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
这是近期浙江多个部门联合拟定发布的《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减负33条”)中的一条规定。除此以外,还公布了学校“不得举行中考、高考‘誓师大会’,不得发布中考、高考‘喜报’,不得标榜或变相标榜‘学霸’和中考、高考‘状元’”等33条减负规定。
“减负33条”一经公布,便引起网友热议,“身为家长,恨不生在浙江。”有北方省份的家长这样说,但更多的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对此提出质疑,减负口号年年喊,浙江教育部门的这32条减负规定能否真正落实?谁来监督落实?还是又一次走过场?
与浙江相仿,南京教育部门不久前推出对中小学生的一系列减负举措,辅之以严查手段,督促学校落实,“突袭学校,翻看学生书包,看有没有卷子,有没有课外辅导书,有学校孩子被翻出努力学习的‘证据’”“为了减负,还改学校课表,40分钟变45分钟,一天少掉一节课。”
南京的强制性“减负”措施一经实施,引起家长的普遍反弹,教育主管部门被迫按下暂停键,暂时平息学校和家长的恐慌情绪。南京之后,浙江“减负33条”能否顺利推行,能施行多长时间,还是未知数。
“每个优秀自律的孩子都是拿自己的睡眠时间来拼的。”
在浙江某中学就读的露露今年初三,正值中考关键时刻。每天做作业到子夜,有时甚至到凌晨一两点。在她班里,这样的情况是常态。露露妈真恨不得自己替露露受苦。“孩子睡眠时间真的不够,在压力那么大的情况下谁也不敢有一丝懈怠。”露露妈很心疼,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变着法地给露露做营养套餐。
露露妈看到,忙于初三作业的女儿,头发都愁白了好几根。“每个优秀自律的孩子都是拿自己的睡眠时间来拼的。”露露妈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她听露露说,班里的男同学小小年纪,为了应付大量的作业,晚上已经靠喝咖啡来提神。
初三学生的压力太大,每个人都被淹没在题海里。露露所在的班规定,如果完不成作业,要被点名批评,严重的要受处分,甚至还被威胁会拿不到毕业证书。有住宿远的学生到学校开车要一两个小时,做作业到凌晨两点后,早上父母要四五点钟出门,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睡眠也很成问题。
露露比较幸运,因为家离学校很近,所以可以多睡一会儿。尽管这样,露露也要六点起床,在六点五十左右去学校,因为课代表要在七点十五之前收集完同学们的作业交由老师批改。
露露妈说,初三的老师也十分敬业,早起晚退不说,连午间休息的时间也牢牢把握,看看教室里的学生是否需要辅导,随时准备好为学生们答疑解惑。露露所在学校是公办初中,这学期,校长也正式宣布,“公办的初三学生开始向民办学生看齐。”向民办学习,意味着无休止的题海战术,学生的睡眠时间将被大大压缩。
看到手机里被推上热搜的浙江减负方案,想起初一时自己参加的“减负”家长会,露露妈摇摇头,颇有些无奈。
时间倒回三年前,女儿上初中后的第一次家长会,露露妈收到家长群里班主任转发的要求家长填写的一项减负调查。那是一个类似于调查问卷的表格,让家长签字,表格的内容是确认自己的孩子是在晚上九点前就完成了学校的作业。
班主任在群里说:“减负的事情,大家听听就好,孩子们该努力还是要努力。”露露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问卷,觉得确实有理,自己的孩子要想学习进步,就必须不断加码,“学校这是为了孩子好。”
减负后,学生放学早,学校附近托管班打算涨价
浙江的减负方案颁布不久,准确来说不过两天时间,知乎上关于这个方案的评论和回答就已经有数百条。
“减负”话题早已不是首次提及,此前南京搞素质教育试点,先是各种“不许”,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然后突击检查学校,甚至查看学生书包里有没有“违禁物品”——卷子、课外辅导教材、作业本等。
一系列举措引起了家长们的强烈反抗,以至于有家长公然向有关部门投诉此减负政策。现在浙江又紧随其后,颁布减负方案,再一次将“减负”话题推到公众视野。
浙江“减负33条”中,最富争议的是“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
杭州一位学生家长说,浙江这项减负规定明显不具可操作性,到底是由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来督促,或者是家长来落实呢?
除此之外,修改意见稿还规定,小学生早上上学时间全面推迟至8:00以后,小学、初中早上上课时间分别不早于8:30和8:00。小学一、二年级不得以纸笔测试为主要评价方式,小学所有学科不得组织期中考试。小学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等学科可安排期末考试,所有学科均不得组织期中考试。
同时严禁教育部门、学校以任何方式公布中小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家校合作保障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 9小时、 8小时。
“孩子进入初三第一学期末了,班里也考试了好几次,但都没排名。”杭州一所中学的学生家长感觉心里没底,没有排名,对自己孩子的真实竞争力无从考证。家长群里对此事也没人提出意见,私下里问班主任,说是上头要求学校减负的原因。
浙江这份征求意见稿出台前,全国性的对学生减负政策已经在陆续推进。在知乎上自诩为最酷老师的吴开拓老师就职于杭州某小学,吴开拓所在的小学经过减负后,学生课业负担已经很轻了。
二年级学生除了语文、数学外,其他学科没有任何书面作业,三年级则是要求将课堂作业在课内完成。吴老师教的是科学这一学科,带了整整十个班。和语文、数学、英语相比,科学作业在减负后变得有些没有存在感了。
南京的中小学在这拨减负后,据说不少小学生下午两三点就放学回家了,家里没老人的,只能送托管班,费用每月1000-1500,“不少学校附近的托管班已经打算涨价了。”
“减负减负,减是负,负也是负,负负得正,所以减负是不可能的。”
曾当过晚辅导班老师的蒋丽表示,她当辅导老师的一年中,每天晚上,她的屋子里总是座无虚席,坐满了前来补课辅导的孩子。
孩子们对于放学后去辅导班,也都习以为常,或许运气好,他们还能在辅导班遇到自己的同班同学。他们乖乖地坐在凳子上,桌子上面摆着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
看着学生们桌子上面五花八门的作业,蒋丽老师表示着实令人头大。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成为了各大学校老师的口头禅,减负也一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焦点,但是减负哪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学校老师积极响应“减负”规定,免去一些不必要的作业,但学生们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教学质量又要得到保障,二者产生的矛盾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校老师只能把压力推给家长,家长工作忙碌无暇顾及的时候,教育机构的老师就负担起了这样的责任。
最终教育机构的数量越来越多,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作业依旧保持原状。
在蒋丽看来,老师、家长、教育机构应该是三位一体的,“减负”不是单纯地缩短作业时间。
每次看着学生们怀着使命感去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昏昏欲睡的眼皮,紧握笔杆挠着头皮的双手又暴露出自己对于作业的无力,蒋丽说她都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教育压力。
吴开拓老师对这拨减负颇有微词,甚至还有些担心和焦虑。“只要高考唯分数论的主调不变,有抱负的家长又怎么可能放心让自己的孩子‘减负’?只要小升初、初升高面临的学校有三六九等的差距,有抱负的家长又怎么可能给自家孩子‘减负’,把入读好学校的机会让给别人家‘增负’的孩子?”
杭州的一些家长群里,很多家长对学校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数量表示欣然接受,“想着为了孩子的学习,现在努力一点,以后步入社会就会容易一点。”而对教育主管部门强推‘减负’不太理解。
“少年不努力不负重前行,何来腾飞中国的科技!”一位言辞激烈的家长表示,他只是想着奋力给孩子博取一个光明的未来。而孩子背负着父母的期望,只有在学校、家、辅导班三点一线,才能奋力奔波,砥砺前行。
10月31日,南京教育局已收到不少家长的投诉。南京教育局新闻办的“南京教育发布”承认,教育主管部门对督查工作理解不准确、执行规定简单化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和部分家长的误解。
南京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南京教育发布”称,要规范执行上级要求,防止和纠正执行简单化、形式化、机械化现象,持续推进规范化办学。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质量观,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和社会宣传等途径,广泛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
“对于督查整治中发生的偏差,要及时纠正,确保义务教育规范有序发展。”
面对这拨“减负”社会话题,一位初三的孩子亦有感而发,“减负减负,减是负,负也是负,负负得正,所以减负是不可能的。”
*【版权声明】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一个深耕重磅热点资讯、优质深度报道、资讯痛点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