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是怎么说话

那天在机场候机,一个年轻的妈妈和女儿坐在我的对面。小女孩的手里拿着一个漂亮的棒棒糖,粉红色的、圆圆的,手柄很长很长。可是小女孩的注意力似乎并不全集中在棒棒糖上,她一会儿舔两下,一会儿倒过来叼着手柄,一会儿把棒棒糖递到妈妈嘴边。妈妈一直拿着手机百无聊赖的看着,眉头微微锁着,有种说不出的焦虑感。每当小女孩把棒棒糖递到妈妈眼前,妈妈都充满厌恶的说:“我说过了,我不吃,你拿开!”女儿嘴里嘟噜了一句什么,妈妈就说:“你说什么?你能不能好好说话?”女儿便尴尬的笑着继续舔着棒棒糖。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内心的投射,我分明看到女孩满眼是寂寞。妈妈传递过来的是不耐烦和厌恶,女孩儿一定是焦虑、自我厌恶和无助的。

我想到的是,那个妈妈说的“好好说话”,到底是怎么说话?如果我是那个女孩,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那个妈妈的话就是好好说的吗?

生活中,家长的“好好说话”随处可见。

“妈妈,我想要那个玩具!”“还要玩具!你家里都多少玩具了!哪有钱给你买那么多玩具,真是不知足!”

“妈妈,我不想回家,我想继续在这里玩!”“你怎么那么不懂事!都玩了一上午了,还没够吗?我得回去做饭,我不做饭,你吃啥?”

“妈妈,抱抱!”“你都多大了,还抱抱!你看看人家谁谁谁自己走路,你看你,不嫌丢人?!”

......

这就是好好说话吗?

好好说话,就是在拒绝或要求孩子做某事时,贬低攻击孩子,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焦虑、无知和无能?

这样的话,不但无效率,还直接导致孩子无法顺畅表达欲求,或者羞于、耻于表达欲求,让孩子无法体验到和外界产生联结的感觉。

长大成人后,我们会“好好说话”了吗?

面对内心的渴望,我们无法表达内心。

今天和一个同事聊天。自从上次重新竞聘调整岗位以来,领导一直对他批评责难,感觉无论做什么都被批评,感到很迷茫,苦不堪言。我说:“有没有这种可能性。你和领导坦诚的谈一次,表达出你的困惑和不解,也问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同事一脸迷茫和无奈,觉得行不通。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为什么沟通的时候,大家都像把心藏起来一样?

因为育儿,我与PET(父母效力训练课程)结缘。虽没有去参加培训,但把书读了两遍。书中主要内容虽是沟通“术”的层面,但要想运用好,必须深入探索内心,把从小被“好好说话”磨炼的沟通模式彻底推翻。

“妈妈,棒棒糖可甜了,你尝尝!”“谢谢你,宝贝。我知道你想和妈妈玩一会儿,我现在有些焦虑,不想吃,也不想和你玩,我需要安静一会儿,等会儿我就陪你,好吗?”

“妈妈,我想要那个玩具!”“宝宝,我不想给你买,家里有很多玩具了!”

“妈妈,我不想回家,我想继续在这里玩!”“孩子,我想回家了,我有些累,有些饿,我得回去休息一下,还得做饭,一起回家吧好吗?”

“妈妈,抱抱!”“好来,我抱你到前面的电线杆可以吗?你现在长大了,抱着你,我会觉得累。”

......

我上面写的,并不是完美的PET,但至少是真诚的、符合内心实际的、也是有效率的应答方式。

我想,我们真的应该,重新学学说话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说话”是怎么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