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儿|拜年

儿时的年味儿深埋在记忆里!

年到五旬时回忆起四十多年前的农历新年,是年三十儿的春联,是漆黑夜里微型烟花(我们当时称为“嘀嘀筋”)的星火,是大年初一拜年的队伍。

那是四十年前河北中部的农村,也是民国代总统冯国璋的故乡,河间的一个小乡村。

小时候对春联的内容及书法没有太深的印象,但对民俗却记忆深刻。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要贴春联,但谁家当年有长辈去世是不能贴的,要在两扇门板上贴方方正正没有打孔的烧纸,以示纪念。长辈去世的第二、三年要贴蓝色的春联,也可以贴张蓝纸不写字。

因为那时的农村没有通电,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所以年关附近燃放的鞭炮和小焰火就更加耀眼。孩子们用燃放着的小焰火快速画出各种图案造型,轻微的噼啪声伴着孩子们的欢笑传出很远,空气中弥散着轻微的硫磺味儿。当时对硫磺味儿一点儿也不陌生,因为家家户户用麦秸杆儿制作的手工艺品,需要用硫磺熏白,以卖个好价钱,当然也不懂啥叫“有毒有害”!

多年后回想起来 ,还是大年初一的拜年队伍印象最深刻,裹着风俗人情,漾着世间百态!

老家的男人大多不下厨房,准备一日三餐是女人必须的工作。农村的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拥有绝对权威。但多数人家大年初一的饺子是要男人煮的,意味着男人做了这顿最重要的饭,就顶女人忙活一年啦!

窗外还漆黑一片,热腾腾的饺子就端上了饭桌。那时候多是大家庭,三代或者四代人住在一个屋檐下,七八口是常见情况。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从年龄最小的男孩子开始,依次给长辈磕头拜年。年纪最大,辈分最高的长辈,坐在炕桌的首位,接受晚辈的磕头祝福。女孩子不用磕头,安静地坐在炕桌边等着吃饺子。那些年家家户户不富裕,大多数长辈没有红包可以祝福磕头的晚辈,可依旧安然满足;晚辈们本来就没有对于红包的期待,也就无所谓失望希望。特例是刚刚进门的新媳妇,一定要隆重的给长辈磕头,长辈手头再紧,也要给新媳妇备好红包,以示对自家添丁进口的祝福。家里的磕头仪式完毕,长辈先吃第一个饺子,然后饺子宴正式开始。

饺子宴后,女人们立刻开始一年的忙碌,收拾饭桌,洗刷盘碗。整理房间,备好糖果瓜子,沏好茶水,迎接客人。男人带着男孩子们,出门拜年。长辈则把自己收拾得精神利索,坐在房间的主位,等候拜年的人群。女孩子帮着整理准备,迎接客人们。

最先来到的是本家族血缘关系近的男子,一一给长辈磕头拜年,聊几句家长里短,说几句祝福吉祥的话语,嗑一把瓜子 ,告辞,逐渐与本家族的男人汇合,一起去往下一家。

然后是本家族关系略远的男人队伍,一般要有十来人,年长的一一磕头拜年,孩子们可能就三四个聚到一起磕头拜年。对于不太熟悉的男孩子,长辈们要亲切友好地询问一下情况,感慨一番新人辈出!

再后是一波波不同家族的拜年队伍,是否进屋磕头取决于关系的远近,联系多关系近的自觉走到队伍的前面,是一定要进屋磕头拜年的。后面的大部队由一位年长的男子带头,大喊几句吉祥话,一起在院子里磕头拜年,然后去往下一家。这情景大多是天已蒙蒙亮时,看得见但看不清,一大众男人俯身磕头,也是蔚为壮观的场景。

天色大亮,媳妇们出门拜年,也是先去往血缘关系近的长辈家。不同的是,明事理的长辈要拉住真心磕头的晚辈,聊几句家长里短,说几句吉祥祝福,抓几块糖果,嗑一把瓜子,然后去往下一家。也像男人们一样,彼此呼唤,逐渐聚集,队伍多到十来人,去全村年龄大的长辈家拜访一遍。

最隆重的要数新媳妇拜年,精心梳洗打扮好的新人,穿着喜气洋洋的新衣服,由同家族精明能干的嫂子或者婶子陪同,抱着喜气的垫子,去给长辈们拜年。后面还经常跟着一群看新媳妇的孩童,伶俐嘴巧的孩子带头,还能讨到喜庆的糖果。关系近年龄大的长辈,新媳妇是必须要磕头的,长辈们也要提前备好红包祝福新人。关系远的长辈,陪同的嫂子用吉祥话做铺垫,新媳妇鞠躬拜年就好啦!关系近的红包是五毛,关系远的是一毛两毛,如果收到一元、两元的红包就是巨款,一定是关系近经济富裕的长辈给的。拜年的过程也是新媳妇熟悉婆家宗族关系,了解远近亲疏的过程,更是在一个村子亮相,接受乡邻们品头论足的舞台。

最后已近上午九、十点钟,是岁数大的长辈们互相拜年的过程,多是身体好的拜访身体状况差,备好的茶水在这个时候才真正排上用场。老哥们、老妯娌坐在一起,聊聊吃了多少新年的饺子,接受了多少磕头祝福;缅怀哪位老人没有吃到今年的饺子,感慨哪位又熬过了一年;谁家的孩子又长高了,言谈举止机灵活泼,是个有出息的样子;谁家的媳妇模样端正,面相喜气,说话有分寸,磕头动作标准稳重,有着旺家的模样。

记得担任生产队队长的堂叔,有一年在秋后分粮时,为了坚持多年的规矩,对一位远房爷爷家多有得罪,特意在大年初一第一家就去爷爷家拜年,以示歉意,讲明自己的“不得已”。

有人的地方就有规矩,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事事处处风俗习惯,都渗透着尊卑有序,远近亲疏。从古到今,无论中外!

儿时的年味儿|拜年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羽西X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年味儿|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