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大学被曝光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学伴制度」:
山东大学为了促进中外学生的交流,为每一个留学生配了三个学伴。其中女生占有大半,而且是以「选拔」的方式进行,未入选的同学则保留至「学伴库」。
如果上面的内容还算正常,那学校组织透露出的一些暧昧语气,诸如「结交异性」、「匹配」、「心仪」等就让人很不安了。
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通常学伴们会带着留学生一起组队行动,一起逛济南的著名景点,或者在学校周边约饭、喝咖啡、看电影等。
而学伴这个项目,已经办了好几年。
事实上,大家都是成年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恋爱自由,这无关肤色,也无关国籍,你情我愿,为自己负责,很正常。
但这不应该是学校组织用一些露骨的标语去宣传,并且在背后推波助澜,具备强烈的暗示性。
用人民网的话来说就是:
山东大学骨子里,有没有洋人高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如果没有,凭什么公开为外国留学生配学伴?
中国每年那么多学生出国留学,有几个学生能享此殊荣?
有哪所国外高校为中国学生制定过类似制度?
山东大学被曝光的另一件事是:
为一名受伤的留学生招募25名志愿者进行陪护,其中志愿者的餐费、交通费由学校承担。
上面这份官网文件,很快被校方撤掉,而且记者去询问时,当事方的回应是:「要以官网能查到的信息为准,看不到的东西我们就认为是不实的。」
我是被山东大学的公关脑回路震惊到了。
我也很不理解,这名留学生既然「腿部受到重创,行动不便」,学校为什么不直接请护工,而非要拿学生当廉价劳动力呢?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灵魂拷问,这名留学生既然在国内读了好几年书,竟然还会「语言不通」,让人怀疑他的「研究生」水平到底有多高。
如果仔细深扒,山东大学还有许多让人「沉默」的事。
比如「免费配额电」,本科生是6度电/月人,硕士是10度电/月人,博士是14度电/月人,而留学生是30度电/月人:
比如,我们通过查阅山东大学2019年的部门预算,可以获知两个信息:
上面这两项的支出分别是:
出国留学教育:7.77万元
来华留学教育:5950万元
两者整整相差765倍……
原来自己的学生出国留学,只有7.77万元支出……
类似的因为「留学生享有优待」而闹出的新闻,太多了,历史久远的我不谈,就说说前两天发生的。
7月11日,多名山东财经大学的学生爆料,学校要求19号宿舍楼的学生搬至步行需要20多分钟的另一栋宿舍楼。
理由是:19号楼宿舍有独立卫生间,方便装修好后给留学生居住。
如果有学生没有及时搬走,被套床褥会被学校扔出去(学校澄清,说不存在强制行为):
再看回我们国内,依然有许多高校宿舍破烂不堪,它们的上下铺是这样:
天花板是这样:
外墙是这样:
此中辛酸,各自回味吧。
然后是四天前发生的,一名骑着电动车的外籍男子,因为违规载人,在路口被交警拦下后,开始暴力抗法:
后来,福州公安发布通报:该男子是福州某大学国际留学生,警方已对其进行处罚,经批评教育后,其已被学院带回。
然后校方也对这个留学生作出「留校察看」的处罚,一切都云淡风轻。
我不知道那名交警被推搡时是什么心情,当他看到这名留学生的处罚决定后,又该是怎样一种心情。
我很认可侠客岛的评论:
这位在现场被推搡而未还手的交警同志,他并不一定愿意“忍辱负重”。但对于他的领导而言,此事如果认真追究,怕是会陷入到无尽的麻烦之中,还不如牺牲下属的尊严,和稀泥算了。
就因为他们是「享有特权」的留学生,所以才可以这样肆无忌惮,也不知是悲哀,还是无奈。
当微博总是围绕男权、女权争吵不休时,我们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来华平权」,却迟迟未能实现。
还有更多类似新闻,我就不列举了,最后给你们看一些比较现实的数据。
2019年,「教师进修」的预算是2亿元,比2018年减少1120万元。教育部称,主要原因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的有关精神,压减开支。
同样是2019年,「来华留学教育」的预算是39亿元,比2018年增加6亿元,主要原因是来华留学生规模增加。
还有一份表格「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标准」,留学生是人均每年5.92万元-9.98万元。
这是什么概念?
我们可以参考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28元,即使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39251元。
也就是说,外国留学生一年所获得的资助金额,是中国人均收入的2倍以上。
所以,对于一些贫穷国家的来华留学生来说,「一人读书,养活全家」真不是什么白日梦。
这一切,都仅仅只是因为,他们是留学生吗?
其实我能理解,评价一流大学的基本指标之一,是留学生数量的所占比例,因此各大高校想尽办法招揽留学生,没有错,也很正常。
只是,我真心希望一些学校,你们在某些方面不要做得太过分了,以至于分不清支撑我们国家未来的,到底是哪个群体。
因为跪太久了,很容易站不起来。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