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连载】中国名菜集锦‖北平₁

首篇暨前篇 : 【读书连载】中国名菜集锦‖前言

北平菜概论

北平菜概论

五、六十年前(裸食注:这里的五、六十年前已经是现在的八、九十年前了。),北平有几家店名最后一个字叫堂、楼、居、春的大饭馆,从老板到跑堂,山东人就占了七、八成之多,厨房中全是清一色来自山东省胶东地方,不仅大饭馆,即使寻常的饭馆或饮食摊子,也以山东人占大多数。话应从两、三百年前说起,清朝初期至中叶,因朝廷高官多山东人,山东餐馆也逐渐多了起来,山东饭馆在北平开店的历史长,又继承了明清以来北平传统的烹调法,经不断吸收、改进,终于创出了投合北平人口味的北平菜了,而纯粹的山东菜已不复见。

因为历史、地理环境的关系,北平菜包含了清代的宫廷菜、贵族豪门的家常菜、清真(回教)菜、蒙古菜,以及在北平生根的东北菜、河南菜、山西菜等。这些地方菜因其风味不同,而各有其独特的吃法,自属当然。富于地方风味的各式烹调,自成系统,必然有其特色存在,这些特色既非偶然造成,亦非抽象的东西,而是具备与他种菜肴相异的条件。北平菜的特色及特定条件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材料

如无各种多样的材料,就作不出丰富多变化的菜式。古都北平为历代首都,已拥有近千年历史,俗称:「京师为首善之区,五方杂处,百货云集。」这句话说明了在这里材料俱全,什么货色都齐备,一踏上北平,想吃什么有什么,满足了各方人士需要。因此烹调技术琢磨得更加高明,鸡、北平鸭、鱼、肉、蛋等主要材料能作出丰富多变化的菜式,而北平本身四季皆有供应新鲜蛋、鱼、猪肉的养鸡场、养鸭场、养鱼池、养猪场。而且内蒙古畜牧区地处不远,牛、羊、骆驼、鹿等都一应俱全。「烤鸭」用的是北平特殊饲育法饲养而成的填鸭,「涮羊肉」用内蒙古集宁产的羯绵羊(去势的绵羊),「烤牛肉」的材料则用西口的羯牛(去势的牛)或乳牛。这三种菜肴风味绝佳,在北平菜中占最优势,皆要归功于烹调方法与材料选用的特殊性。

各地的山珍海味之中,如水产物的鱼翅、鱼肚、鲍鱼、海参、干贝等;陆产物的银耳、竹荪、猴头、鸡枞、口蘑等;鸟类的鹌鹑、鸽子、雉鸡;兽类的野猪、野兔、野猫(山猫)等,都群集于北平,除了部分贮藏起来,更随时不断地供应至京师。季节性材料常配合季节上市;有时珍贵的大型动物也在不妨碍繁殖的范围内供应无虞,如熊掌、驼峰、鹿筋在北平可以随时吃到,不算稀奇。因为农业改革,冬、春也能吃到夏、秋的蔬菜,又因利用冷藏与罐头保存的方法,蔬菜的供应很少受到季节的限制。但北平人不喜罐头,非不得已不使用罐头。此外,在北平也能尝到全湖鲫鱼、阳澄大蟹、江苏鲥鱼及四川和新疆等省的美味。北平菜内容之广,实因深得材料丰富之惠。

烹调法

材料供给充足与否,尤关菜式种类之多少,但既称地方风味,则不仅关系材料供给的好坏,最重要仍在于它的烹调法及味道了,北平菜在这方面如何呢?

二千年前,汉朝淮南王刘安,在其著作『淮南子』中叙述道:「煎熬烹炙,调齐和之适,以穷荆吴甘酸之变。」淮南王的领土在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是当时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先进地区。大概当时荊吴(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省一带)的烹调技术已被导入中原,所以刘安要用中原的烹调技术加以对抗,虽然今日我们无法确认其说的真意,但北方菜与南方菜味道迥然不同的说法,是自昔日就有的。北平的烹调法大体可以二十个字囊括(裸食注:烹调法的具体描述在文末附录中)

爆炒烧燎煮、炸熘烩烤涮、蒸扒焅焖煨、煎烹糟卤汆。

这二十个字是传统的、普遍的基本方法,操作之间,以一字为代表的方法与以他字代表的方法关系微妙,甚至,某些有经验的厨师对各字含义的解释各不相同,一个字不仅指一种烹调法而已。例如爆有油爆、酱爆、芫爆、葱爆,熘有焦熘、软熘、醋熘、糟熘。有时视材料作适当的处理而更动一种烹调法或几种烹调法的顺序。除以上二十字以外,另有几种烹调法,已不算是主要的烹调法了。

传统的北平菜,一般来说,以前以味浓、汁浓、肉嫩、汤的脂肪质丰富较受欢迎,后来则转变为清、鲜、香、嫩、脆,并注意色、形之美。使用味精也是近数十年的事,味精虽然有添味的作用,但为了充分显现材料本身的味道,以少量使用或全然不用为宜。

适应季节

古代人食肉,很重视季节。『礼记』说:「春宜羔豚,夏宜腒䐹,秋宜犊麛,冬宜鲜羽。」这是二、三千年前的说法,到了近古,已不这么严格了,但在正月、节日等祭仪中还遵守着这样的规定。现在罐头、冷藏技术发达,蔬菜的栽培也不必受气候左右,虽然食用时间不需固守古老惯例,但『周礼』又说:「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却是从科学、营养的观点,来谈食欲之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

北平菜中,也有明确配合季节的菜,例如「涮羊肉」即是。从立秋至次年立夏,正是绵羊最肥的时期,用筷子夹着带点脂肪的羊肉在滚水中涮着吃,一手持酒,一手握筷,但觉满室芳香,却不知户外已积雪三尺。「烤牛肉」的风味更佳,左手拿着「烧刀酒」,右手持筷翻转热铁板上的牛肉片,一只脚踏在凳子上,眼见热铁板下熊熊的烈火,在薪香围绕中边吃边饮,即使户外降多大的雪,也不觉寒冷。每年烤肉上市都较涮肉为迟,结束则较涮肉早,这是因为气温一高,铁板的热度烘得人更觉得热,但在今日,爱好烤肉的人多了,厨师也代客人烤肉,使人们一年到头都可吃到。冬天的北平菜,一般以富于滋养味重者为多,并多用火锅、沙锅烹煮,夏天多清淡而冷的前菜及汤类。一到夏天,各店铺便纷纷推出了北平人最喜爱的「糟鸡」、「糟肉」、「水晶肘子」、「鸡丝拉皮」。

酒肴

唐、宋时代把菜分为下酒用的「按酒」与下饭用的「下饭」二种类。按酒最初仅指干燥后的水果和新鲜水果、甜食而已,后来又发展了冷荤、攒盘。中国人在宴会时,常是先饮酒后吃饭,饮酒时间长,则适合酒肴的菜便成为主要的部分,酒后用饭的下饭菜,中国北方叫「压桌菜」(最后的菜),南方叫「坐菜」。饮酒之后,大多吃不下饭了,所以下饭菜较不受重视。

中国人有空腹不饮酒的传统习惯。古典名著「金瓶梅」中谈到饮酒前先简单摄食的事,但实际上肚子饱了反而产生饮不下酒的矛盾,后世的人就想出了代替简单摄食的方法,即宴席的菜端到桌上时,添加几种小点心,以解决不空腹的问题,对这些小点心,人们也投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北平菜在这方面造诣精深,试举二例:烤鸭必配荷叶饼,所以问说:「今日吃了多少烤鸭啊?」回答的总是:「吃了几张荷叶饼!」。南方也有整只的烤鸭,但材料不用填鸭,且添配的小点心常是花卷,似乎不大合适。还有吃涮肉时,配的是加上芝麻的烧饼,香脆可口。这类传统的吃法,始于何时已不得而知,总是先人在经验中磨炼出来的吧?试着改变这种习惯看看,假使烤鸭配饭,涮肉配大饼,恐怕不像话吧?

调味

孟子说:「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这里所说的「味」,是指人人所好的一切美味。合口的味,有酸甜苦辣咸五种,人的喜好各有所异,又有地域性的差别,厨师做菜时,虽然遵循一定的规准,但味道是否恰当?或淡或浓,却因人的好恶而异。所以餐馆里,桌上必备调味料,让客人自己调味。山西餐馆放碗醋,四川餐馆放碗辣椒油(辣油),都有各地习惯特色。北平餐馆自古以来,桌上深壶装醋、浅壶装酱油,所以称为「高醋矮酱油」,使人能一目了然。

味道完全清淡,吃时需要加味的有「香酥鸭」、「炸排骨」、「干煎丸子」等,准备的是花椒盐、甜面酱等甜辣两种调味料,当菜端上桌时,客人可因自身喜爱沾调味料而食。葱、甜面酱是吃烤鸭的主要调味料,这是在数百年经验中精选出来的传统吃法。涮羊肉火锅内的薄肉片、白菜、粉丝、冻豆腐,全属味道清淡,需调味而食,调味料普通是芝麻酱、酱油、酱豆腐汁(豆腐加盐发酵后的调味料)、卤虾油、绍兴酒、辣油、酱油葱花等,全部加上,或是加其中数种,乃至多量少量,悉听尊便。一种菜用这么多调味料的情形,在别的地方还未得见,北平有名的「白肉片」,若不加上佐料吃真是淡而无味,佐以酱油、蒜泥、辣油、酱油葱花、酱豆腐汁,则有肥而不腻、瘦而有味的感觉。

烹饪用具

『礼记』说:「古者(裸食注:原文是者字中间多一点)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后圣有作,修火之利,以炮以燔,以为酪礼。」提到人类用火的历史先是直接用火烤食物,因烤后的肉较生肉好吃,所以推想出比烤肉更好的吃法。于是在烹调技法逐步改进之间,相继创出各种的烹饪用具。烹调技术改良,烹调器具也改良,改良是永无止境的,但却不能说就完全抛弃了旧式用具,许多种至今还很有效。北平菜的显著特征,特别是沙锅,这是古老的炊事道具,用陶土、沙做成,酸性、碱性都强,有助于发挥纯粹的滋味。而不损材料本来的风味。北平「沙锅居」是个沙锅老店,原先使用的是两个人抱都抱不动的大沙锅,但后来就用小沙锅直接端到餐桌上了,也别有趣味。

烤牛、羊肉时,使用铁板,并以薪、炭为燃料,很明显地这是游牧民族的吃法,或是由蒙古王公传来的,如今还称蒙古烤肉或成吉思汗烤肉。涮肉用的火锅是清兵自东北传来的,清朝宫廷食谱记载原意为「野意火锅」。嘉庆元年大张「千叟宴」,据说所用的火锅即达一五五〇个之多,可见宴会规模之大。

火候

烹饪是一种艺术,技术高明的厨师是卓越的艺术家,烹调的菜则是艺术品。从色、香、味三面而言,能充分表现出材料特有的色、香、味的,才可说是好的烹调作品。创造好作品的关键,在于火候。厨师技巧的高低,与火候技术有密切的关系,时间差距一秒、二秒,温度差一度、零点五度,就会作出不同风味的菜来,经验老道的厨师,用眼睛、鼻子、耳朵就能测知火候的程度。

北平菜特别注意火候,这是非常困难的事。火有文火(弱火、小火、微火)和武火(强火、猛火、大火。)之分,又有明火(直接加火)、暗火(间接加火)的区别。烹调时某些菜先用武火后用文火,也有先用文火后用武火,又有部分用文火部分用武火的,文火与武火之间有种种使用及划分方法,避免极端使用强火与弱火,按必要状况加强或加弱。所谓「三不沾」的菜,需要在十数分钟炒成的,如无法保持火力在文火与武火之间,则会使菜肴烧焦变色或呈不熟的状态。做「油爆双脆」时,首先使用强火,则可保持材料的「脆」,「全聚德」的「挂炉烤鸭」使用明火,「便宜坊」的「焖炉烤鸭」使用暗火,却是特殊的例子,是除北平菜之外见不到的技法。

为了适应复杂火候之调节,就不能不有炉竈(裸食注:“竈”同灶)的存在,不问大小,为了好好地调节火力,对于竈口、火格子、炉的内部、加火的口部设计,都费尽了各种心思,所以不问火力大小,都可随机应变地调节火候。在北平一般使用的是煤炉,正中央的大口为求强烈的火力,旁边几个小口是为了小火或微火而存在的,厨师有如魔术师一样,一边迅速摇动火口之上的锅子,另一方面丝毫不减弱主要的火力,又保持了其他火力的适当温度,火候没调节好,则不仅无法做出理想的色、香、味来,也可能将菜肴煮得过度或不熟。

以上所说的是北平菜的特征及其特定的条件,由于笔者(裸食注:“笔者”为本文作者)经验尚浅,无法深入研究。北平菜的其他方面,例如营养、切法、材料的选择、食器,由于篇幅关系,无法深究,本书所介绍约三百种菜,都属北平菜,有机会希望让读者亲自一尝,才能领略其中妙味呢!


裸食后记

终于有机会更新第二篇了,第三篇篇幅较短,更新时间就会相对更快了,第四篇开始则会有一大波图片,注意高能哦~

不知今天的北京菜是怎样的,在我懂事后也没去过北京了。二十年前,在不懂得何谓美食之时吃了一次全聚德,完全没有映象了,却在那个时候开始不断听到全聚德已经不如以前。不管如何,对“烤肉季”还是很有兴趣的,有机会要去。好了,这次没有图片,还请各位多多包涵!


本文附录:

北平的烹调法

 用热油、强火快炒。

炒   热锅中加入少量油烧热,然后放入材料,以大火、快动作拌炒而熟之烹调法。

烧   熬、炖,但另一解释与「烤」意思相同。

燎   炙烧

煮   把材料放入汤或水中,隔锅加火,等汤滚沸后使材料致熟的方法。

炸   用多量油放入锅内烧热,藉油的热力将材料烹熟之法。

熘   用旺火沸油炒或炸好的食物,加醋加糖或芡粉后,速炒成熟汁(勾芡),黏裹住食物之法。

烩   炖煮后加勾芡

烤   让食物四周充满热气,使食物慢熟,另一意思是以直接火使材料炙熟的方法。

涮   将切好的材料,用筷子夹住,放入火锅内滚汤中,烫一下即刻拿出来,另沾佐料吃。

卤   用佐料汁煮

 将材料放入开水中烫熟,捞出装盘淋入调味料的意思,又称「白灼」或「川」。



下篇: 【读书连载】中国名菜集锦‖北平₁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连载】中国名菜集锦‖北平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