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史上的今天 公元387年4月17日,奥古斯丁受洗。

基督教史上的今天 公元387年4月17日,奥古斯丁受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公元354年奥古斯丁(Augustine)生于北非。她母親莫妮卡(Monica)是虔诚的基督徒,但奥古斯丁对至善的神却容許“邪惡”出現,無法接受。他第一次接触罪是在少年時與朋友偷邻居的水果。他記得,他們去偷不是因为飢餓,而是故意去做不被許可的事。他得到一個結論,人的本性會傾向犯罪,需要神的恩典。

17岁時,他到迦太基學習演講辯論學,那時他的生活糜爛,與一個女人同居,還有私生子。她母親每天迫切为他禱告。

他畢業後成為教師。在羅馬時,他認同新柏拉圖主義的見解“邪惡是因為遠离至善者所造成的”,解决了他對邪惡起源問題的疑惑。

搬到米蘭後,他認識了主教安菠蘿修(Ambrose, 340-397)。奥古斯丁因慕名而去安波罗修的教堂。他在《懺悔錄》說“那位神的僕人接待我好像父親一樣。”奥古斯丁又寫:“我開始敬愛他。當然,我原先並没有把他當作真理的老師看待,只是認為他是个友善的人。”奥古斯丁其實只想听安菠蘿修這位偉大的演講辯論學家“如何”講道。在潛移默化中,奥古斯丁成為基督真理的追尋者。

奥古斯丁在信仰上不斷掙扎。他想歸信基督,卻不愿意太早放棄習慣的生活方式。有一天,他在花園看聖經,聽到外面有孩子的聲音說:“打開來看,打開來看。”他接下來看到的經文是《羅馬書》13章13-14節 “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欲”。在聖靈的光照下,看到自己的罪惡生活,他安息下来,接受基督为救主。

在《懺悔錄》奥古斯丁寫下那天悔改的過程。這本《懺悔錄》成為基督教神學的經典。這本書充满了他對神的感恩及靈魂深處的懺悔。雖然這本書以自傳的方式寫作,但其中講述了時間、災難、自由意志的本質,以及一些重要的神學題材。

公元387年4月17日,復活節的前一天,安波羅修为33岁的奥古斯丁和他的兒子阿德達圖施洗。

公元391年,奥古斯丁成為教牧后,有 350 多篇講道流傳到今天。公元395年他成為希波城的主教,直到430年過世。他在397-398年間寫了《懺悔錄》。410年哥德人攻陷羅馬時,寫了《上帝之城》。他安慰信徒,地上之城,終会毀壞,只有上帝之城永遠常存。

奥古斯丁是一位充满智慧又能激動人心的演說家,也是天主教和新教都敬重的偉大護教士和神學家。經由他與伯拉纠(Pelagius)的辩論,奠定了基督教對罪與救恩的核心教義。

【默想应用】:奥古斯丁悔改歸正的過程中,不斷的掙扎尋覓,他母親長期的流淚禱告告和导師安波羅修的循循善誘,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請回想:有什麼人曾經在你的天路歷程中,扮演了啟導著的角色?現在就為他們對你的幫助,向神感恩。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督教史上的今天 公元387年4月17日,奥古斯丁受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