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说话又快到期中考试了!历史大事年表背完了吗?英语单词记住了吗?物理公式理解了吗?作文模板会用了吗?
还想着考前拿小纸条记两个字儿夹在文具盒里,趁老师不注意瞄两眼?还想着偷偷把手机揣兜里百度一下?骚年,你这小儿科的方法也只配被监考老师抽走卷子蹲墙角了。
作弊这种事一定不是现在才有,那以前的考生都是怎么作弊的呢?
今天,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就给你介绍介绍前辈们参加科举考试的花式作弊法,虽然学了这些招式,你也不一定能用得上。(温馨提示:文末有壹读君精心总结的权威考试秘笈,有了它,所有考试都不用怕。)
作弊从来没成功过的值班壹读君丨小清新
先来看看狂拽炫酷X炸天的科举考场
想要成功作弊,第一步先要了解了解作案环境。
古代的科举考场可不像现在的考场一样随便,人家有专门的地盘儿,专门的考场和专门的后勤部门,连大门口的牌坊都有三个,岂是一个“高大上”可以概括的?
历代王朝对科举考场地址的选择非常重视,开科取士的考场必须是风水吉地,交通便利,商市齐全,能满足考生们衣食住行的需要。同时居民不稠,以防考生过多,考场扩建不便。
还有相当重要的一点,考场必须紧邻水源,有些考场修建时附近没有水源,官府还要大兴土木引河流水进考场。明嘉靖四年陕西增修贡院,疏浚原有水池,“引通济渠于五星堂下”,通济渠是西安城居民的主要水源,入城后分为三脉,其中一脉“从广济街北流,过钟楼,折而西过永丰仓前入贡院。”
引水入贡院不仅可以防范火患、方便考试时考官和考生的饮水,在古代还有一个特殊功用:开通风气,以广文风,为士浴德,这一点和学宫中泮池(官学的标志。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的作用差不多。
△孔庙泮池
科举考场的内部一般设计严谨,布局整齐,分为候场、试场、外帘空间和内帘空间。
候场是考生核对姓名等候入场的地方,候场最外延是入口牌坊,分别为腾蛟坊和起凤坊,取“高中”的寓意,考生在这里排队等候点名,点名之后进入第一道大门。
第一道大门之后进入第二道大门,第二道大门分东中西三个入口,考生一般只能从东门和西门进入,只有考官到来中门才会开放。
第二道大门之后还有第三道大门,也就是最重要的龙门,这里是核对考生姓名、排队候场的地方。
△考场示意图
光入场流程已经甩了我们考试用的简陋小教室二十五条街。
考生在核对姓名无误后进入试场,试场构造为方形,正中间是明远楼,明远楼是考官监视瞭望的地方,地处高位,举目四望考生情景一览无余。除明远楼外,考场的四个角上各设两个瞭望楼,内设考官坐镇。
明远楼东西两侧是考生们考试的号舍,号舍有很多排,排数与考场规模有关,排间距不足1米。一人一小间,大小等同于现在的单人厕所。地面和墙壁都是用砖铺成,中间有个台子,用来答卷作文。
△江南贡院
每个号舍前提供一个暖炉,一篓碳,不过不是用来取暖,是用来给考生烧茶热饭,号舍前用栅栏隔开,考生不能随意出入,如果有需要,每一小巷里有8名或10名号军,专门满足考生们的各种要求。总之,进去了就别想出来。
△贡院里边长这样
外帘空间和内帘空间跟考生们没太大关系,主要是用于考官们的休息办公以及后勤物资的供给。
了解完作案环境,最关键的马上就要来了!如何才能在如此狭小封闭还24小时监控的情况下成功作弊?不怕,壹读君(微信:yiduiread)这里有两版攻略送给你,各位同学自觉对号入座。
有钱能使鬼推磨,做暗号、找枪手都是常见的手段
如果你是有钱有关系的考生,那可选择的方法就高级省事儿得多,精髓就是“坐等高中”。
最常见的方法是“送关节”,考官和考生事先商定好暗号,比较普通的是在考场所作诗之下画圈圈,一个墨圈付银白两,一个黄圈付金百两,就像赌博时押注一样,考官根据考生下注的多少决定录取名次。
更高级一点的与考官商定好,在试卷中写特定的字儿,比如清代某科试题为“子谓子夏曰”全章,某考生与考官暗通关节,考官与他约定在试卷破题中连用四个“一”字,这考生的破题是:“儒一而不为一,圣人一勉之一诫之焉。”等到发榜,果然高中。
没门路联系考官也没关系,可以找枪手啊!
我们古代科举考试最著名的枪手是晚唐诗人温庭筠,除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的名句以外,温先生最出名的大概就是他出神入化的“枪技”了。
温庭筠号称“温八叉”,从得一题目到思考作诗只需要叉8次手的时间,剩下的时间他就专门替别人答卷。由于温庭筠的枪手神技实在是太有名了,大中十二年的科举考试他受到了特殊待遇,被召至庭前答卷,数个考官严密监视。温先生出离愤怒,洋洋洒洒写了千余言提前交卷了,考官以为是监视太严,温庭筠放弃了,“然私占授者已八人”。
温先生的替考神技失传已久,至今无人能撼动温先生在枪手排行榜上的榜首地位。
只要功夫下得深,没钱也能作弊成功
要是你碰巧没钱也没爹拼,就只能自力更生了,“怀挟入场”带小抄是唯一的办法。口袋里装小纸条太low,只能等着被发现关进大牢,我们来盘点盘点更高级的方法。
首先这小抄制作得讲究一点,如果选择穿在身上进考场就要选用上好的黄绢或麻布。这笔也要精工慢做,笔头用老鼠尾巴上的硬毛,一两根为佳,墨水必须是油性的,防止穿在身上被汗液打湿,字体一般都用簪花小楷,越小越好,不过字迹得清楚。现存一件麻布坎肩,长55厘米、宽50厘米,上面用毛笔手写62篇八股文,共计4万余字。
你们感受一下这穿在身上是什么feel↓
反正不是这样↓
不穿在身上也行,坊间专门出售“坊刻小本”,一本《四书要义》,长5厘米,宽3厘米,正文字迹仅有2毫米左右。
△瞧瞧人家这制作,你们做小抄的技术简直是low爆了
准备好了小抄本藏在哪里带进考场呢?最普通的方法是藏在鞋子和帽子的夹层里,不过这样进考场十有八九会被考官查出来。高级一点的藏在带进考场的馒头糕点里,中午吃饭的时候掰开馒头,小纸条就藏在中间,但万一碰上个不省心的考官掰开馒头检查那就要懵了。奇葩一点的编在辫子里,塞在耳朵里,后果自行想象。最高级的方法是藏在墨锭和砚台里,墨锭和砚台中空,藏起小纸条基本上万无一失。
△藏小抄的双层鞋
你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吗?
如果你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骚年你还是too young,没听说过一个成语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吗?监考老师中还是有一批优秀员工的,他们不接受关节和贿赂,他们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防止作弊做出了卓越贡献。
为了防止送人情、私意取士,考官们发明了“糊名”和“誊录”,糊名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考卷密封线,誊录就是请专人把考生的试卷重新抄写,避免上面做特殊记号。
钟毓龙在《科场回忆录》中记载:“杭州一位富人帮儿子通关节,约定在答卷中写两个“襻”字。谁知,誊录书手看不懂读不通,顺手就改掉了,富人儿子只好自认倒霉。
△糊名密封卷
为了防止枪手替考,考官们还发明了浮票法,类似今天的准考证,上面详细记载了考生的姓名、面部特征,考生交卷时考官仔细查看,一旦发现不符,试卷马上作废。
反夹带更加简单粗暴,考生们进考场之前有专门的官员负责检查,帽、衣、衫、鞋,只许单层;砚台不准太厚,笔管不须空心;糕点等食物都要当中切开。清康熙年间由于作弊过于猖撅,所以当时规定举人进人考场必须披头散发,并且只能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
由于科举考试入场时间在后半夜,往往天还没亮,披头散发穿着拆缝衣服的举人排队入场,远远看着像鬼魅一样,所以当时的人们把参加科考称作进鬼门关。
皇帝偶尔也会突击检查,乾隆九年顺天乡试,皇帝命令亲信官员突击检查。考试头场、二场各搜出21人夹带,顺天贡院前的“枷号”(监狱)一时爆满。
考试过后交白卷者68人,未答完题者329人,文不对题者276人,更有根本不敢入场直接弃考的2800多人,贡院外的墙角下,被弃的蝇头小抄堆积如山。
那么,面对如此严格的监考,学渣们应该怎么办!
下面我们来揭秘作弊的终极奥义——明神宗初年,宰相张居正当国,张居正的儿子们基本上都是一甲前两名及第,从此在老爹的庇佑下官运相当亨通,并且坚信自己能力之外的资本都等于零。
参考文献:
周春芳、王军:《明清陕西贡院建筑研究》,《建筑文化》,2016(2);
陈频:《科举考场舞弊及防范略述》,《驻马店师专学报》,1988(4)。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给壹读君点个赞;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并取得授权。
日常生活中的百科、文艺背后的历史,热点深处的冷知识。用轻幽默、有情趣的方式一起涨姿势、正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