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篇:结构化思维

本文提纲:

1、结构化思维的作用

  1-1、从生活场景看结构化思维的好处

  1-2、职场上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2、结构化思维三要素

  2-1、主题鲜明

  2-2、归类分组

  2-3、逻辑递进

3、结构化的构建方法

  3-1、自上而下找结构

  3-2、自下而上归纳提炼

4、找结构技巧

  4-1、通过常见的结构类型来推导结构

  4-2、平时学习时积累结构,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5、日常训练方法

  5-1、累结构

  5-2、写文章

  5-3、讲议题



正文:

01

想象一下我们准备去超市采购以下物品:洗衣液、梨子、垃圾袋、拖把、苹果、筷子、花生油。这时候如果单靠记忆的话,到了超市逛了一圈后往往会丢三落四。如果换种方式,简单归类下,例如打扫卫生相关的是垃圾袋、拖把、洗衣液;水果类的是苹果和梨子;厨房相关的是筷子和花生油。这样记忆是不是容易多了。其实要买的东西都一样,只是第二种方式更加有规律了。为什么第二种方式更容易记忆呢,因为它更加符合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即是说,其一大脑喜欢记忆更少的信息,其二是大脑喜欢有规律性的信息。再举个例子,古希腊人在仰望星空时,会命名各种星座,星座比散乱的星星更加形象和好记,这也证明了人脑具有对事物进行归类组织的特点。

其实不光在生活中,在工作中也经常有这种场景,比如写报告的时候,往往手头上有很多分散的信息和材料,便捷的网络也让检索海量信息变得非常容易,但是经常脑子一团乱,没有思路,无法产出逻辑清晰的高质量的书面报告。

另外,你也可能碰到这种情况,就是对面一个人说了半天,每句话你都能听得懂,但是你就是不知道他到底想要说啥,说着说着时间一长,你就不想听了,甚至有点焦躁。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不擅长处理零散而复杂的信息,而如果能将零散的信息用一个“结构”或“框架”来组织起来,就是结构化思维。结构化思维在职场上应用也非常广泛,它的主要作用在于:1、让思考更有逻辑,2、解决问题更有效率,3、与人沟通更加清晰。

02

那结构化思维包含哪些要素呢?结构化思维包括三大要素:一、主题鲜明,即有清晰的中心思想;二、归类分组,即同类信息归为一组;三、逻辑递进,即纵向层次有逻辑关系,横向层次有递进关系。下面具体说说这三个要素。

1、主题鲜明,要有清晰的中心思想。先看下面这段话:

上个星期,我去了趟苏黎世。苏黎世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城市,我们到一家露天餐馆吃饭,你知道吗?在15分钟里我至少见到了15个留长胡子的人。而且,如果你在纽约的任何一座写字楼周围转一转,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不留长胡子或长头发的人。当然,留长胡子在多年以前就已经是伦敦街头的一景了。

这段话说了啥意思,想表达伦敦比其他城市更开放?想表达苏黎世和其他城市的比较?看的人是一脸茫然,实际上段文章表达的意思是:

在商业界,男人留长胡子或长头发已经这样普遍,这样被广泛接受:

在苏黎世......

在纽约......

还有,在伦敦......

这样是不是很清楚了,一旦表明了结论和观点,读者就能很容易理解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

2、归类分组,同类信息归为一组,这样可以满足大脑的两个需求:一是一次记忆不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项目,二是找出逻辑关系和规律。仅以逻辑方法将思想或概念分组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出其逻辑关系。分类的作用是需要提高一个抽象层次,将大脑需要处理的信息减少。这样就无须记忆每个概念,只需要记忆概念分别所属的组,由于较高层次上的思想总是能够提示其下面一个层次的思想,因而更容易记住。

归类分组有3个原则:1、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总结,2、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3、每个层次的思想相互独立,不要重叠(MECE原则)

关于归类分组的举例如下图所示:

深度思考篇:结构化思维_第1张图片

3、逻辑递进,纵向层次有逻辑关系,横向层次有递进关系。纵向关系能够很好的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过纵向关系,可以引导一种疑问/回答式的对话,从而使读者带着极大兴趣了解你的思路进展。表达思想的主要母的就是向受众传递新的信息。为了向受众传递新的信息而作的表述,必然会使对方就其逻辑性产生疑问,例如“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这样”,或者“为什么你这样说”,作为作者,必须在该表述的下一个层次上横向地回答读者的疑问。但是你的回答仍然是向读者传递他不知道的新信息,这又使读者产生新的疑问,于是你又在再下一个层次回答读者新的疑问。

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份商业报告的结构,这份报告的主题是建议购买B公司的特许经营权,建议购买特许经营权有3个原因,在每个原因的下一层次,都对读者可能提出的疑问给予了回答。综上,你的每一个表述都应当引发读者的疑问,也必须在这一表述下的横向结构层次上逐个回答读者的疑问。

深度思考篇:结构化思维_第2张图片

再说说横向关系,当考虑在下一结构层次上如何表述时,必须保证你的表述能回答在其上一个层次上的表述引起的疑问,同时还必须保证表述符合逻辑。也就是说表述必须具有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两种关系只能取其一,且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2种可能的逻辑关系。在演绎性的思想组中,是演绎推理的顺序。但在归纳性的思想组中,可以选择一种逻辑顺序,常见的有三种逻辑顺序,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重要性程度顺序。

03

说完了结构化思维是什么,那么下一步该如何构建结构呢。我们可以使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地构建结构。自上而下的方法通常比自下而上的方法更容易,因此,先尝试用自上而下的方法。

1、自上而下找结构:先构思一个框架,然后将信息或解决方案放入框架。

先看一个问题,我们每周的工作计划,应该如何安排,这个相信不难,你肯定听过重要紧急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则。很容易知道哪些事先做,哪些事后做。

再看另一个问题,现在需要写一个产品的宏观市场环境的分析报告,该从哪些角度来收集信息和分析,如果不用结构,你可能会说,“啊,现在整体经济环境不好,处在资本寒冬,企业都在压缩成本”。这样的分析片面且说服力不高,那常见的分析宏观环境的框架是PEST,即政治层面political、经济层面economic、社会层面social和科技层面technological。用了这个结构就可以把信息和观点放进去,就能做到较全面的分析了。类似的还有波特五力模型,用来分析竞争环境的;swot框架用来分析机会和优势的,等等。有了这些框架的辅助,就能帮助我们的思考更全面,更高效,也更有逻辑,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思路打开。

2、自下而上归纳总结得出结构:当不清楚可以用什么框架的时候,通过下面四个步骤可以把信息结构化。

第一步:头脑风暴,在纸上或白板上画出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想法,也包括其他相关人员对于此问题的想法,不管对错,只要有想法都写下来,中间也可以讨论交流,当想法写的差不多的时候,再review一下这些碎片想法,将相似的进行连线。

第二步:连线分组,根据连线情况,将想法进行归类分组。

第三步:提炼结构,看一下这些分组,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按照这样的规律,是否需要调整或补充分组,这时候可以用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原则来决定分组调整,最后形成的组,就是结构。

第四步:观点补充,确定了结构之后,看每个结构之下是否还需要补充其他信息,最后完善思路。

下面举例说明:假设你的朋友或者后辈准备进入互联网行业工作,针对“互联网新人,到底是进入创业型公司还是进入成熟的大公司”,来向你寻求建议。那应该怎么帮他分析呢?

第一步:写下所有想法:包括1、成熟大公司的工资更高;2、成熟大公司的培训体系更完善;3、成熟大公司里的牛人多;4、创业公司更能锻炼人;5、创业型公司能够和高层直接对话;6、创业型公司风险大;7、创业型公司有股权,潜在收益高;8、创业型公司晋升的更快;9、成熟大公司的福利好;10、成熟大公司里的工作流程更标准,更高效;11、成熟大公司进入创业小公司更容易;12、大公司人际关系复杂

第二步:连线分组,我们可以发现,1/6/7/9好像是和收入福利有关,2/4/8/10/11/12好像说的是培训发展;3/5/13说的是人际关系,分类结果如下:


深度思考篇:结构化思维_第3张图片

第三步:利用MECE原则来找出各组规律,确定结构。

根据MECE原则,这些分组需要互相独立,完全穷尽。收益、职业发展、人际关系,这三个要素是互相独立了,但是穷尽了吗?好像没有,是不是还要考虑自身的能力和兴趣。那么扩展一下,就有:收入、职业发展、人际关系、能力、兴趣。现在这五个要素是否满足MECE原则了呢,好像穷尽的差不多了。但是似乎又不独立了,因为能力好像和职业发展是相关的,所以我们把职业发展和能力组合起来变成了收入、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兴趣,这下就符合MECE原则了。

第四步:补充信息,比如收入这块,是不是要考虑基本工资、奖金和涨薪频率。福利这块的办公环境、交通便利、交金情况;职业发展这块是不是也要考虑加班情况,等等。

用上面的思路分析问题,是不是变得清晰了很多。

04

上面是两种找结构的方法,其实找结构也是有一些技巧的,这里给出2点技巧:

1、通过常见的结构类型来推导结构:你会发现很多思维结构其实都很像。

掌握几种常见的思维结构类型,会帮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更加容易地找到结构。

这里列了一些思维结构类型,有一些是非常常见的:

- 二维矩阵类:任务四象限矩阵(紧急性、重要性)、波士顿矩阵(市占率、增长率)、安索夫矩阵(新/老产品、新/老市场)

- 流程类:产品价值链、客户生命周期

- 三要素类:3C战略三角(Corporation公司, Customer顾客, Competition竞争对手)、职场三叶草模型

- 利益相关方类:波特五力模型

2、通过学习知识来积累结构,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如何内化呢?通过以上的举例可以看出,我们的知识和方法论无非就是一种思维结构。所以说,我们在看书、看文章,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如果能够积累这些思维结构,并加以应用,就是知识内化成能力,这也叫做刻意练习,是提升能力的必经之路。

比如说,你知道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这只是知识,网上到处都有,知道的人千千万万。可是,如果你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比如如何提升某个活动页面的分享率),把这个知识应用为你的分析框架,让你的思维更加严谨和结构化,这就是知识内化成能力。

所以说,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不应该只是满足于知道就好,而应该进一步思考:还有哪些场合可以应用到它?这样,下次遇到相应场合的时候才能想起来,这个知识才能学以致用。

05

知道了结构化思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刻意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并将它内化为我们的能力,变成我们的思维方式,最后方能熟练的应用。这里介绍三个练习方法,坚持练习,一定会提升结构化思维。

1.累结构:看书的时候,看到一些有意思的理论,思考出它的三个应用,然后把它记下来,作为自己的素材,有空可以拿出来看看。同时,还可以给这些理论进行归类,比如价值链类、三要素类等等。

2.写文章:一周一篇文章,必须用结构化思维的方式写,并且,尽量使用你积累的结构素材。如果你没有时间写文章,那就只搭文章结构,写出关键点即可。

3.讲议题:每天给自己一个议题,用15-20分钟的时间,用结构化思维的方法来解决/论证这个议题,不一定要写下来,说给自己或者同伴听就行。同样,过程中尽量使用你积累的结构素材。另外,如果是你自己构思的结构,也整理到素材库去。这个训练是最关键的一点。

最后总结一下几个关键点:

1、结构化思维的作用在于:1)让思考更有逻辑,2)解决问题更有效率,3)与人沟通更加清晰。

2、结构化思维的三要素:1)主题鲜明,即有清晰的中心思想;2)归类分组,即同类信息归为一组;3)逻辑递进,即纵向层次有逻辑关系,横向层次有递进关系。

3、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先不要马上进入细节,而要先思考框架,如果无法找到框架,列出所有信息,用自下而上提炼的方法找到框架;

4、结构要尽量符合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原则,如果不能,至少也符合CE(完全穷尽);

5、大多数结构都是常见的类型,找不到结构的时候,可以往这些类型上面靠:二维矩阵、流程、三要素、利益相关方;

6、知识内化成能力的方法:将知识应用和融入自己的思维,来提高自己的沟通和思维能力;

7、训练结构化思维的方法:累结构、写文章、讲议题。


参考资料:

1、圈外孙圈圈:《咨询费1小时3千,他们的思维你学得会》(公号文章)

2、芭芭拉明托:《金字塔原理》(书籍)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思考篇:结构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