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荐|怎样接受自己的失败



作者:刘茂林 (摘自公众号:刘茂林)。

推荐理由:正儿八经文科出身,曾经在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比俺这种半路干革命的专业。如果喜欢,文末有二维码哦。


怎样接受自己的失败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源于自己刚刚经历过的一次面试。


今年的河南省公务员考试,我报考了本地的一个职位。


首先是笔试环节。在十月底举行,自己准备的也不充分,好在心态轻松。行政能力测验题难,自己很感吃力,尤其是本不擅长的图形推理和数学运算部分,都空着。做题的速度也慢,最后有25道题没做,临交卷时慌里慌张地在答题卡上全涂了C。


上午出了考场,抬头看天,铅云密布,雾霭灰沉,北风呼啸。


下午的申论是常规题型,不难。答题时思路比较清晰,行文算是流畅。考完申论,找回了点自信的感觉。


笔试成绩迟迟未公布,等待期间,家人明显更着急和关心,自己倒没抱有多大希望。分数下来后,竟然考了61.8。


我以这个分数进入面试,岗位只招一人,3:1的面试比例。这个岗位,在本市今年招录的各个岗位中入围分数最高。自己本名列第三,后来因第二名的放弃,又前进了一位,与第一名差距1.4分。笔试第四名递补进入面试,我比她高了1分多点。



怎么准备面试,带来了新的烦恼。


到年底了,单位忙,手头工作多,这是客观原因。主观上,这次报的单位与岗位,吸引力没有那么大,我没有特别想去。但对于这个面试,自己却非常想有个成功的表现。毕竟,谁都想展示自己的能力,于落后的处境中完成一次精彩的逆袭。


在面试这件事上,考生和考官这两种角色,我都亲身体验过,以前也曾帮别人点评过面试表现,还参与组织过招聘面试。因此,对于面试,自我感觉良好。可惜,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错觉。


因为种种因素,在从面试名单公布到真正面试的十天时间里,自己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备考,最后的两三天,参加了几次模拟面试。模拟时的不精彩表现,使我从美好的错觉中惊醒。而这样的不精彩,也一直延续到真正的面试中。


最后,面试的成绩是79.8,在本考场全部23名考生里处于中等水平,而与我竞争的笔试第一名得了面试全场第二的高分,落差甚大。


本轮省考,止步于此。





事后反思,没有把握好时间,是面试中犯下的巨大失误。第四道问题没答完,20分钟计时结束,黯然起身离场。

把握不好时间,是水平不高的表现,而非面试失利的原因。


我是个笨嘴拙舌的人,缺乏口才,不善言辞。


这绝非自谦,而是一个令自己深感沮丧的事实。也正因此,自己对写作向来充满热情,希望以书面的写作,来弥补自己在口语表达上的不足。所以,才先后有了博客网站和这个微信公众号。


我在面试考场上的语言表达不流利,对于考官来说,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得高分。还好我的回答体现了一些要点和细节,考官最后给了个中等分数,不然,更落入次等。


如果一个人笨嘴拙舌,又心思敏锐,内心充满表达的欲望,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那这很有可能导致一种糟糕的人生体验。



糟糕并不等于失败。比如,可能你做在做某一件事的过程中感觉很糟糕,但这事却成功了。这是自我认知与客观实际之间存在的偏差。


笨嘴拙舌,又心思敏锐的人,为了避免糟糕的人生体验,他们通常向心内求索,构建起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多彩,以此在我们的社会里立足。这些人大多形成了内向性格。


高举双手地说,我是其中一个。


然而,我的体验尚未成功,滞留于失败。


这种失败感的来源比较复杂,对于我来说,本次面试结果的打击颇为有力。


关于面试的道理,我知道很多,也经历过不少,然而一旦让我正襟危坐于考生席上,一切头脑里回响的道理都化为空白,身体被紧张颤抖的感觉拘束,说话的语调发涩,出口的词句不通。这些进入考官的眼中耳中,无不展示出一只小弱鸡的形象。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说的正是这种情况。





为什么知道那么多关于成功的道理,仍然无法避免失败。


第一种可能的原因,知易行难。


道理印在书本上,说在口头上,是作为一种知识在传播的。“努力奋斗才能成功”与“地球是圆的”,对人来说并无本质的不同,区别在于,一个是社会知识,一个是自然知识。


通过阅读,人可以掌握一本书的知识,同样,他也可以掌握一箩筐的道理。这不难。难的是做不做,怎么做。


第二种可能的原因,知难行易。


“知易行难”里的知,是认知,是对道理的知识性理解。还有一种“知”,我们称之为感知。


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人之口和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这是感知与认知的不同。


老人说出的道理,源自于他所历经的全部生活,包含了他真切的人生感受,所以深刻动人。


对于同样的道理,青少年则停留在认知的层面,浮于表面,尽管他的理解完全正确。


认知不难,感知很难。因为缺乏亲身体验。


吸烟有害健康,这个道理所有人都知道,该戒,但就是戒不掉。这个例子无法用来论证“知易行难”,因为这里面没有体现出对“吸烟有害健康 ”的感知。


长期吸烟,呼吸道出毛病了,得癌了,害怕了,恐惧了,这才是感知。


到了这步田地,再让戒烟,二话不说,痛快就戒了。这个例子体现了“知难行易”。


不管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都解释了失败的原因:全是卡在“难”上了,行之难,知之难。



那么,经过以上冗长的铺垫之后,我们来到了本文的结尾:怎样接受自己的失败?


在知道了那么多关于成功或失败的道理后,如何面对一个失败的自己。


失败这件事,也需要认知与感知。


当我们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时,我们是把“失败”这件事客体化、知识化了,这样才能汲取失败的教训,获取关于成功的新知识。


更重要的是,将对失败体验的感知,转化为激励成功的正面情绪能量,这就是逆向激励。


笨嘴拙舌的我在面试候考时,心态竟然出奇地轻松,全无应试的紧张感。


得知成绩后的巨大失落,惶然无措,至今仍生动地浮显在自己的脑海中。


没有大道理。只是要记住那一时刻的感觉,以后继续努力,完善自己。






好文推荐|怎样接受自己的失败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文推荐|怎样接受自己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