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列位,在其位……也不哪儿这么三位。
就这开头,不是土著就看不懂了。我想,反正啊,这是专门写给四九城的。
周三从五棵松回家,晚了,来不及写。所以来不及昨天推送。在五棵松,看见那么多戴着陈队的帽子的朋友——有个哥们儿在看台上远远地叫我,指着头上的帽子,和我头上一样的帽子。还有很多朋友,虽然没戴帽子,但他们喊着陈队的名字,起立,为他鼓掌,在他上场的时候为他高喊。在那一刻,我心里真的很暖和。
昨天下午,我在一家咖啡馆里写这篇儿的时候,北京有近来罕见的万里晴空,阳光明媚。陈队上午已经撤了,跟他江苏队的队友们坐高铁去上海。10点钟,高铁从南站发车,我只跟他发了微信,也没去送。我猜想,坐在高铁的车厢里,列车轰鸣,驶离北京,他的心里,应该是充满幸福的吧。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一切。
在过去三天里,情感是一场袭来的暴风,裹挟着我们的记忆。陈磊,并不是北京体育史上最有天赋的运动员,甚至,在北京篮球的历史上,他从来也不是真正的头牌。但在这三天里——我是说这三天里,而不是开场前那10分钟里,北京为了迎接他归来所呈现出的仪式感,也许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仪式之一。
我们用这场仪式送给陈队,也送给我们自己。
也许再没有一个运动员,我是说,我从未见过另一个篮球运动员,当他披上了另一支球队的战袍回到北京的主场,当他跃起在空中三分出手,北京人站立起来,举起了拳头,希望他把那个球投进去。而他自己,却仿佛手软了,整晚只罚进了1个罚球。这是职业体育里最耐心寻味的情感。
在那一瞬间,这让人恍惚,而又惊觉。
这次回北京,陈磊他们周一就来了。他在九十九顶毡房请江苏的教练队友们吃烤羊肉——来了北京,却不吃烤鸭。在赛季里从不吃烤鸭,这是在北京队留存的习惯。陈队有太久没见到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百合和水晶了,所以球队照顾他,这三天里,他都可以回家住。就像当初在北京队可以走训一样。
所以星期二早上,陈队是在自己家的被窝里醒来的。被子上,有阳光的味道。他起床,吃早饭,打开柜子,换衣服,拿车钥匙,下楼——一切都和从前一样。他打开车里的音响,看那熟悉的街景,从身边飞过。他拐上五环,然后复兴路,一直往前。
突然,他刹住了车。他正在开往五棵松——苍天,我现在不是北京队的一员了,我现在不是跟北京队去训练,我明晚的对手不是江苏,而是北京——江苏队正在下榻的酒店等着我呢。
陈磊调转了车头,开往长峰假日酒店,和他如今的队友们会和,开了会,再一起坐上客队的大巴,开往五棵松训练。下了大巴,从甬道穿进球馆,那宏大的,曾经举办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能够容纳18000人的球馆。易立,陈磊在江苏最好的朋友之一,跟在他的身后,抬头,看着那布置了巨大首钢鸭标志的穹顶,叹息着说:磊哥,你们这冠军队的球馆,真气派呀。
陈磊把眉毛扬起来,开心地答道:那可不,我们……
我们?他们?
不再是“我们”啦。可在心底,永远是“我们”。
所有这些挣扎的情感,在心头如同江海般搅动。陈磊收到了各种各样北京球迷给他送来的礼物,有塑封了的当年的海报,有亲手画的画,还有信。但在周三晚上到来之前,他一直没哭。直到他在夜幕降临里走下大巴,领着他的两个女儿,再次走进五棵松。他脱去外套,走上球场,北京队已经在那儿热身了。陈磊走上去,在场地中央,老马迎了过来。老马张开双臂,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在那一瞬间,陈磊的眼泪,从眼眶里跳脱了出来。没有老马,就没有陈磊和北京一起赢得的三个冠军;没有老马榜样般的训练,陈磊就不会在这个年龄依然坚持着去打球,就不会离开北京。陈磊没有足够好的英语,去跟老马说这些话,但他知道,他想说的,老马心里都明白。如果他说了,他知道老马会说,在职业生涯的末尾,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
很快,在这个夜晚,当陈磊上场的时候,江苏队的外教贝西洛维奇把他摆在了老马面前,他的任务是,防老马。
这不是陈磊第一次在北京的球场上防老马。老马还在佛山的时候,在北京拿了50分。四年前那个夏天,当老马终于跟北京签完了合同,第一次来到首钢体育馆和球队见面,走进去的时候,全队正在练力量。陈磊举着一组杠铃,看见老马,瞪圆了眼睛,高兴极了。他说:真签啦?太好了。我从没见过他这么高水平的外援,防的时候我摸都摸不着他。好日子就要来了!
时光,像一场电影。32岁的陈磊努力地把自己保持在38岁的马布里身前,试图防住他。
在我心里,这一切,看台上起立鼓掌的球迷们,媒体席上戴着陈磊的帽子转播的马重阳(北京电视台)、张晓亮(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穿着昔日12号球衣的现场主持人刘芳宇,都是这场仪式的一部分。人们在电视转播里看到的闵鹿蕾给陈磊颁发冠军戒指的仪式,只是宏大仪式的高潮和缩影。最美好的仪式,不是你在那里目睹他发生,而是你就是他的一部分。
我也看见,还是有人,在不停地质问,为什么只给陈磊仪式,不给李根仪式——其实啊,他们既不关心陈磊,也不关心李根。我上次就说了,李根的事儿,无论是北京办活动权力最大的治安总队还是老国企首钢,真的办的不漂亮。李根所做的,是职业运动员的正常选择,他应该在场地中央领取戒指,他应该获得更多的尊重。在北京赢得的后两个冠军里,李根都在球场上做出了比陈磊更大的贡献。
可是,我还是想说,在看台上那些北京的球迷,那些采访报道了北京男篮十余年的记者的心里,在这座城市里效力了3年还是15年——不,其实不止,从青年队算起来,已经有20年——终归是不一样的。这是你无法勉强的。时间是大树的根,决定了你在这座城市的泥土里扎的有多深。陈磊场均20分最巅峰的岁月,发生在北京首钢男篮最艰难的时节。北京这座3000年的城市见过太多了,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眼见王朝兴废,君王更替。这里最认的,并不是冠军,而是时间。
就这样吧。
祝你们都像幸福的陈队,在这一晚记忆充盈。
这是哪儿?这是北京。
陈队撤了,下次打北控还会再回来。如果你周三没有戴上帽子去五棵松,也可以收一顶留在自己的家里。最后吆喝一声,想买的就动手。长按下图,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或者在我的公众微信里输入“陈队”或者“陈磊”,我会反馈给你地址链接。留个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