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影节-巴尔干半岛《暴雨将至》

电影节回顾经典是必不可少的,冲着豆瓣高分评论和吸引人的海报,在工作日加班之余终于有幸一睹《暴雨将至》的真面目,虽然观影途中还遇到放映机故障,屏幕出现短时间色差这种“别人家的故事”,但依旧很感恩看到了一部音效画面剧情都一流的作品。

首先说说画面,巴尔干半岛的山脉太迷人了,满眼的黄土,远处的树、教堂、汽车都成了美丽的点缀,加上日落的黄昏,更凸显出了异域风情的美妙。风景色彩饱满,仿佛油画般呈现在荧幕上,配上马其顿乐曲,特别愉悦欢快。这也与影片后来的血腥、暴力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2017年电影节-巴尔干半岛《暴雨将至》_第1张图片

而在这片黄土上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位于奥赫里德湖畔的圣约翰教堂(Sveti Jovan),其外形是类八角型的构造,附带嵌入的穹顶结构,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意大利的San Vitale,彰显着拜占庭统治时期的烙印,即便规模不大, 依旧结构精美,神圣庄严,不可侵犯。教堂内部的壁画则体现了拜占庭时期的宗教艺术,长鼻子大眼睛,金色的圣光,庄严的神态,无不表明神灵是高高在上,需要被敬仰和膜拜的。东正教正是从拜占庭时期开始兴起,深入巴尔干地区,成为希腊、马其顿、俄罗斯等国家的民族宗教。

故事的开篇便从这座教堂开始,缓缓展开。由于怀疑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穆族女孩杀了邻村的塞族男子,一帮塞族蛮人一路追到了圣约翰教堂。枪声在教堂中此起彼伏,反映着巴尔干人民内心的躁动不安,民族积怨产生的暴力行为早已是家常便饭。阿尔巴尼亚女孩虽然有幸逃脱外族人的追杀,最终却倒在了同族兄弟的枪下,令人唏嘘和哀伤。

2017年电影节-巴尔干半岛《暴雨将至》_第2张图片
Sveti Jovan教堂建于13世纪,这间炫目的教堂矗立在奥赫里德湖畔的峭壁上
2017年电影节-巴尔干半岛《暴雨将至》_第3张图片
鱼:在天主教的艺术中,经常用“鱼”代表基督。这个标志源于希腊文“鱼”一词是希腊文“耶稣、基督、天主、儿子、救世主”五个词的缩写,其中I代表耶稣、x代表基督、Θ代表天主、γ代表儿子、∑代表救世主。因而,从教会早期便以“鱼”象征基督。

再来说说剧情,电影一开始就有剧透的嫌疑,原以为片名是《暴雨将至》,然而看到中文翻译为“《暴雨将至》三个故事”。三个故事都有各自的主题(象征),1.Word,2. Faces,3. Pictures,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结。其实导演所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是以循环拍摄的手法,将三个故事得以串联,每个故事中都有另一个故事的影子和铺垫,非常有趣新奇。

譬如第一个故事中在马其顿小镇举行的不明所以的葬礼上,出现了第二个故事在伦敦生活的女摄影师,乍一看格格不入,以为剧情穿越了,实则暗含女摄影师来马其顿参加其男友的葬礼。譬如第二个故事中在伦敦的摄影工作室中出现了第一个故事的阿尔巴尼亚姑娘被杀害的照片,好似铺垫了第二个故事的时间线晚于第一个故事。另一方面,在第二故事中女摄影师和其男友依依不舍在伦敦告别, 那接下来的第三个故事该是她去马其顿寻男友大团圆了吧?恰恰相反,第三个故事的时间线是最早的。

是不是有点晕乎呢?巧妙的结构安排,有条有理有逻辑的剧情线就由你们自己去发现吧,妙不可言。到影片最后,随着一场暴雨的来临,一切疑团也随之解开,伴随着雨滴的落下,故事仿佛又回到了片头,阿尔巴尼亚姑娘还活着,悲剧还未上演。

2017年电影节-巴尔干半岛《暴雨将至》_第4张图片

影片除了反映民族战争的残酷,也运用了一定的篇幅表现了巴尔干地区人民淳朴的本质。新娘结婚的喜庆场面,在羊圈接生小羊的喜悦,庆祝兄弟荣归故里的家庭聚餐,都是那样的真实美好。也许导演的心目中,暴力民族的血液中仍流淌着一丝爱与和平,这片黄土地也蕴含着一丝世外桃源的意象,似乎远离了血腥与暴力,马其顿或是巴尔干会是一个特别令人向往的栖身之处。

~~~~~~华丽丽的分割线~~~~~~~~~

此篇就不甩影片的视频在线地址了,因为和电影院效果差太多,不想影响了大家欣赏影片的兴致。如有兴趣可以下载高清来看,敲黑板的重点要高清!

度娘百科:巴尔干地区

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位于南欧东部。(另外两个是啥?伊比利亚半岛:西葡所在地,和亚平宁半岛:意大利所在地)西临亚得里亚海,东濒黑海,南滨伊奥尼亚海和爱琴海,东南隔黑海与亚洲相望,北以多瑙河、萨瓦河为界,西至的里雅斯特。面积约50.5万平方千米。包括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希腊、马其顿等国家的全部国土,以及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与土耳其的部分土地。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陆之间,是欧、亚联系的陆桥,南临地中海重要航线,东有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扼黑海的咽喉,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总结一下:这是个喜欢搞事情经常撕逼的地区,连导游都不太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年电影节-巴尔干半岛《暴雨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