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低调而华丽的软硬结合

微信,低调而华丽的软硬结合_第1张图片

我们平时挂在嘴上的软硬结合,是真的软件+硬件的组合

上个10年,这种公司尤其多,苹果就是其中一种,以造电脑出身,同时造了智能手机,而且重新定义了软件的分发方式,是那个时代最成功的商业;

做硬件的公司,比如智能穿戴设备,在网上开一个电商销售渠道,卖产品,再好一点的,卖硬件的同时做一个硬件管家APP,建立账号体系,形成远程控制,小米是这种套路;

在AI时代,输出软件技术形成业务,做成技术开放平台,同时不忘和硬件制造商合作自有品牌,百度和科大讯飞都是这种套路。

微信,低调而华丽的软硬结合_第2张图片

而AT两巨头,看似没有直接去造一个硬件,不过,都或多或少有关系。

阿里巴巴已经是一个硬件,或者说,制造业的交易平台,连接了千千万万的硬件。

腾讯,一直依赖以“卓越的软件再创新能力”独霸天下,这种再创新能力,就是曾经制造业造硬件时候的“硬件思维”,移情,同理心,纠结,打磨,场景,测试,顺应自然周期等等。

现在几年积累下来的这种思维,在微信这里发挥到了极致,助力微信成为几亿人都在用的软件。

这种打法上的完全不同,使得互联网天下分成两拨,微信,非微信。

微信,低调而华丽的软硬结合_第3张图片

场景为先

场景这个词快要被用烂了,什么行业都在贯彻。微信当初在设计时,正值移动互联网起飞的时候,当时很多人还在推特、微博惯性里。那会,发一条微博的提示语是“你在做什么”或者“你在想什么”,对于PC时代的内容来说“你在想什么更合适”,因为问什么,大家都会说我在打字。而移动时代,屏幕只是当前整个人动作的一小部分,整个动作,可以是走路,可以是聊天,所以用“你在做什么”作为提示语会更贴切·。

这里把场景里的硬件设备都考虑在其中,是为软硬结合。

微信,低调而华丽的软硬结合_第4张图片

善用人性

张小龙一直主张产品要通人性,然而其他公司把这句话“断章取义”抄过去之后,看到的是人们“爱摊小便宜”“喜欢看热闹”这类的行为,因此直接和自己的业务简单嫁接,实现快速转化。现在这一套对于一线城市已经不灵了,所以才有“下沉市场”一说。

而微信不是,从微信是一款社交产品出发,先立住一个中立的人性假设,“社交就是强加自己的人设给别人”。然后怎么去和软件结合呢。他们对软件的界面表达语言了如指掌,所谓制造时代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构造了一个先发照片,再开放文字功能的发展方式。有了这样一个DNA之后,朋友圈成了展示自己人设的地方,都是美好的照骗,除此之外,还发展出了微商。是不是比急功近利的增长方式要优雅很多。

互联网的流量太强大了,以至于让太多人忘记了产品的初衷,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微信,低调而华丽的软硬结合_第5张图片

移情,同理心

如果说善用人性,其他公司或多或少都学了一点的话,同理心,恐怕只有设计师圈子里,才会在方法论课上去讲了吧。

视屏动态,就是为解决朋友圈的社交压力,出的一套解决方案,当然还在优化中。现在的朋友圈,不美不行,让人不敢发朋友圈,而即刻视频里的内容,24小时之后就会消失,而且入口比较深,对用户来说更愿意发,刚兴趣的用户才愿意去看,不会觉得是干扰。

细心的用户肯定名字,最近的变化,变成了“视频动态”。这是微信一贯的做法,简单直接,就像“朋友圈”,别在小功能上再整什么子品牌。

对于社交关系的一层层抽丝剥茧,来源于微信小伙伴们平时深刻的观察和思考,真的没有什么直接由结论的书或者大牛在前面,一切都是自己摸索。而且让用户在用产品的时候,没有很明显的引导感受,自然而然就觉得这一个社交垂直方式,很适合自己。

微信,低调而华丽的软硬结合_第6张图片

漫长的测试周期,等得起

微信刚上线的时候,没有砸钱做推广,也没有把QQ用户往里面导入,这是这个腾讯系出身的产品特别的地方。上线后是等了5个月,满满让用户自行去熟悉,使用,传播,作为一款社交产品这方面要等得起。

今天刚发的3款社交产品,说要撼动微信地位的,从产品哲学上就完全不同,结局不言而喻。过几日看效果,先保留意见。

再说说小程序,15、16年发的产品,到了18年忽然火爆起来了。不是说用户量有怎样的增加,而是很多业内数一数二的公司,都在争相发布小程序,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哭笑不得,而所谓业务优势,在微信的小程序世界里,靠用户自己的创造力,已经相当朝气蓬勃。线下的盲人按摩有自己的小程序,预约服务,那么多公司想做的服务线上化,020,原来“被”微信的小程序先做了。

用硬件的精细化制造思维,去等待一款软件的成长,不是说张小龙坐拥几亿用户,有那工夫去平心静气,而是用户的使用习惯,喜好,最根本的需求,几千年都没有没有变,实现方式不一样而已。

微信,低调而华丽的软硬结合_第7张图片

本文的灵感来源于张小龙4小时的微信公开课,全篇看下来的第一感觉,几乎是互联网界的两袖清风,没有那些行话,黑化,宏观大思考,大战略,看到的是,想做好产品的,赤子之心。

张小龙称,团队从来都没有围绕KPI工作过,只为服务用户工作。思考观察多,脑图多,原型多,枯燥劳动量少。员工已经在做自己理想中的事业的时候,谁会在乎997,还是247呢?

我是科学人文关怀员,智能美学风向标。欢迎关注未来观察室一起讨论。关注公众号get2ins深入讨论。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精彩发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信,低调而华丽的软硬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