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争议四起,希望渺茫。但茅台,似乎要在申请国酒商标的路上一意孤行地走下去。
2017年6月17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商评委)再次就茅台申请国酒商标事宜,召开评审会。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茅台第一次申请国酒商标了。早在2001年9月,茅台集团就初次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交了“国酒茅台”商标及图注册的申请,但并未获得通过。此后在2005年、2006年、2007年、2010年,茅台集团提交“国酒茅台”的商标申请多达十次,均以失败告终。
而在这次的评审会上,茅台将其符合国酒商标的十条理由逐一进行解读。但不出意外,包括山西汾酒、五粮液、剑南春在内的的各大知名白酒企业,无一例外的派了代表,对其进行反驳。商评委也做出了不予核准注册的决定。
连续的失败之下,今年7月下旬,恼羞成怒的茅台一纸诉讼递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商评委,要求商评委撤销不予注册的复审决定,就不予注册复审申请重新作出决定。并将汾酒、五粮液、剑南春、郎酒等31家机构和企业列为第三人。
但仅仅在一个月后,8月13日晚间22时许,茅台集团发表声明,申请撤回“国酒茅台”商标和对商评委的起诉,并表示充分尊重并乐于接受商评委的复审决定,还表达了歉意。
那么为了申请“国酒茅台”商标奔走17年,向商评委提出申请多达十余次的茅台,为何突然就服软了呢?
在中国众多白酒企业看来,茅台尽管在市值和售价上早已甩开其他酒企几个身位,但其无论是历史地位还是文化底蕴,远不及其它酒企。尤其是茅台引以为豪的巴拿马金质大奖章和开国国宴用酒,被媒体质疑造假后。茅台早已诚信破产,“绝不能再以国酒示人。”
一面,是数次申请国酒茅台商标被否。一面,却是不停地以国酒茅台为名,大肆在媒体上宣传,也算是做到了妇孺皆知、深入人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茅台申请国酒商标,早已脱离了其申请本身,变成了一次次的品牌营销,成为闹剧。”在谈及此事时,一位白酒业内资深人士直言。
茅台再争“国酒”
“说实话,我们业内的人也已经有点审‘丑’疲劳了,总是拿一些经不起任何推敲的东西试图蒙混过关,国家工商总局又不是吃干饭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一位白酒行业人士笑称,每次茅台都要在人们快忘了这事时,再出来申请,仿佛在告诉人们,茅台拿不下国酒商标誓不罢休。
在其看来,茅台这一举动,也在不断加深人们对其国酒的印象。因为鲜有酒企会在这上面动脑筋。“说实话大家都在忙着怎么做好酒、卖好酒,只有财大气粗的茅台有钱又有闲在这上面做文章。”
从2001年9月13日,茅台第一次开始申请国酒茅台商标,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先后申请次数高达9次,但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否决。
这其中,动静最大的一次,是2012年7月,该申请竟然通过初审。但随即,就引来了国内多家酒企、律师团和个人的异议,有上百份异议书递交至国家工商总局。
据相关资料了解,在“国酒茅台”商标进入公示期的3个月内,商标局共收到社会各界提交的95次异议,其中包括山西汾酒、五粮液、剑南春、水井坊、郎酒、沱牌等知名酒企,要求驳回“国酒茅台”的商标注册申请。
率先提出异议的山西汾酒更是连续发声维权,“国酒茅台”商标注册公示到期,汾酒依然坚持首次递交的商标异议书的理由和立场不变,汾酒将继续密切关注该商标注册的进展情况,并且保留行使法律赋予的相关权利。
此时的茅台躲在幕后嘿嘿地笑着,其实它心里清楚,虽然国酒商标根本不可能通过注册,但引发社会关注,制造新闻热点的目的已经达到。从营销上讲,收获已经很大。
随后,此事便再无下文。直到2016年12月26日,国家商标局下发了关于“国酒茅台及图”商标不予注册的决定。商标局认为,“国酒”一词因含有“国内最好的酒”、“国家级酒”的评价性含义,违反了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条“有其他不良影响”的规定。
按说随着这一直指其违法商标法的决定下发后,茅台应该不会再打国酒的主意。但业内显然低估了茅台在此事上的“固执”和“韧性”。
2017年6月17日,一场就茅台申请国酒的评审会,再次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召开。
被指营销无底线
多年来,茅台一直宣称其为1949年开国国宴用酒。但事实上,作为新中国成立伊始第一次国宴,到底用的什么白酒,众说纷纭。但茅台坚定的称,“茅台作为‘国酒’所肩负的国家荣誉和国家责任,似乎从那一个永镌青史的日子就已开始。”“国运兴,国酒兴,当年为红军疗伤洗尘的茅台酒终于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喜酒』。”
这一说法,在2011年9月,被倔犟的山西汾酒给与了沉重一击。彼时,有备而来的山西汾酒,拿着详尽的历史资料,并邀请众多参加过国宴人士,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人宣布:汾酒才是62年前共和国第一国宴的首款用酒。矛头直指茅台“第一国宴用酒”虚假宣传。
据汾酒人士介绍,他们组织人员走访了一些当时在场的目击者,走访了对此有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找到了当时汾酒厂负责人杨汉三。
原中央警卫局战士、北京饭店副总经理高彤也在大会上发言指出,他曾亲历国宴现场,国宴喝的酒是汾酒、竹叶青酒。高彤回忆,“当时也有茅台酒,但是量很少,用的也是北京饭店的存货,白酒以汾酒、竹叶青酒为主。”
历史学者纪连海也认为,第一国宴用的酒,是汾酒无疑。因为这次用酒必须得有几个标准:一是须是中国名酒,二是便于运输,三是足量供应。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只有一种酒,即山西汾酒。
而在山西汾酒看来,汾酒是好酒不会卖。“但这几年在李秋喜的带领下,汾酒还是把自己的金饭碗亮出来了,客观地讲,不管是历史还是品质,汾酒都是一流的,只可惜山西人不善于包装推销宣传自己,不愿意夸大虚假卖弄自己。”在谈及对手的疯狂营销时,有着6000年历史底蕴,贵为中国白酒鼻祖的山西汾酒,也颇为无奈。
而在茅台自己拍摄的《百年茅台》系列宣传片,也只提到茅台酒1949年以前被卖到过重庆、贵阳、香港,并未提及北京。
“假的说成真的,还说的煞有其事,这样的营销手段毫无底线可言。”在受访时,个别酒企人士表示茅台此举有些过分。
即便如此,茅台仍在之后的宣传营销中,不厌其烦的用国宴用酒加以粉饰。再加上在屡次被驳回国酒茅台商标注册的情况下,不断使用国酒茅台在各大媒体上宣传营销,也早已引起业内酒企们的不满。
“白酒企业做营销没有任何问题,但不能无视消费者的智商,一而再、再而三的拿不存在的事实玩弄消费者的认知,也不能把国家工商总局的法律、条例、规定儿戏般翻来覆去的考验。这种恶俗的营销操作实实在在是挑战国人的底线,有钱便任性?三人便为虎?”茅台的恶意营销,也引来其它酒企的怨声载道。
“一次次被驳回,一次次申请,一次次的广泛运用国酒二字为茅台贴金。茅台此举本身已经脱离了申请商标本身的意义,就是想通过这种宣传造势给人们形成一种概念,造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这种廉价低劣的手段告诉人们,为什么只有我茅台申请国酒商标,因为茅台就是国酒,国酒就是茅台。”
子虚乌有的巴拿马金奖
继国宴用酒,被山西汾酒撕下伪装后,茅台一直宣称“『巴拿马金奖』成就茅台世界级地位,『巴拿马金奖』从来都是茅台最重要、最值得纪念的事件”。
但事实上,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最高奖项即甲等大奖章的,只有山西、直隶、河南的三种酒,而且都是清香型白酒。其中只有山西“义泉泳”汾酒是有品牌名称的,还是独立获得最高大奖,也是唯一获得巴拿马赛会甲级金质大奖章的白酒品牌。
据《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纪实》一书显示,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名单中,诸如四川省、陕西省等白酒大省并没有任何酒类产品获奖。贵州公署的酒获得的是银奖,而且没有具体品牌名称,只相当于五等奖。
而在茅台的宣传史上,关于巴拿马获奖的措辞也是逐年改变。1954年,茅台酒瓶背标“解放前曾在巴拿马赛会评为世界名酒第二位”;1984年,其背标为“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奖章、奖状”,均非“金奖”。直到2003年的背标上,才出现“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说辞。
在大量事实面前,曾任茅台董事长的季克良坦承:不知道当年得的是什么奖,而且奖章奖状也找不到了。“用汾酒的说法,它是金奖,还有一个是老白干。可能是他们说的……你想想,汾酒的香气成分比较简单,与洋酒比较接近,又是洋酒(评委)评的,他们会不会就评这些跟他们香型接近的酒?他们很可能就排在(前面)…”季的话已经表明,茅台宣传自己是巴拿马金奖并无依据。
至此,曾称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被誉为世界名酒,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的谎言宣告破产。
多年来,无论是媒体宣传,还是自我标榜,茅台一直以“国酒”自居。从法律上讲已经涉及到了虚假宣传等诸多问题,但茅台似乎并不知悔改。白酒业内人士表示:“茅台孜孜以求国酒名誉,犯了重金杯轻口碑的常见错误,其本质上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想捧金杯,以国酒的声威成就其白酒市场的霸业。”
事实上,白酒业是一个极为传统的行业,缺少其他行业的营销概念创新,这样一来,历史沉淀就非常之重要,傍“国”可以大大降低企业扩张过程中的品牌传播成本。一家进行商业化经营的企业将“国酒”二字据为己有,事实上就意味着,它带给消费者的形象是“象征国家的酒”、“一国之内最好的酒”。这种容易产生误解的排他性商标,对公平的市场竞争有巨大负面影响。
亦有白酒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中各路酒类企业凭借自身的能力攻占市场,进行充分竞争,茅台若通过国酒商标背书,相当于通过行政权力和法律授权的形式取得垄断,违背市场游戏规则。茅台的形象在民众观感中,随着时间推移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异化。它被贴上了“官酒”、“特供酒”、“三公专用酒”等标签,民众只能“望茅兴叹”。一个绝大多数国民一辈子都不曾品尝过的白酒,如何能够称“国酒”?
事实上近年来,茅台酒已经在特供酒,专供酒,三公用酒的营销上极尽能事,成功的把自己塑造成高档高价、非贵不能饮的贵族形象,这在普通消费者中曾经引发“引导腐败”的诟病。“从营销手段上说茅台技高一筹不得不加以赞赏,但从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上讲实在不敢恭维。茅台在中国的确是一个特别的现象,一直在做国酒的虚假宣传却无人过问,股票价格炒到了800多元,总市值接近万亿元,一方面我们觉得是个奇迹,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个畸形怪胎,一个快消品站在中国几乎所有企业的市值最高处,不知道茅台人冷不冷。”一位国内大型白酒企业高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