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排队登珠峰,拥堵致多人死亡
两天前,一则关于珠穆朗峰的视频登上了微博热搜。
视频里,穿着醒目冲锋衣的登山者在高耸的悬崖峭壁上排起了长龙一样的队伍。
而发生在8000米海拔以上“堵车”,几乎每一分钟都带着致命的危险。
上百名登山爱好者冒着冻伤和高原反应的巨大风险,被迫负重在海拔超过8000米的“死亡地带”排队等待3小时以上。每多一分钟的等待,都在加深死亡的风险。
在尼泊尔当地媒体《喜马拉雅时报》的报道中,5月23日-24日,至少有4名登山者在珠穆朗玛峰遇难,包括一名夏尔巴(Sherpa)向导。
而根据最新消息,这个数字还有增加,截止到目前这场致命的拥堵,已经造成了11人不幸遇难。
攀登珠穆朗玛峰从来都是一件绝有死亡风险的运动,但有些不必然的危险,完全可以避免。
例如此次事故,完全可以称之为人祸。
在今天的珠穆朗玛峰上,有超过200具尸体,成为登顶路上随处可见的警告。但致命的危险,从来都不曾劝退怀着“征服世界之巅”梦想的登山者。
据尼泊尔政府公布的数字显示,2019年一共有381位登山者获得了攀登许可,考虑到每一位登山者至少雇佣一位登山向导,估计攀登珠峰的人数多达1000人。
而此前的纪录是2018年所有线路共802人次登顶。在这之前的记录则是2013年创造的667名队员及协作人员站在山峰顶端的纪录。
最近这场让人叹息的死亡背后,其实是存在已久的珠峰“致命产业链”。
登峰,有钱人的游戏
在藏语里,珠穆朗玛意为“大地之母”,尼泊尔人则称呼它为“苍穹之顶”或是“天空的女神”。
作为世界第一峰,它的魅力在于,我们曾以为它不可攀登。
直至1953年,人类才第一次站在了珠峰之巅——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同伴夏尔巴人丹增一起,从珠穆朗玛峰南侧攀登,载入了史册。
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峰顶,一行三人被视为为国争光的民族英雄,其事迹被选入教材,被所有中学生学习的《登上地球之巅》是他们的军功章。
此后一直不断有人挑战登顶,珠峰成为了英雄的加冕地,从民间到官方、从普通民众到企业家,都纷纷朝着珠峰涌去,仿佛只要登上了封顶,就代表着刚毅、勇敢、不屈不挠。这样的迷思,持续至今。
2003年的5月22日,还是中国优秀企业家代表之一的王石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52岁的他也成为中国登顶珠峰的年龄最大的业余登山队员。
王石之后,郁亮、黄怒波、张朝阳、史玉柱、王秋杨、王静等也相继登上珠峰。
征服珠穆朗玛峰这个世界之巅也成了中国企业家最爱挑战的事情之一。
我们承认,对于一些受过专业训练且有着信仰的登山人士来说,登顶珠峰是他们的梦想,但更多时候,登顶珠峰早已不复圣洁,它更像一场金钱支撑起来的游戏。
据《国家地理杂志》统计,1990年登顶成功率为18%,到了2012年,猛窜到了56%。在2012年有不少于234人登上顶峰,而1983年,最好的情况下,也只有8个人成功。
一切得益于这条成熟的登顶产业链,有钱,你就能登顶。
登珠峰有两个选择,一是尼泊尔境内的南坡,另一个则是西藏的北坡。而相比北坡,南坡坡度更低更易攀爬,同时,相比境内登山证下发的复杂程序,花11000美元就可从尼泊尔政府处获得一张登山证,毫无门槛,尼泊尔境内的南坡自然成了登山爱好者偏爱的路线。
此外,南坡所在的尼泊尔,不仅登顶产业更发达,也相对“便宜”——40万元就能拿下珠峰。
探险公司用着绚丽的文案,不断塑造登顶珠峰是何等的壮举,而你,只要6~8万美元你就能轻松完成这项壮举。
一些登山探险公司甚至还推出了豪华登山服务:不仅可在几千米高峰享受寿司美食,而且还是由五星级大厨亲自掌厨。
|国外冒险公司宣传广告
通常而言,一名当地夏尔巴人向导会配备一个登山小团体,但如果你足够有钱的话,完全可以雇佣多个向导带领你一人登峰。
不仅能大大提高登顶成功率,在登山的过程中,你所要做的就只需要爬。你的夏尔巴人向导和协作人员将会替你完成烧水、做饭、铺床、佩戴氧气一系列工作,有时甚至连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也可以手把手服务。
今年80岁的日本人三浦雄一郎登顶珠穆朗玛峰,创造了登顶珠峰最年长纪录,据报道,三浦雄一郎此次登顶共获得各类捐款约合603万元人民币。充足的财力不仅保证了三浦的训练,还为其提供了包括向导、医生、厨师在内的30位工作人员团队的费用。
“只要你有钱,夏尔巴人把你抬上珠峰。”这句话在登山圈流传甚广。
所以,登顶珠峰只是“找3、4个高山向导服侍,连脱个鞋、穿个冰抓都支使向导干“,于是”在山上,连烧水、做饭、铺床这些基本生活能力都欠缺的人,下来却吹嘘‘英雄’。”
在中国境内的北坡,情况也类似,差别仅只在于,境内的登山许可更难审批、北坡相对难爬因此花费会更大一些。
有钱,天空的女神也会向你敞开怀抱。
拿命换钱的“游戏陪练”
在这场游戏里,登山向导是至关重要的“陪练”,登山者来付钱,陪练负责玩命。
在这条产业链上,处于最底端的是向导,拿的钱最少,风险却最大。《大西洋月刊》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至今登山途中的夏尔巴人死亡率比美军伊拉克战争2003-2007期间死亡率还要高12倍。
珠峰的“英雄”之路,向导承担了绝大部分风险。
对每趟登山之旅,夏尔巴族向导往往要往返20~25次以便往登山者们的营地运送装备和物资,因此比普通登山客面临更高的危险系数。同时,尼泊尔政府规定,一名登山者可以背负大约9千克的补给品,但夏尔巴年轻人为了多赚钱,背负的补给品重量往往会增加一倍。
“我们要背上很重的行囊,以减轻登山者的负担。但是遇到危险,这就成了我们的累赘,我们走不了多远。”在一个采访中,一位夏尔巴向导如是说。
在这样的风险下,大多数夏尔巴族向导每个登山季却仅能挣得2000美元至8000美元。一些处于产业链底端的中间商还会进一步对夏尔巴族向导“杀价”,仅支付他们不到1000美元,并且只为他们投保最低金额的险种。
“我们需要背30到40斤的东西攀爬。在路上,除了带路,还要帮助客人安全地走过冰川。”
在这样的超负荷重压下,容错率被一降再降,稍遇暴雪、雪崩,或是滑入冰川裂缝,无论对于登山者还是向导,都会成为致命的威胁。
在今天的珠穆朗玛峰上,仍埋有上百具在低温保存下依然完好的尸骨。大多数丧生者死亡在8,000米以上高度,雪崩和意外滑落是两个最大原因。
饶是如此,还是有大把的人对登顶珠峰怀有无限憧憬。迷思之下,甚至会献出自己的生命——一些人存了大半辈子的钱,死在了走向登顶英雄的幻想中。
一位33岁的加拿大女登山者丧命珠峰,出事前,专业的向导劝她,前方出现了拥堵、务必返回,她的回答是:“我花了很多钱才来到这里,爬到顶才是我的梦想。”
这场氪金游戏的持续,动力是“登顶珠峰就是英雄”的幻想,战利品是展现所谓“英雄气魄”的拍照,而要付出的最大代价,是生命。
|《喜马拉雅天梯》登顶珠峰纪录片中,客户登顶后向导提醒“赶紧拍照,拍完撤退”。
撰文|大雨 夏二
{ 近期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