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价格是高度分权的结果-我们共同决定价格

回顾

昨天的工作量显然大于前天,但还是基本完成了既定功能,只有几个小细节未及处理,我很满意。

对于“来不及处理细节”这个事实,我尤为满意。以前在细节上纠结得太多,想要纠正,必须“矫枉过正”。

昨晚上围观了001号知识发布会,从这些专栏作者的演讲中,能深刻地体会到他们深入思考的能力。

这是吸引力法则吧,我最近总是留意到牛人都表现出了“思考很深入”的共性。

周二下午跑步时,听到“瓦努阿图人”这期节目,也是典型的层层深入式的解读,听到最后,我都呆了——这么简单的故事竟然能有这么多层解读,我知道这是节目的“套路”,但脑子里一旦出现“深入思考”这个概念,节目更加声声入耳,感受大不相同。没有“深入思考”的概念,甚至不会知道有“深入思考”这回事,只会觉得节目好听、不俗、有新意,但没法切实地体会到节目背后的那个人有多牛,更不会去想为什么他们会这么牛,也不会想“我有什么办法也变得更牛”。

真想把这些内容当做深入思考的机会,不忙着听完,而是听到故事后暂停一下,仔细想想,如果我是节目的策划人,我该怎么把思考推向深入,然后继续听节目,这是学习高手的心理表征的好机会。但这样做实在太花时间,我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或者说没有练成足够高的工作效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训练机会被一天天放弃,这搞得我挺焦虑。

我还为另一件事情感到焦虑,眼看着越来越多的知识被生产出来,弱水三千,只能取一瓢,多了喝不了,这是个问题,我得认真想想,应该怎样应对,不然我很焦虑的。

提前思考

今天的工作量略少于昨天,正好可以把昨天的工作查缺补漏。

计划周末写一篇收听瓦努阿图人这期节目的体会,目的是记录自己的心理表征,描绘策划人的心理表征,找找到差距,争取有一点点进步。

价格是高度分权的结果

房价租售比对我来说是个新概念。以前我胡乱想过“一套房要多少年才能通过租金收回成本”之类的问题,现在回头看看挺荒唐的,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我错把100万购房款是房子的成本了。

没有人可以控制市场价格。

我喜欢举这样一个例子。我昨天把我们家的房子卖了,卖了一百万。这房子是我们家的,我卖了一百万,我问你,一百万这个价格是我定的吗?不是我定的,是市场定的。

与其说我把这个房子卖了一百万,不如说我向全社会汇报了这所房子,它在这个时点,在这个地区,在这个质量上,它的价格是一百万。虽然我是房子的主人,但是我并不能决定它的价格高低。

我觉得这是我学习价格理论最深的一点启发。

哈罗德·德姆塞茨讨论到价格是时候说过一句话:

从亚当斯密到欧文·费雪,半个世纪的经济学成就,就是建立了一个高度分权的抽象模型,其中没有任何人可以控制价格或其他重要的市场指标。

课后思考

请你针对德姆塞茨的这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高度分权是指市场中的每个人都有权利影响价格,但谁也没能力直接去决定价格,我们通过自己的出价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是很民主的分权模型。这个机理很抽象,不容易被观察到,我们总是下意识地把事件的结果和具体的人格建立强关联,再用因果关系去简化,让自己更容易地理解。但是,要理解这个高度分权的抽象模型,必须朝着相反的方向行进,放弃因果性,接受相关性。我们每个人的出价都与市场的最终价格有关联,它们是相关的,但绝非互为因果,这增加了理解难度,也不容易被我们接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心得-价格是高度分权的结果-我们共同决定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