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墓穴惊现龙形堆塑,是巧合还是必然?墓穴主人是黄帝的孙子为何又比爷爷年长 2000 多岁?“中华第一龙”到底身在何方?中国人为什么可能也是“花”和大猩猩的传人?请看本期“大象公会”。
文|何苞旦
濮阳是一座刚过而立的城市,但要论历史底蕴,中国没有哪座城市比得上它,因为 1987 年在这里挖掘出了中国最早的龙,距今约 6500 年。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称,它是故宫七万条龙的祖先。而它的发现者、时任濮阳市文化局副局长孙德萱则认为:“咱们濮阳的龙是商、周以来历代龙的直系祖先……在商周以来,出土的龙的图案都跟咱们濮阳出土的龙很像。”
▍濮阳西水坡遗址蚌塑龙
不过,2002 年后进入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二册的“中华第一龙”,严格来说没有留下任何后代,因为商周时代的龙还十分原始,形象与我们熟悉的龙差别甚大,而濮阳出土的中华第一龙,一出生就风华正茂,除了头部看上去像是长了角的霸王龙外,其身体、尾巴、爪子数,与明清时期的龙造型一致。
▍《中华第一龙》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综合复习的第三篇
按常理推断,濮阳的“中华第一龙”应该是横空出世后又被遗忘,人们后来又把“龙”重新发明创造了一次,由商周时期的原始拙朴,经两三千年演化,逐渐成为我们熟悉的样子;但这次学者们都在努力证明,“中华第一龙”没有被遗忘。
“横空出世”的第一龙
1988 年《中原文物》第一期的一则考古简报轰动全国: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濮阳市文物队发掘出三组墓葬中的蚌壳动物堆塑,这些动物堆塑十分生动,甚至有“龙”。这让即将进入戊辰龙年的中国人为之一振。
此前濮阳市文物队在西水坡遗址挖了半年。1987 年 5 月,当地修建西水坡水库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遗址。此时濮阳地级市刚刚建立不到四年,若能发掘出一座史前遗址,无疑会给这座新城添加一道历史铭牌。
▍濮阳西水坡遗址位置示意图
但西水坡遗址只是个普通的史前聚落,出土的文物、遗迹十分普通,甚至连墓葬常见的陶器都没有。唯一让人眼睛一亮的就是三组奇特的蚌壳动物堆塑。1987 年 6 月 17 日,市文化局副局长、考古工地总指挥孙德萱听到蚌壳堆塑后赶到现场,他坚信其中一个是龙,现场还挖出一具人骨,龙的历史在这一刻被刷新。
这个编号 M45 的墓中,仰身的中年男性骸骨两旁各有一蚌壳动物堆塑。左侧的显然是龙,它呈曲折的长条状,有四趾爪,头部有角、须,吐着舌头,尾部是典型的明清龙尾开花状;右侧的是虎,四腿猛兽,吐着舌头。遗骸脚下还有一个三角形堆塑和两根大腿骨组成的勺子状图形。另外两组堆塑则在距离这座墓不远的灰坑中。
▍濮阳市西水坡遗址 45 号墓照片与平面图
可惜的是,因为孙德萱要参加职称评定会议,他怕不再现场时下雨破坏“第一龙”,所以由工人将蚌壳堆塑整体挖出来,而墓坑中那具躺在青龙和白虎之间的骸骨,头骨也曾被一个冒冒失失的年轻人踩碎。
濮阳的考古发现迅速在《文物》、《华夏考古》、《人民画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文汇报》等报刊杂志上转载发表,“国内外”震动。
1988 年 7 月,濮阳市专门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组织的专家,在西水坡遗址现场开会。大家认为这是 1921 年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后,中原地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而蚌塑龙更被认定为“中华第一龙”,是中国龙图腾的起源。
当然,这项考古发掘的主角还是那个朴素的中原汉子——孙德萱。他 1962 年毕业于新乡师范学院数学系,当过高中数学老师。直到 1964 年孙德萱被调入安阳专署文化局,参与从戏剧、书法绘画到考古挖掘等各方面工作。
▍专家孙德萱在耐心讲解濮阳历史
后来他迷上考古,1974 年起自费购买《文物》、《考古》、《文史知识》等十余种杂志,自学成才。1983 年孙德萱出任刚成立的濮阳市文化局副局长,为本地文化建设,他组织参加过省里的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比赛、企业文艺汇演等活动。1987 年施工工人发现西水坡遗址后他又迅速带队抢救挖掘,终于挖出了“中华第一龙”。
只有遗址并不能发扬龙的文化,孙德萱随后将毕生精力都放在“中华第一龙”的宣传和阐释上。他担任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濮阳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可谓是真正的“龙的传人”。
▍朝鲜也曾宣称挖出过始祖檀君的遗骸,并建造了巨大的陵墓
如何稳坐“中华第一龙”
然而,1980 年代是“中华第一龙”辈出的年代,濮阳西水坡的蚌塑龙并不是唯一的“中华第一龙”。
1980 年山西襄汾就曾出土过“盘龙纹”陶盘,据估算距今 4500 年。内蒙古敖汉旗出土的龙纹黑陶也有 3400 年的历史。更著名的当属内蒙古赤峰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猪龙和 C 形玉龙,它们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在龙的形态上可以和商代龙纹接轨(见大象公会往期文章《猪图腾,龙的起源?》)。
1994 年辽宁阜新查海遗址更是出现了强劲的竞争者。这条“中华第一龙”同样是堆塑的,只不过是石头而非蚌壳堆砌而成,它距今达 8000 年,显然,远在古代濮阳人首次创造出龙的两千年之前,阜新查海的先民们就已创造过一次龙,并且同样是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龙。
▍龙山文化盘龙纹陶盆(左上)、红山 C 形玉龙(右上)、红山文化玉猪龙(左下)、查海遗址龙形堆塑(右下)
但在激烈的“第一龙”竞争中,濮阳西水坡蚌塑因为在被发掘时就自带“豪华套装”,它可以在中华民族与其他古老文明的古老竞赛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濮阳第一龙的蚌壳标本 C14 测定距今达 6500 年,而且是龙、虎组合出土,解释的空间十分巨大。后来任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的李学勤随即撰文,将龙、虎堆塑与中国后来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文化联系起来。
更重要的是,时年 29 岁的考古学家冯时认为,龙虎图像与战国时曾侯乙墓箱盖青龙白虎星图的含义完全相同,尽管曾侯乙墓比西水坡遗址晚出 4000 年。而且墓里还有最早的“北斗”——遗骸下方人腿骨与三角形蚌壳堆组成的图案,这将中国天文学的起源从过去的公元前 1000 年提到公元前 4500 年。
▍曾侯乙墓绘有青龙白虎、北斗和二十八星宿名称的漆箱
必须强调的是,据学者们推测,墓葬里那具没有任何陪葬物的骸骨,很可能是华夏民族祖先之一的颛顼——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主义者曾推算黄帝纪元起于 4609 年前,但这次发现表明,黄帝的孙子颛顼生活在 6500 年前。
在多重光环加持下,濮阳的“中华第一龙”不仅于 1995 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还进入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科书。辽宁阜新的“中华第一龙”最后只能黯然被保护性回填。
除了上述因素,濮阳的蚌塑龙能坐稳“中华第一龙”宝座,还因为阜新查海遗址的龙形堆塑和红山玉龙显得太过原始简单,而濮阳第一龙则最接近现代龙纹,它拥有明清龙纹最显著的龙角、龙舌、龙爪、龙尾,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它就是清代龙纹穿越到了新石器时代。
当然,由于濮阳蚌塑龙太过现代,它与后来的龙纹不可能有传承关系,学界认为 “中华第一龙”极有可能是“中华独一龙”。
▍左侧为唐代以前龙纹,尾部均为卷曲的蛇尾;右侧为宋代以后龙纹,头部逐渐宽大,尾部变为金鱼尾
谁的图腾
濮阳的中华第一龙出现的正当其时,八十年代的中国因为《龙的传人》,形成一股强烈的“龙”文化热。
不过,在侯德健的歌曲传唱两岸之前,没人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中国人成为“龙的传人”,其实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找寻民族图腾的产物。
图腾,原本是欧美人类学者在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土著部落中观察到的一种文化现象:土著部落用动物、植物等自然物体标识自己所在的氏族,进而以此为符号组织不同氏族之间的婚姻关系和亲属制度。此后,人类学发展出了一系列有关图腾和亲属制度的理论。
▍列维·斯特劳斯在《今日的图腾主义》一文中认为,无论是在北美的印第安人还是在大洋洲和非洲的土著居民中,都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图腾信仰。人们只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目的,在人类(群体或个人)和物类(动植物的种类与个体)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由于这一现象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以至于我们无法对产生它的信仰背景给出一个普适性的解释,所以宁可把这类现象概括成是动物象征主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方图腾主义退潮之时,中国图腾主义却兴盛起来。中国学者引进图腾理论有着民族救亡的考虑:中华民族必须是世界上需要被平等对待的民族,若要被平等对待,那么别的民族有什么我们就要有什么。中国学者眼中的图腾,已不是氏族亲属关系的标志,而是团结全体民族,抵御日本侵略的大旗。
时任国立中央大学教授的黄文山就认为,图腾文化乃全世界共有的现象。然而他又曲解了图腾理论,将盘古、女娲、黄帝、炎帝甚至大禹都视为图腾,此前大禹被顾颉刚已经解释为一条类似蜥蜴的虫,这正是“龙”的起点,故而黄文山也就认为龙是夏代的图腾。
▍顾颉刚曾和学生童书业合作《夏史三论》,讨论夏代历史的由来。图为 1956 年顾先生与童书业夫妇在青岛合影
同样,对图腾理论囫囵吞枣的姜亮夫也认为夏代的图腾是龙,夏族自命龙的子孙。时值上海“一·二八”事变,姜亮夫本想进一步讨论“民族性”、“民族文化”以振奋人心,但因思考过虑大病一场而作罢。
当时为中华民族寻找的图腾不止龙一种。林惠祥在《中国民族史》中认为,所谓“华夏”,就是“花族”的自称,正如西羌从羊、北狄从犬,东貉从豸、南蛮从虫,地处中央的华族自然以华(花的异体字)为图腾。但是花朵在民族凝聚力上显然敌不过巨龙。
不久,民族学、人类学的这股风潮迅速刮到中国上古史研究。当时历史学者大多引用几句国外的图腾理论后,就直接将上古姓氏中的动物名称作为中国古代存在图腾的依据。当时龙并无超然地位,它不得不与狗、蛇、熊、羊、虎、狼一起作为上古氏族图腾的候选。
▍郭沫若在《青铜时代》中就认为,殷商人的图腾是大猩猩
把龙提升到立国之本的是闻一多。作为激进的民族主义者,闻一多为“这民族,这文化的病症”开出的药方是《伏羲考》。这篇长文的目的就是要把之前泛滥的上古图腾归到一个特定的图腾名下,以实现“团结救国”。既然上古民族的图腾多以现实动物为依据,那么兼具多种动物特征的“龙”,自然是象征民族团结和中华奋起的最好选择。
▍伏羲女娲交尾图
不过,1949 年的到来打断了中国大陆有关龙图腾的讨论。直到 1980 年代,为了在新时代找到一个能凝聚全中国的符号,龙图腾被学者从故纸堆中翻出来。从下表的统计可以看到有关龙图腾的讨论在当时井喷式的出现,而此前却悄无声迹。
▍中国知网有关“龙图腾”关键词的引用次数。来源:《龙与图腾的耦合:学术救亡的知识生产》,施爱东,《民族艺术》2011 年第 4 期
侯德健的《龙的传人》及时在中国大陆登陆。1985 年李建复首次将这首歌带上央视春晚,龙图腾、龙的传人、以龙立国三位一体,重铸了新时期中国人的民族想象。1988 年龙年到来之际,一个历史足够久远而形象辨识度又高的“中华第一龙”便在濮阳横空出世。
今天,濮阳已被称为“龙城。它的历史浓缩在市郊的“戚城公园”。进入仿唐大门,会看到秦汉风格的历史陈列室,大大小小的明清歇山屋顶掩映着春秋时的子路墓,呼唤濮阳曾经的礼乐辉煌。
▍颛顼乘龙御海雕像
“中华第一龙”的故乡,自然少不了龙的元素:颛顼帝御龙飞天的雕塑宣示这里曾是龙族故都;高大的玄宫殿堂见证着颛顼帝发动的中华文明史上第一次宗教改革;曾经被修成龙宫模样的游泳池如今已经是摄影爱好者的殿堂。
在高大雄浑的建筑之间,你能曲径通幽,伏羲之母华胥的雕像、夏后启铸就的九鼎、相士发明的中国马车点缀其间,冷峻的钢筋水泥无不倾诉着历史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