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编剧汪海林又在微博制造了一起轰动娱乐圈的大事件。
他在个人微博分享了一篇有关吴亦凡刷榜造假的文章,转发语毫不客气的称自己不会与蔡徐坤 、迪丽热巴这样的演员合作,究其原因,倒不是因为自己有多牛逼,而是因为他们不需要剧本,只需要假剧本、假流量、假表演奖、假导演、假编剧、假制片人,还称自己和他们并不在一个体系内,不在一个圈子就永远碰不上面。
因为点名了三位炙手可热的流量大咖,汪海林没一会儿就冲上了微博热搜榜。
汪海林并不是什么名不见经传的小编剧,反而在编剧界赫赫有名,他是中国电影文学会的理事、副会长,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也是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的委员,创作过《铁齿铜牙纪晓岚三》、《龙非龙凤非凤》、《我的野蛮天使》、《说好不分手》等多部作品。
汪海林这次炮轰的点很明晰:
1.流量艺人没演技
2.看重流量,但是数据却在造假
3.不会和流量演员合作
粉丝方一见自己的偶像遭到了攻击,立马在微博上进行反击:只挑这三位明星来炮轰,还不是看重他们的流量体质,这是摆明了在蹭热度。
也有粉丝揶揄汪海林:“等什么时候能放过翻拍放过纸片人的时候再开麦吧。”
还有粉丝替蔡徐坤喊冤的:“蔡徐坤明明是个歌手,又不是演员。”
对此,汪海林回复:“我并不是蹭热度,批评行业现象就要抓典型,而不是含沙射影。”
面对网友对他名气和实力的质疑,汪海林也正面刚道:“你得过‘再来一桶’吗就来说我”,顺便还diss了一把郭敬明:“我发现郭敬明在作家协会里面,所以我就没参加。”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流量当道的时代,娱乐产业需要靠着粉丝来完成一环又一环的衔接,最后把利益揣进口袋,这就是当下的市场环境,粉丝的喜好主宰着明星的人气,粉丝的购买力把控着商家的代言,粉丝的口味造就了流量和假流量的诞生,而明星,不过是利益环节里抛头露面的一方而已。
诚然,以市场为中心而不是为了作品本身创作作品,确实对优质的演员、潜心创作的编剧以及踏踏实实产出作品的导演有着消磨意志的打击。
但是归根结底,这并不是流量明星的错,他们并不能左右整个市场,因为,他们也不过是畸形游戏里的底层玩家罢了。
他们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既无法改变流量为王的现状,也无法违背市场规律反其道而行,毕竟,他们准确的归类是明星,是艺人,而非演员。
虽然无法改变外在因素,但是内在的修炼,却是实实在在、稳稳当当要当成大事来做的,提高演技,更好的诠释角色,把鲜活的人物真正的演活,靠实力和能力,让自己和流量以及所获得的荣誉相匹配,才是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
李易峰和迪丽热巴获得金鹰奖遭到大面积炮轰,并不是因为他们是流量,而是他们的演技跟不上流量,才会被抓典型,才会躺枪。
当然,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流量担当们,努力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付出艰辛和汗水的,也许遭到质疑,也是成长路上必须要遇到的荆棘,突破了,也就从容了。
平心而论,汪海林指出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这里夹杂着对为迎合市场而创作出商业剧本的抗拒,有对假数据、假流量、高片酬、不择手段的圈钱行为的愤怒和嘲讽,也有对自己辛苦琢磨出来的好剧得不到好收视率的不满。
然而,凡事都推给流量,似乎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流量成为了偌长鄙视链上最底层的一环。
而且,口口声声说看不惯流量,瞧不上IP剧的汪海林,却是《一起来看流星雨》、《一起再看流星雨》的编剧,成功捧红了张翰、郑爽等流量大咖,还称如果不是自己太太拦着,还会拍《一起还看流星雨》。
《流星雨》系列剧质量如何,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汪海林并不是没有向市场妥协,一边妥协一边炮轰,恐怕会得不偿失哦。
导演、编剧、演员、市场,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让一切落空,而想要杜绝假编剧、假数据、假流量的现象,也不可能是流量艺人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做到的。
本就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市场,市场里还有捉摸不透的游戏规则和莫测高深的运作手段,一味的只是去苛责流量艺人,就真的有蹭热度的嫌疑了。
不妨顺应市场,各司其职,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同时,发挥所长,找到游戏致胜的法宝,对于游戏破坏者,要批判,也要巧批判。
也许这场点名抨击事件很快就会平息,但是各自要做的努力和改变,才刚刚开始······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