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全民狂躁的日子,向德鲁克致敬!


世界在狂欢,

我们只想安静地纪念一位逝者。

在今天


所有现代管理学流行的观念,彼得·德鲁克早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写文探讨过了。任何管理思想家的名单,都应把他放在首位……

——查尔斯·汉迪:《大师论大师》


在一个全民狂躁的日子,向德鲁克致敬!_第1张图片
彼得·德鲁克


十年前的11月11日,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这位管理学的开山祖师,现代管理学之父,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从营销到目标管理到知识工作者,他的著作影响了数代追求创新以及最佳管理实践的学者和企业家们,以及各类商业管理课程。他被《经济学家》誉为“管理理论方面崛起的最伟大的思想家”。


可以说,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


1

1950年代初,他指出电脑终将彻底改变商业。

2

1961年,他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掘起。

3

1981年,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

4

1990年代,他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5

……


回望历史的进程,德鲁克提出了许多开创性和启发性的理论、概念,都展现着他思想的前瞻性、预言的准确性、建议的实用性。并且在曾向德鲁克寻求过咨询意见的机构中,除GE、P&.G、HP等世界500强企业外,还包括各类政府机构、NGO组织,甚至交响乐团、警察局等……


“大师”并不是一个随便的称谓,而德鲁克吸引着世人对其趋之若鹜的亦不只是其管理大师的头衔,更不仅是他印数达四五百万册总页数超过万页的41本著作,而是他贯穿始终的对于“责任”与“贡献”的关注,将建立一个“自由而功能齐备的社会”作为自己一生矢志不渝的使命,他无愧于被世人称作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一个引领时代的思考者。

在一个全民狂躁的日子,向德鲁克致敬!_第2张图片


现在,你是否很想了解德鲁克究竟对管理学做出了哪些贡献呢?提出了哪些独特观点呢?


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


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也许是它使得一位经理人能控制自己的成就。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的激励:一种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愿望。它意味着更高的成就目标和更广阔的眼界。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管理是一门学科,这首先就意味着,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具。但是,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经济学,正好像一个医生付诸实践的并不是验血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行为科学,正好像一位生物学家付诸实践的并不是显微镜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计量方法,正好像一位律师付诸实践的并不是判例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


——德鲁克


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有90%是共同的


在德鲁克认知中,管理在不同的组织里会有一些差异。因为使命决定远景,远景决定结构。管理沃尔玛(Wal-Mart)和管理罗马天主教堂当然有所不同,其差异在于,各组织所使用的名词(语言)有所不同。其他的差异主要是在应用上而不是在原则上。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要面对决策,要做人事决策,而人的问题几乎是一样的。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面对沟通问题,管理者要花大量的时间与上司和下属进行沟通。在所有组织中,90%左右的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只有这10%需要适应这个组织特定的使命、特定的文化和特定语言。换言之,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同样能领导好一家非营利机构,反之亦然。


培养经理人的重要性


在当下最严峻的人才供应问题上,德鲁克认为:

经理人是企业中最昂贵的资源,而且也是折旧最快、最需要经常补充的一种资源。建立一支管理队伍需要多年的时间和极大的投入,但彻底搞垮它可能不用费多大劲儿。21世纪,经理人的人数必将不断增加;培养一位经理人所需的投资也必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对其经理人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取决于经理人管理的好坏,也取决于如何管理经理人。而且,企业对其员工的管理如何,对其工作的管理如何,主要也取决于经理人的管理及如何管理经理人。企业员工的态度所反映的,首先是其管理层的态度。企业员工的态度,正是管理层的能力与结构的一面镜子。员工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被管理的方式。


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团队与企业的问题上德鲁克亦表现了其超前的洞察力:

组织不能依赖于天才。因为天才稀少如凤毛麟角。考察一个组织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比他们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组织的任务还在于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


这些,只是其观点中的一小部分,但处于新时代我们,回首历史走过的足迹后,你是否进一步觉得,他总是能洞察潮流——有时比其他的人早上20多年,这是为什么呢?


德鲁克的思考观:“我的工作是提问。给出答案是你的工作。”

这一切都是因为,德鲁克将观察视为毕生事业,如拾穗人般捡拾起那些看似十分简单但却常常可以带来惊人后果的点子。一个典型例子便是,在1981年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后不久,他与德鲁克在该公司纽约总部会谈。德鲁克提出了两个被认为改变了韦尔奇职业轨迹的问题:“如果你现在没有开展一项业务,你是否还会进入这一领域?”他问,“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打算怎么办?”


这些问题令韦尔奇首次萌生出大规模转型之念:通用电气旗下的各项业务必须要在该领域内排名数一数二。如果没做到,韦尔奇便会下令对该部分业务进行整顿,或是将其卖出或关闭。这是令韦尔奇将通用电气重新打造为过去25年中最成功的美国公司之一的核心战略。


德鲁克的念头常是信马由缰的,他可以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想到一系列看似不着边际的事,但最后却汇集成某些明确的商业概念。他可以滔滔不绝地发表一席演讲,话题从歌德《浮士德》中金钱的作用到他祖母为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弹钢琴的故事。但所有这些故事都为他的观点服务。“他的思考是循环递进式的。”


斯人已逝,高山仰止

纵观德鲁克的一生,他将社会、组织、管理、管理者,这些原本孤立的研究对象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著作浩繁,可关注的主题却始终围绕着“自由、尊严和社会中人的位置,组织的作用和功能,人的成长和组织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


也正因为如此,杰克韦尔奇曾说道:“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花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的角色。”


93岁高龄之时,德鲁克接受了一次采访。当被问及“你最希望被后人记得什么”时,这位睿智的老人平静地回答道:那就是我曾经帮助过一些人实现了他们的目标”。两年之后的2005年,德鲁克在家中辞世,安详地结束了他作为“旁观者”的一生。


来者焉可追?

最后,在缅怀的这位“大师中的大师”的同时,让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对于中国的市场,德鲁克曾说“管理学家是不能进口的,中国要培养自己的管理学家。”那么,你觉得在如今这个营销的乱世繁华中,中国会不会诞生“德鲁克”呢?或者要如何才能培养出这样一位世界大师呢?




素材 | 百科、网络

经几何重新编写

转载请联系我们


在一个全民狂躁的日子,向德鲁克致敬!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一个全民狂躁的日子,向德鲁克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