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这个题目,把一些典型平台的初期获客情况进行一个总结。这样平时给朋友们介绍互联产品的特殊性的时候也是一个帮助。
做互联产品的朋友都知道,它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就是获客与交易是分离的。任何实体产品都比互联产品更容易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从短期商业角度上来看,交付无法与交易紧密绑定的特点确实让互联产品损失了一大部分变现的灵活性。但从长期看,也正是这一特性,倒逼每一个互联从业者都在努力挖空心思,通过不断突破自身用户粘性的极限来提升交易几率。
粘性形成之时也是产品化茧为蝶之时,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交易几率(即转化率)增长,还增加了实体产品所没有的时间维度上的增值。我认为这是实体产品与服务最应该从互联产品这边汲取的优点。在这个层面上,首先应该了解的就是典型互联产品所具备的获客特点。下面几个著名的案例都无一不反应着它与实体产品的不同之处。
关于Fecebook的故事已经尽人皆知。当Facebook刚刚发布时,它仅仅只能在哈佛校园内部使用。扎克伯格与他的伙伴爱德华多不断邀请身边的朋友加入。他们邀请到了著名的凤凰城的成员。凤凰城是哈佛大学非常著名的一个兄弟会,爱德华多就是其中一员。从此,依靠着朋友之间的口口相传,Facebook风靡整个哈佛。当时哈佛当地的校报《Harvard Crimson》还报道了此事。Facebook是于2004年二月早期发布的,仅在一个月内几乎半数的哈佛学生注册了Facebook。从当年三月开始,Facebook启动了它的扩张计划,用户群开始外延至牛津、哥伦比亚与耶鲁。
当Twitter刚刚发布的时候,整个团队还在为一家播客公司工作。那时Twitter还仅仅是创始人杰克·多西的一个个人副业。这个如今家喻户晓的社交媒体平台在刚起步的时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个人状态更新工具——你可以输入你正在做的事情,然后它就会更改你对应的状态并分享给你的朋友,如今140字的限制也源于当时。最初这个播客公司仅将Twitter当作一个内部沟通工具来使用,这个过程中开始不断开始有人加入。这样,在硅谷聚会中团队开始谈论Twitter,带来了更多新的用户注册。不久,靠着口口相传,这样一个帮助人们关注朋友正在做什么的产品达到了每天新增数十次注册的水平。
AirBNB
在官方发布第一版AirBNB产品之前,它的故事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在旧金山即将举办一个设计师大会,酒店的房源非常紧张。三位创始人——布莱恩、内森与乔资金情况不是很好,自己的租金也面临欠费,于是决定将他们公寓中的三个气垫床出租出去。由此他们发现他们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满足别人住宿的需求。然后他们开始给当地的设计师博客与相关网站发邮件,帮助推广自己的三个床位。在一些网站报道了他们的故事之后,开始出现更多的网站对其进行转载。这样,他们的三个空气气垫床很快就被租了出去。成功起步之后,他们意识到国内应该更大的需求市场。从此他们开始搜寻各种会议与愿意出租公寓的当地人。特别有趣的是,早期的时候他们要求愿意合作的房东提供空气床而非常规的床。而这个最初主意已经变成了如今的独角兽。
Slack
Slack也是一个副产品。当时团队正在研发一款多人视频游戏,他们顺手为自己搭建了一个内部的消息系统。之后看到视频游戏发展得并不理想,团队决定对业务进行转型,集中精力来搭建Slack。在2012年关闭公司之后,团队于2103年4月完成并发布了Slack的原型。在最初的三个月内,他们请求来自10个不同公司的朋友来将Slack作为内部团队的沟通工具。其中一些公司本来想的是让自己的一个小团队来使用,没想到很快变成全公司流行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Slack团队通过最初的这帮用户来测试产品,发现使用中的各种瓶颈。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Slack的联合创始人斯图尔特之前是Flickr的联合创始人,他在科技界有很高的名望。所以当Slack一发布,一些著名网站与技术博客如TechCrunch、VentureBeat等就对其进行及时的报道。这样在产品发布1第一天就是收到了8000份邀请请求。加上在随后的两个星期内获得的用户请求,总请求数达到了15000份。
Instagram最初的名字叫“Burbn”,是一个帮助人们在酒吧打卡的位置的应用。它有些类似FourSquare,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偏重图片的展示体验。在Burbn运行不久之后,两位创始人——凯文与麦克很快就意识到人们并在意在哪里打卡,而对彼此上传的图片更感兴趣。他们认为这应该成为这款应用的核心价值,并将它重新改名为“Instagram”。
当产品还叫“Burbn”的时候,它最早期的用户来自于凯文在硅谷一个科技聚会上的邀请。当时包括两位投资人在内的很多人都听到了他的介绍并下载了应用。产品在硅谷获得了很多的早期体验者,他们很快将他推荐给了身边的朋友。在Burbn转型为图片应用之前,它已经拥有25000的用户。
在Instagram发布的时候,他们邀请了所有Burbn用户来使用。当时借助TechCrunch的这篇报道《an interview with Kevin on TechCrunch》,产品获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度。这样在Instagram发布的第一天就获得了25000个用户注册。
Intercom
作为Intercom的创始人,德斯非常了解尽早开展与用户对话的重要性。在Intercom的研发期间,他身边的同事不断通过twitter来对外介绍德斯与团队的进展,以及那些让团队感到兴奋的新产品能力。德斯通过给潜在用户发送邮件获取了Intercom最早期的用户。那个时候他每天发送一百封邀请邮件,然后看看效果如何,看看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复。之后他再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改进,第二天再发送一批优化后的邮件。每一封邮件是经由他本人亲自发送,他认为这样能够加深对潜在用户的理解。
在初期推广略见成效之后,德斯借助网络直播的方式来介绍Intercom,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转换成用户。那时为了让他的潜在用户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参加,他每天在旧金山时间的早上六点开始为远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与亚洲的用户进行直播。
后记
不知你读后有什么样的理解与感悟。我觉得用一句话来概括互联产品的发展特别合适——“从胜利走向胜利”。对的产品从一开始就是对的,然后一步步走来,壮大。
暂时先写这么多,还有更多的案例有机会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