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迭代-创新者的边界2019-10-09

第一次使用“微创新”这个词的人是我们的红衣大炮周鸿祎,这个词在2010年的互联网大会上首秀之后,成为了一个“高烧不退”的热词。百度之于Google、知乎之于Quora、滴滴之于优步,都是是著名的微创新案例:先Copy to China,然后再一步一步迭代。

但还有另一类案例,它们是“反微创新”,典型代表就是核电站。你能想象一个核电站供应商跟你讲微创新么?如果一个在你身边的核电站天天在查漏补缺,你能安然入睡么?

所以当我们讲“当下是一”的时候,当我们在强调“分形是长出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得:并非所有的创新都是可以成长的,它在落地的一瞬间就成型了。

我们最推崇的思想实验,是在核电站式的创新成果中更重要呢?还是在百度阿里式的创新成果中更重要呢?我所理解的信仰之跃,就是在脑海中反复灵魂拷问、再一鼓作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是在脑海中先将创新创业的进度条走了99%、然后再去实践剩下的1%。所以每次遇到这种项目的时候,大多数人一开始都是想不通、看不懂,后来却追不上。

我们再看细一点的话,其实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会同时包含可以迭代和不可以迭代的部分。比如说我们可以不断地变得更好,但我们很难相信一个做过坏事的人;我们的抗战,是首先守住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先有了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决心,再一寸一寸收复失地。

公司里面是不是有不可迭代的部分?是有的,但却是公司里面最难找的部分。比如说混沌大学把贝索斯几十年的致股东信都翻了个遍,才艰难地确认Amazone之所以能够做得好,是在这个公司的里面有一个“客户至上”的信念坚持不动摇,它被表现为更快的配送、更低的价格、更多的选择上;这个公司有一个“自由现金流最大化”的信念,它被表现为所有的事情都应当具有长期价值、无论它现在亏多少钱,所有的短期项目都不必考虑、无论它现在赚多少钱。

经营之神稻盛和夫说,以“利他之心”经营企业,是超越行业、超越国界的“真理”。他甚至断言:“仅仅依靠利己欲望经营企业的人,他们的成功决不可能长期持续。”在将利己的欲望作为发动机使事业获得成功的时候,这种成功越大,经营者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傲慢不逊。他们会忽视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忘我奉献的员工,不把员工的努力和贡献放在眼里。经营者忘记了谦虚,企业内部就会产生不协调的声音,最后甚至会将企业引向破灭。 

可以说,利他之心不仅是稻盛和夫相关的公司中不变的东西,利他的方式是可以不断被迭代的。这个界限其实非常清晰。更进一步,可以说我们从小都接受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洗礼,我们的文化底层是同步的;至于我们是如何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这个手段可以是迭代的。

但这就是对“可迭代与不可迭代”的全部理解了么?当然不。任何一个对象不仅可以分为可以迭代的部分和不可迭代的部分,同时在更小的层次上可迭代的部分也可以再被拆解为不可迭代的部分。就好像我们的遗传其实是DNA信息的重新组合,因此在代际遗传的迭代中包含了对不变的DNA片断的重组;而DNA复制特定的糖和碱基组成的长链与核苷酸配对被复制的过程,其变异就是某一位置的枋苷酸与“原本”不同而已。

我们所常说的:小公司立足靠方法,大公司立身靠文化。所以小公司必须快速迭代,但想成为大公司必须先找到自己难以迭代的东西,而这些不变的东西通常植根于当前时代的主要任务、植根于民族使命。而这些通常都不是一家企业自主可选的,而是必须适应的。

一句话:

有些东西,一开始就是结束,所以不能迭代;有些东西,你只能被动适应,无法主动迭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命的迭代-创新者的边界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