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思维的9种诠释
1.一些主流媒体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传统媒体的延伸;
2.网民认为,互联网思维是草根思维;
3.一些学者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体验与参与的思维;
4.马化腾认为,互联网思维是“用户体验、互动参与、数据分析、开放共赢——这四条是把这几年的实践总结以后得出的心得”;
5.阿里巴巴的“独孤九剑”认为互联网思维是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
6.北汽董事长徐和谊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社会化思维,就是用户思维,就是大数据思维,就是零距离、网络化思维;互联网思维还有极致思维、简约思维、迭代思维、量思维、平台思维等等”;
7.Google最重要的互联网思维是“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Focus on the user and all else will follow);
8.360董事长周鸿祎将互联网思维方法论归纳为四点: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和增值服务、创新;
9.小米的互联网思维就是:专注、极致、口碑、快。
以上前3种诠释有片面性,第4到第9的诠释是相对真理。
二、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有4点
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其实就是对互联网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推断及综合的认识过程和思维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
互联网服务的特点:和用户之间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长期的关系,重心是提供有价值的黏性服务。聚集越多用户就会产生越大的化学反应,产生颠覆性的创新。
“免费”与“增值”是互联网服务的一体两面。谷歌最早做搜索,接着做地图,都是免费。免费是互联网领域一个很厉害的杀手锏,QQ、微信、360都是免费的。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宴席,互联网也不例外,它是通过增值服务收费。淘宝和百度都是搜索排名付费。先靠免费做大量用户,再去寻找盈利模式,“羊毛出在猪身上”。
2.颠覆创新,快速迭代
快速发展与创新是互联网的基本思维。互联网更新快与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有关:收音机发展了38年,电视发展花了10余年,互联网只用了4年左右。互联网这种快速发展与更新,造就了互联网创新思维。
腾讯是“互联网思维”创新的典型,除QQ、微信外,腾讯也进入了手游市场,运营一款手游,盈利轻松过千万,最好的一款月流水已经3亿元了。
小米科技亦是创新的高手。小米手机在2014年第二季度以13.5%的市场占有率占我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二、国产手机市场第一。在全球范围内,小米手机占有率为3%,排名第十。如此惊人的成果,仅用4年就达到了。
但也有“成也互联网,败也互联网”的例子。《华盛顿邮报》创办于1877年,几乎经历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历史,获得47次普利策奖、18次尼曼奖学金、368次白宫新闻摄影协会奖,但在2013年8月6日被亚马逊董事长兼CEO杰夫·贝佐斯(JeffBezos)以2.5亿美元收购。
2013年9月3日,微软收购诺基亚,曾经一个时代的手机帝国结束了。国美与苏宁鏖战十几年,好不容易赶超对手,还没来得及庆祝,2013年11月11日,天猫宣布24小时内的交易总额达到351亿元。一只“猫”和一只“狗”(京东)抢走了本属于它们的市场份额。
3.一体化思维
互联网思维本身带有一体化的特征:制作与营销一体化,企业与用户一体化,软件与硬件一体化,线上与线下一体化。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们不用互联网思维去做,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即使房地产也要有互联网思维。
O2O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相互融合、提升消费的新商业模式。有四个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消费、新商业模式,核心是要促进消费。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认为,用互联网思维来看,未来汽车将是“硬件+软件”的结合体,必须重构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更多地引入服务内容和创新思维。其次,用互联网思维来看,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人们移动的信息终端和交互性的生活场景,将会产生新的消费需求和市场机会。
4.互联网巨头思维:内部市场化与竞争
传统企业在大一统思维之下,追求产业协同,资源集中,统一协调,减少内耗,提高效率。但腾讯是主动追求内耗,促进竞争。看起来QQ与微信功能相差不大,但是相对产品的技术边界,其体验边界更决定了其发展空间。做了QQ再做微信是内耗,但尽在腾讯的掌握之中,放手去竞争,谁行就做大谁。既与自己争,也与外边的产品争,思维模式就不一样,多元产生创新。
三、用互联网的方式做传统产业
深度融合并非一朝一日,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深度融合的前提是解决自身的先天不足
传统媒体的短板在于缺少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顶层设计,普遍缺乏“用户”理念,缺乏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的机制和人才。
顶层设计决定发展路径。技术团队让内容数字化,通过不同平台快速传递给受众;产品研发负责从前端挖掘数据,为内容生产提供受众最关心的话题;营销团队则能让受众接触并活跃使用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产品。简言之,重要的是理念创新,这是媒体融合与转型的根本。
2.深度融合必须无缝对接
“传统媒体+新媒体”不是深度融合,“联接”、“并行”也不是。无缝对接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互动互补,实现一体化运行——没有一体化就没有融合。
传统媒体必须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走向互联网运行模式。改变单向的内容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垂直型管理运营方式,营造出立体、互动、实时的复合型媒体新形态。
在无缝对接上,BBC、CNN都成功地打破了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组织壁垒,以全媒体产品中心为主要组织形式和资源分配主体,其经验完全可以借鉴。
3.深度融合不仅要做“加法”,也要做“乘法”或“减法”
所谓“减法”就是不求全而求特、优,就是集中精力找出发展重点。
做“乘法”即凡事不必亲力亲为,要善于借势借力,通过寻求合作伙伴,利用已有的先进技术,以最少的投入收获最大的效益,实现“1×1>1”的效果。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