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型产品,路在何方?

工具型产品,路在何方?_第1张图片

To 工具型产品

感谢我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了最好的你。

我做了将近三年的工具型产品,具体的说是系统级的工具型产品(这里就刨去了类似照片美化、实用工具这样泛工具)。那时候主流系统是Android 4.2、4.3,前段时间已经发布了Android7.0。可以说,我目睹了工具型产品由「盛」到「极盛」再到「没落」的过程。

一、那个最坏和最好的时代

Android 4.2、4.3包括4.4作为主流系统(虽然4.3在Android家族里很短命)时,那时候的Android系统对应用进程控制非常差,各路应用肆意自启(后来有了「互相唤醒」这样的黑科技,让应用自启现象更加猖獗),各种各样的应用申请各种各样的权限,通知栏被大量的通知、PUSH占据,ROM本身容量小、缓存会轻易占满并拖累用户手机。那时候的用户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大环境,让系统优化类、安全类软件得到了迅猛地发展。

在2013年那会,市场上的某个省电产品,上线第一周每日新增就破万,第二周日新增破十万,后面很长一段时间日新增都在大几十万(这样华丽的数据足以让现在几乎所有人都羡慕不已)。这就是在最坏时代中孕育出来的最好的市场。

在这样的环境中,越来越多知名不知名的系统级工具型产品进入到用户视线中,小公司的类似AutoStarts、绿色守护,大公司的类似LBE、360卫士极客版、金山电池医生等等,他们或多或少都切走了一部分用户。一方面他们自己的产品做的足够优秀,另一方面用户总得找到一些「救命稻草」(用户当时的盲目程度已经到了不管这些产品是不是真的管用,感觉上有效就够了的程度)。

猎豹公司也是占足了这个时代的便宜,胆大心细的探索海外市场。凭借CleanMaster在互联网圈上演了教科书般弯道超车的好戏,给360一个大大的措手不及。也是那时候开始,好多产品把自己拆成了若干子产品,美其名曰产品矩阵,但是效果好不好不得而知。至少就我所见,普遍效果不好,甚至很差,差到稀释了主体产品品牌的程度。

重申一下,本文说的工具产品主要是指系统级的,类似安全、清理、优化、权限管理等等。像什么美图秀秀虽然也属于工具,但还不太一样,虽然美图秀秀也在考虑如何破局。

二、棒棒糖(Lollipop)到底是甜是苦

随着Android 5.0(代号Lollipop)问世,不论是系统UI还是系统性能都有了很大提高,算是给各厂商定制ROM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国产手机越来越多,厂商定制化的ROM也越来越多,比如MIUI、EMUI、Flyme、LeUI、360OS、SmartisanOS、ColorOS、IUNI OS、FuntouchOS(如果不能张口就说出十个、八个的,是不及格的哦),几乎所有的厂商都自带了类似「安全中心」(或自主开发,或集成外部SDK),能力大多有安全扫描、自启管理、骚扰拦截、权限管理、流量监控、锁屏休眠、省电等。用Android手机的同学应该很熟悉这些吧,它们不光是几乎现在所有安全软件的标配、也是安全软件安身立命的根本。

诚然,在现阶段,系统自带的这些工具从可用性、易用性和核心能力上与传统安全软件还有不小的差距,在用户心智用可能还没有明确自己的定位。但是1年之后呢?一旦用户形成了使用系统自带安全中心的习惯,必然对传统安全软件产生洪水猛兽般的冲击(想想打车应用出现后的传统出租车行业)。

这也能够反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厂商出手机,一方面是为自家产品提供平台和载体,另一方面假如自家的软件不争气的挂了,手机依旧可以成为入口。掌握入口就是掌握一切。

有句话叫产品不会进行自我淘汰。也就是说打败微信的一定不是下一个微信,同样,打败安全软件的一定不是另外一个安全软件。现在ROM自带的安全中心它不像是个软件,更像是一种标配的功能,就像计算器、时钟、日历。如果这个理论正确的话,那么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些系统工具产品的未来。

棒棒糖对用户来说是甜的,对厂商来说是甜的,对移动设备的未来是甜的。那么,对谁苦呢?谁苦谁知道~(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

三、逆转未来

我前几天作为应试者和猎豹的同学聊了聊。一个产品副总监和一个高级产品总监问了我同样的问题:你觉得系统级工具产品到瓶颈了么?我说到了。然后我们作为从业者进行了「亲切、友好」地交流。

目前,猎豹在积极地思考如何破局。一方面是用户流量非常大的情况下如何挖掘商业价值,另一方面在考虑系统级工具产品未来应该如何发展。

他们给出的思路是,利用系统工具的核心功能把用户吸引来,将几个月活千万的产品做成平台,进而做内容,终极目标是用内容来提高用户使用频次(这个思路不算是秘密,网上太多这样的新闻和内容,傅盛自己也在公开场合提到过这个方向)。用户流量大了、使用频率和时长提高了,商业化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是吧?甚至360手机卫士也有这样的趋势。但是我个人完全不敢苟同。

工具的本质。人类之所以发明工具就是为了提高效率,想必大家都知道「国内互联网产品之神」张小龙在「饭否」上说过:好的产品是让人用完即走。这句话不完全对,比如你是今日头条的产品经理,你这样做无异于刨张一鸣家祖坟啊,他肯定得骂街。但是我认为这句话放在工具型产品上是正确的,因为前面说了,工具型产品有着和工具一样的属性,即提高人类效率。用完了当然就可以走了。

定位。一个产品在用户或者消费者心智中是有相应的定位的。比如我问过年爸妈不收礼,收礼只收什么?怕上火,喝什么?挖掘机技术哪家强?提到安全,你最先想到的互联网公司是谁?这些问题的答案几乎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这些产品在你心中已经有了相应的定位。还拿猎豹清理大师举例的话,它在你心里的定位是什么?对,是清理。你清理完了之后会想到在它里面看看新闻么?或者你会闲的无聊的时候、想看新闻的时候打开「清理大师」么?改变定位不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毋庸置疑,那会很难。

坦克装上翅膀不是飞机。一个清理大师,加入新闻和信息流就是内容型产品了么?一味的加功能希望把用户覆盖的越来越多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你得到的是一个可悲的怪物,而不是可以躲避灾难的诺亚方舟船票。

再打个比方,你需要钉钉子的时候,你会有目的性的找个锤子,用完了放回去。当你闲的无聊的时候,你是会找张报纸或者打开电视,还是会找个锤子帮你度过2小时的时间?哪怕这个锤子上面挂了张报纸,甚至有个屏幕可以看视频。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小标题中的「逆转未来」后面应该加感叹号还是问号呢。

四、Winter Is Coming

问题提出了,那么我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并没有。系统级工具产品该如何发展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直到现在也没想明白,这也是我想要跳出的原因。

「安全」在未来移动互联网中重要么?重要。「安全」在未来移动互联网中还是已第三方应用的形态供用户使用么?未必。

我们看360手机卫士和猎豹清理大师,两个产品都或多或少加入了一些新闻、信息流和商业化的内容,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这是完全没问题的,毕竟商业化是每个产品都该考虑的。但是,很显然,这两个国内最出名的做工具产品出身的公司代表了太多太多做工具的公司,大家面临的问题是极度相似的(比如《独立工具APP:为亿级用户的商业化而愁》)。

也许你会问现在系统工具的活跃用户依旧很多,比如360手机卫士DAU5100万、腾讯手机管家DAU4200万、百度手机卫士DAU1300万、猎豹清理大师DAU1200万(数据来自QuestMobile3月数据),仿佛我们没有看到它们的「没落」或者是惨淡的未来,所以会不会有点危言耸听?

切记,巨人倒下时身上还是暖的。一个行业巨头倒下的时候,不是它生命枯竭的时刻,而是逐渐下滑,到某一个节点的时候轰然倒地(诺基亚被收购的时候,市场份额也不算小,市值也在7、80亿美金)。

凛冬将至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但也不是完全的悲观主义,这句话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但凛冬什么时候来、持续多久、冻死多少人?这都是得等春天到了之后才能知道。

PS:

1、一家之言,欢迎大家文明讨论;

2、我下周可能还会和猎豹集团的产品老大再聊一次,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如果得到有价值的回答,我会更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具型产品,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