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季第7周001发愤的草莓 《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

《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
r
传统的教学过程没有让学生准备好迁移知识。其中一个问题是,知识迁移要么需要高端的反思练习,从而实现有意识的迁移,要么需要低端的大量实地练习,从而实现无意识、自动的迁移;而迅速串讲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另一个问题是,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因而无法培养学生钻研学习内容、广泛地联系学习内容所必需的敏感性和倾向性。(116页)

I
周末在书架上抽出这本书,不知在哪个推荐的书单上看到,差点在书架上沾灰。题目吸引人,最终拿下来翻了几遍,大快人心。

作者是外国人,早就做好文字晦涩的心理准备。打开这本书,却发现内容尤有亲切感,还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这本书从问题开始的,作者很喜欢在公众场合问,像欧姆定律、二次方程这些当年上学时打交道的内容,现在在你的生活中到底用了多少。他坦言十年来都没有用过。

他书上提出一个核心词汇叫“生活价值”,认为不论是任何的学习,哪怕是k12学习的知识(“K12”是指从幼儿园到中小学12年的基础教育),都应该具备生活价值。所谓的“生活价值”是指知识在未来的生活中起到的作用。

也就是说,生活价值教育,着眼于帮助学生的掌握在未来生活当中能够运用到的能力。放到k12的学习阶段当中,他所倡导的这种教育,应该算是大家常说的“素质教育”,与现行体制下的“应试教育”相对。

应试教育唯分数论,这种弊端已经被碎碎念了多年。读书阶段不说,怕一旦花精力批判,发现它不够完美,不愿好好待它,最后啥事都办不成。个体不可能跳离大环境的存在,高考这根指挥棒还在那里,很多门槛都要先用分数来说话。逢进必考,没分数,连“门票”都没有。于此,这么多年来没认真去思考这件事。

突然非常关注这个话题。最直接的原因是,当妈了,必须得思考任何与孩子学习有关的事情。

除此,还有另外两点原因。

一是吃过这方面的亏。参加工作几年后,渐渐发现应试的弊端。很多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原来,除了学科之外,生活当中还有很多事,需要从0开始学习,竟然还是学校不教、社会必用。这些知识与能力的习得,明明可以在漫长的十几年学校生涯里完成。

没有做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应试的模式,不得以把精力都投入课本当中,在题海上空盘旋。凡事多半问问:“这事跟考试有没有什么关系?没关系,躲一边去”。比如当班干部这事,有的父母会担心占用孩子太多时间,而跟老师说不干。

二是这个时代瞬息万变,知识的分量正在悄然减弱,能力的分量慢慢提升。现在任何你想要获取的知识点,只要上网搜索,基本上能找得到。在这点上,你已经比那位说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培根厉害了不知多少倍。

如果说学习分出知识、能力、才干、智慧这几个层面,那么应试教育恰恰教的都是知识层面的内容。而知识的更新换代每18个月一次,可能没多久,刚出版完的新教材,有一些内容或观点已经相对的落后了。

这样看来,生活价值教育应该值得考虑。什么样的知识算是有生活价值的呢?

各种版本的说法不同。

比如”21世纪必备的综合能力联会“提出的4大类别的技能:核心学科与21世纪相关的主题、学习与创新的技能、信息媒体和技术能力、生活与职业能力。

比如4C技能,包括Communication交流能力、Creativity创新能力、Collaboration合作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批判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欧洲提出的必备综合能力框架,包括自我实现、积极的公民意识、社会凝聚力、在知识社会中的就业能力。

比如《全球成就鸿沟》这本书里描述的当代劳动者的7个生存能力: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跨网络合作的能力及通过感召力领导的能力、灵活性与适应性、主动性与企业家精神、高效的口语和书面沟通能力、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好奇心与想象力。

怎样规划生活价值教育。站在教材的高度,作者就这种具有生活价值的教育如何开展,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比如,精心挑选知识点,类似无丝分裂这类可以属于了解型知识,尽量轻描淡写地带过;在课堂中增加思辨的比重,通过有生命力的问题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打破以往传统学科分类的界限,以一个大生活的视野去审视,以新的分类方式去开展教学。

A
作者的设想非常美好。这几乎要从学校教育的常规评价体系开始大规模的改旗易帜。主观发挥度越大,考评就越不像标准答案那样容易统一打分。实施生活价值知识的教学,对教师本身综合能力要求极高。即使教材设置得科学,如果老师不会教,不懂得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也是难以出效果。在偏远地区,要找到一位愿意留下来的老师都难。

这种美好的设想要在国内落地,也许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基础教育要关照到各个地区各个角落学生的水平程度。应试教育哪怕有再多弊端,却不能忽略,它是偏远地区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短时间内,说立刻停下应试教育、动摇传统课程是不现实的。

生活价值教育不能靠学校,家长只能先扛起大梁。一方面,帮助孩子搭建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桥梁,让孩子将习得的知识在生活中融会贯通。变成生活中的“语文”、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英语”等等,不要全然割裂开。我们都不想学了只是考试才用得上的僵化知识。

另一方面,可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去培养孩子的某些能力。比如在复习时制定和推进计划的能力,考试考砸时分析原因并思考对策的能力,在多重考试下的抗压能力,这些在未来生活中是极其需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0季第7周001发愤的草莓 《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