于打造“支付+理财+借贷”全产业链布局模式,比如支付宝的花呗、借呗、余额宝等功能模块。
相比其他金融企业,电商系在风控方面的经验较少,但凭借客户网购等大量数据积累,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风控模型也只是时间问题。目前主要问题是场景的单一性,电商消费场景虽然足够大,可瓶颈也是存在的。壁垒一定程度上也是滞碍,如何突破单一的购物场景成为电商系最头疼的问题。
网贷系
说到网贷,大家可能自然就想到近几年颇受争议的P2P平台。P2P是互联网技术和民间借贷结合的一种创新式金融模式,但因为平台关闭跑路现象频发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也暴露了大部分平台在风险控制方面的缺陷。2016年8月,随着网贷限额令出台,明确规定了借款人在网贷平台的借款上限,P2P向小额业务领域过渡,促进了网贷平台纷纷布局消费金融领域。
网贷公司本身具备互联网金融背景,经过近些年的探索沉淀, 风控体系相对完善,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的风控系统效率更高,比如拍拍贷在2015年发布的“魔镜”风控系统。当然,由于行业门槛较低,导致行业内参差不齐,风控优势主要体现在目前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
消费场景是网贷系消费金融企业的短板,不像电商系自带流量入口,网贷系在获客成本方面一直居高不下。现在,网贷平台纷纷开展基于场景的消费分期业务,如何解决获客问题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
资金问题随着网贷限额令的出台开始凸显,投进来的资金少了,消费金融收益又没有信用贷款那么高,消费金融对信贷系来说困难要更多。
纯消费金融系
纯消费金融系主要专注某个细分领域,针对特定的人群或场景展开业务,比如分期乐,爱学贷等针对的就是大学生群体。在消费金融领域逐渐形成场景为核心的趋势后,纯消费金融企业依托多年深耕某个细分领域的经验,在市场站稳脚跟。分期乐是该类企业的佼佼者,现已发展成为乐信集团,旗下分期购物平台分期乐商城,互联网理财品牌桔子理财,金融资产开放平台鼎盛资产,个人小额信贷服务平台提钱乐构成了稳定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生态体系。
资金问题是困扰纯消费金融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消费分期收入来源主要是服务费和利息,然而现在平台间竞争激烈,所针对用户消费能力较弱,免息分期活动频繁,短期取得收益可能性很小。自有资金少,资产证券化融资进程复杂,结合自身优势深耕垂直领域,建立竞争壁垒获取融资是主要出路,提供借款服务赚取高额费率也是效果显著的获利方法。
纯消费金融系的另一个优势是创新能力强。体量小,对新技术的接受度高,所以在风控、服务等方面取得不少创新。由于最初的定位是消费分期,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客户的资金使用方向,客户逾期风险相对较小。
发展趋势
单一服务类型向综合生态过度
现阶段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两个显著的特点:服务场景更加多元,服务群体更加广泛。对场景和用户的把握是互联网企业的强项,你会发现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场景都有人在做了。比如专注租房场景的会分期,房司令;医美场景的美分期,云贝分期;甚至还有专注农村消费分期的什马金融等。
信贷服务和消费分期结合是目前消费金融领域的趋势,但打造成一个闭环的金融服务生态系统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这一点在阿里、京东、国美等大型电商企业体现的最为明显。比如国美金融,依托其大量的线下门店、供应链体系,与互联网金融结合,现在已经提供消费分期、借贷、基金、理财、保险以及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等服务,基本上能看出是一个初具雏形的金融服务生态圈了。
市场参与者越来越丰富
虽然在过去的两年里,互联网消费金融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但现在仍然是十分活跃的增量市场,只是市场准入门槛提高了。消费场景近乎全面覆盖的情况下,中小型企业入场的切入口越来越少,现在能达到这种门槛的要么是具备完善征信体系的传统商业银行,要么是体量较大的金融服务公司。
当然中小型的企业并不是没有机会,如果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增长速度足够快,后期还是会有很多需求缺口值得进一步挖掘。去哪儿网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成立时间比携程晚了整整六年,但几年后却达到与携程叫板的实力。
可以看出,在一个有潜力的市场,即便是晚进场,还是有足够大的成长空间。有关机构预测,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将达到9983.4亿元,同比增长100%以上。那么什么样的公司会得到这样的机会呢?笔者觉得嗅觉敏锐,善于把握用户心理,服务品质高的互联网公司具备核心优势。
依赖于大数据和算法的风控体系成为核心竞争力
由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目标客户很大一部分是传统征信机构覆盖不到的人群,所以风险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6年9月份,消费金融行业不良贷款率为4.11%,是传统商业银行的2.4倍,一些中小平台在信贷审核方面并不严格,这个数字甚至能达到10%以上。随着行业格局趋于明朗,企业逐渐意识到风控的重要性。
阿里、京东凭借强大的数据资源和技术优势,能够将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使企业意识到大数据构建的风控模型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因此有实力的平台都开始着手发展自身数据收集、机器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来搭建自己的风控体系。未来,拥有丰富的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经验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将具备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