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先锋”是一种姿态,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先锋”是一种姿态,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_第1张图片 孟京辉

孟京辉:“先锋”是一种姿态, 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


中国艺术报记者 高艳鸽



在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开幕前和开幕后,戏剧节的艺术总监孟京辉一旦提及这届的开幕大戏——由苏维埃榜样剧院带来的契诃夫名剧《三姊妹》,总是不吝表达对它的欣赏。他会兴奋地讲起剧中的音乐、演员的表演,甚至是台上的某一个道具。这部由俄罗斯导演尤里布图索夫执导的话剧,曾在2015年获得俄罗斯“金面具”最佳导演奖。“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生命之旅,跟着三姐妹,跟着契诃夫,跟着布图索夫进行了一场全新的游历。”孟京辉说,“这是一部富有诗意的杰作,所有的戏剧创作者都应该看10遍。”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先锋”是一种姿态,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_第2张图片话剧《三姊妹》海报


孟京辉第一次在圣彼得堡看这部《三姊妹》时,“和同行的几个人全都被震撼了”。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先锋”是一种姿态,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_第3张图片

话剧《三姊妹》剧照


当时他看的版本是没有字幕的。“因为没有字幕,你只是知道谁是谁,甚至一开始你都不知道谁是谁,但是自始至终盯着演员们的脸,盯着他们的眼睛,是另外一种欣赏。它的调度、音乐、舞美、导演、解读方式、节奏几乎都是完美的。”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先锋”是一种姿态,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_第4张图片

话剧《三姊妹》剧照


孟京辉说,“我当时看得感动极了,这是一种真正进入到它的语境里的感动,比看字幕后理解的那种感动更高级。如果观众看一部外国戏时不看字幕都能感动,那它一定是好戏。”

乌镇戏剧节是一个吸纳器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先锋”是一种姿态,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_第5张图片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海报


今年走到第七届的乌镇戏剧节,在10月25日至11月3日的10天时间里,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28部特邀剧目共演出141场,扶持青年人戏剧创作的“青年竞演”单元从500多部报名作品中选出18部入围,并在乌镇展演,国内外的表演团队带来的1800余场古镇嘉年华囊括话剧、舞蹈、音乐、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时,还有14场小镇对话、5个戏剧工作坊、10场朗读会等等。即便是在晚上11点才开始的子夜朗读会,作为中型剧场的蚌湾剧场都坐满了观众。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先锋”是一种姿态,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_第6张图片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子夜朗读会现场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先锋”是一种姿态,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_第7张图片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古镇嘉年华活动现场


孟京辉把乌镇戏剧节比作一个吸纳器,一个能够吸纳能量、自成一个漩涡的吸纳器。 “和其他国家有六七十年历史的国际戏剧节相比,乌镇戏剧节还很年轻,但是很多来到乌镇戏剧节的外国嘉宾,都还想来第二次。 很多中国的青年戏剧人来了之后,有了参加‘青年竞演’单元的热情和计划。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先锋”是一种姿态,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_第8张图片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 “青年竞演”单 元18部入围作品海报
在孟京辉看来,乌镇戏剧节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它独特的体验感,这种戏剧节的氛围观众在其他地方很难体验到,“他们来到乌镇后,是自由自在的,是跟生活方式连接在一起的‘自在’。你可以一个接着一个看戏,也可以放松一点,没人强迫你非要干什么。”同时,他强调,乌镇戏剧节也有很纯粹的艺术性,所有来这里的人都可能寻找到艺术最本真的东西。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先锋”是一种姿态,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_第9张图片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古镇嘉年华活动现场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先锋”是一种姿态,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_第10张图片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古镇嘉年华活动现场


在第七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第一场演出开始前,孟京辉和黄磊都来到了观众座位和舞台距离很近的蚌湾剧场,他们特意叮嘱观众:演出期间尽量拿好手机、不要看手机,以免手机落地的声响和屏幕的亮光影响演员们的表演,两人还亲自在舞台上演示了剧场观众的手机落地的几种方式,使台下的观众发出阵阵爆笑。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先锋”是一种姿态,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_第11张图片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决赛时,在蚌湾剧场外排队等待入场的观众


乌镇戏剧节从第一届走到第七届,7年来,孟京辉看到了中国戏剧观众的进步。“他们的进步不只是表现在演出的时候不打开手机,而是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戏是好戏,对那些平淡的或者看不懂的戏,他们也表现出了宽容,这就是进步。观众对于多元化的戏剧形式,拥有了一种开放的心态,这一点比以前好很多。”


作为乌镇戏剧节的发起人之一,如今孟京辉回过头去看,当初创办这个戏剧节时的期待,很多都实现了,有些方面甚至超出了预期。“比如它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在国际戏剧的视野范围里我们收获了自信,比如它对中国戏剧创作带来的一些影响。”对于他个人来说,这个戏剧节使他变得“更广阔一点”,“原来我也有很多偏见,当然我现在还有,但是在做这个戏剧节的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


为什么是戏剧?

在第七届乌镇戏剧节上演出的话剧《为什么?》,是当今时代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彼得布鲁克与他的合作者联合导演的作品。这是一部关于戏剧的戏剧。在这部剧中,导演发出了一系列追问:为什么是戏剧?它有什么用?它是关于什么的?整台演出中,跟随台上三位演员的讲述,观众们走进了俄罗斯戏剧导演、戏剧理论家梅耶荷德与戏剧有关的人生,他曾说,“谁没有把一切都贡献给艺术,谁就是什么也没有贡献给艺术。”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先锋”是一种姿态,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_第12张图片

话剧《为什么?》海报


孟京辉的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的就是梅耶荷德的戏剧艺术。他回忆,“那篇论文并不是特别理性的论文,而是充满了激情的。”话剧《为什么?》今年5月在巴黎首演,“当我们听说了这个题材,知道它是彼得布鲁克的作品,是这代艺术家阐释他们对艺术的思考,这是一个永恒的思考吧。我们毫不犹豫就决定邀请这部戏了。”

话剧《为什么?》此前在法国各地演出时,也收获了观众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比较理性,有人认为它理性的背后又有感性凸显,也有人说它只是对历史的一种重述。有人认为它非常感人,有一种戏剧迸发出来的力量。孟京辉说,在一个戏剧节上,就应该有这样众口不一的作品上演。


由孟京辉执导、改编自布莱希特剧作《潘迪拉老爷和他的仆人马狄》的音乐剧《太阳和太阳穴》于去年首演,在第七届乌镇戏剧节上再次跟观众见面。这部剧也是他继《四川好人》后再次改编布莱希特的作品。《太阳和太阳穴》中,塑造了一个喝醉酒之前和之后完全是两个人的农场主潘迪拉老爷。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先锋”是一种姿态,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_第13张图片

音乐剧《太阳和太阳穴》海报


“一个人的分裂,实际上也是价值观的分裂。当他的价值观分裂时,他自己所有的东西都进入了一个闭环状态。”孟京辉说,“所以剧中主人公潘迪拉老爷身上,其实彰显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可能有的特点。这是好玩和有趣的,所以就做了这部剧。”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先锋”是一种姿态,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_第14张图片

音乐剧《太阳和太阳穴》剧照


多年来,孟京辉执导的多部先锋戏剧作品中,有广受年轻观众追捧的,也有评价不一的。“褒和贬都是在一起的,我也曾被骂,承受了很多东西。所以你得特强大,反正就按照这个方式走了,就长成这样了。”他说,“我做的这些戏剧都源于自己对戏剧理念的一种笃信,对戏剧美学流变的一种尊重。比如我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崇拜,对马雅科夫斯基和梅耶荷德的热爱,对欧洲知识分子创造出来的艺术大版图的迷恋,还有对中国传统戏曲和戏剧的一种反思。”


作为中国先锋戏剧的代表人物,在先锋戏剧这条路上摸爬滚打了近30年后,孟京辉谈起“先锋”这个词时,总结了他理解的“先锋”:“第一,它是一种姿态;第二,它是一个集体的青年文化潮流;第三,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它是一种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


除了乌镇戏剧节,孟京辉现在同时还担任了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杭州国际戏剧节和当代戏剧双年展的艺术总监。这些在不同城市举办的戏剧节,在他看来是不同的,“有时候甚至要特意把它们区分开来,让它们不一样”。“乌镇戏剧节在江南小镇举办,古镇的地理位置、气候,邀请国际上最著名的院团来交流等,都使其形成了自己的质感。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以扶持年轻人的创作为主。杭州国际戏剧节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跟这座城市本身的柔软和清灵融合在一起。深圳的当代戏剧双年展上,戏剧会跟美术、装置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先锋”是一种姿态,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_第1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先锋”是一种姿态,也是对自我的审视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