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丨心理舒适区: 如何识别改变的障碍?
要想改变,就要走出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的误区:舒适的环境。有人在小城市找了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虽然工作没有太大的成就感,但是比较舒适,所以就不想再挑战自己,突破自己了,这就是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并不一定意味着舒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布,在监狱里度过了他的一生,当他有机会离开时,反而选择了自杀,监狱这个环境,虽然不舒服,但这是他的心理舒适区,只因为熟悉了这里的一切。
心理舒适区并不一定意味着熟悉的环境。一些人,换了个地方,换了份工作,马上就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也有很多人,去过很多国家,做过很多工作,却一直没什么变化。
心理舒适区,是我们遇事选择应对的方式
六种常用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应对方式有两层含义。第一层,行为上的应对,也就是对具体事情的应对。第二层,对内心的情绪应对。
心理舒适区带来控制感
“控制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也是安全感的来源。越是感到自己受了威胁,感到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就像溺水的人,会抓住能抓住的东西紧紧不放。而走出心理舒适区则意味着,你不满意现有的模式,想放下旧习惯,寻找新办法,而新办法在形成习惯的过程中本就很难,对困难的回避和对控制感的需要,会选择返回熟悉的应对方式,从而让改变很难。
文中有一个来访者的故事,习惯了两地分居,当能天天相守时,反而很焦虑。因为幼儿时期的分离焦虑,让她习惯了分离,并深深影响了她的生活。当在一起时,她却觉得没有安全感,时时为分离做着准备,好在,她的先生很包容她,并通过心理疏导帮助了她,找到了新的应对方式,使她关注享受当下的幸福和快乐,并从中积累新的经验。潜意识里觉得自己配不上好的东西,这也是另一种心理舒适区。心理舒适区最特别的地方,我们会用自己的应对方式去建构生活,而不是根据生活选择一种合适的应对方式。
听了这个故事,发现一丝丝的影子,我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求学毕业留下,结婚生子,长久以来也是缺乏安全感,与爱人相处模式,由于工作变动,也习惯两地的方式,每次相聚都是特别期待,然而天天在一起,也会因生活方式不同而生闷气,然后自我开导,遗忘。我现在会选择说出来,述说事实,表达情绪,你不说,没人愿意去猜,坦诚表达,反而更真实。
我的一分钟笔记:
想要改变,第一步就是要走出心理舒适区,“心理舒适区”不是简单的理解为我们习惯的,熟悉的、舒适的环境,而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应对环境和问题的方式。它表现为遇到危险选择逃跑还是战斗,遇到困难是解决还是拖延,以及内心对情绪的应对,它最大的好处是带来控制感,让自己感到安全。
我的心理舒适区,大概也是缺乏安全感,我身边有一个会计朋友,每次见面,都得知她又换了新工作,很是佩服她,而自己却没有她的勇气,她觉得会计这个职业,干一两年换一份工作很正常,而我一份工作可以干很长很长,也有过很多次想换的念头,却总是说服自己多想想好的方面,其实是害怕冒险,害怕从头应对一切的陌生,这种难改变的障碍,也失去很多的机会。
我的感受:旧经验也是曾经的新经验,经验也是需要不断升级迭代。
我的行动:感受自己真实的感受,接纳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