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中国财政部官员杨少林,被世界银行任命为了世界银行的副行长。
有外媒随后梳理了近年中国人在世界主要经济组织中担任高管的人员名单,并以《更多中国人掌舵国际组织》为题予以报道。
然而,任命一名中国人担任世界主要经济组织的高管,其实对于“任命者”和“被任命者”来说,都并非易事…
2月29日即将赴任世界银行的杨少林,是由国际猎头公司进行了专业筛选之后,由世界银行遴选委员会进行公开面试,再经历一系列程序之后才最终胜出。
2008年2月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的林毅夫,早在2007年11月就接到了即将离任的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布吉尼翁的电话,对方想推荐林毅夫接任。世界银行在遴选重要官员的时候先成立遴选委员会,并列出候选人名单。在林毅夫就此事进行考虑的时候,当时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中国访问,对林毅夫进行了“面试”,之后才决定将林毅夫列入推举名单,次年1月16日,林毅夫才被正式提名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
▲林毅夫
2007年11月,中国人张月姣被世贸组织选为七名大法官之一,2006年世贸组织在全球寻找这一适合人选时,张月姣被中国政府推荐为两个候选人之一。2007年9月世贸组织总干事中以及总理会主席、争端解决机构主席等主要高管组成的遴选委会员对张月姣进行了面试,面试的内容涉及到各种专业而深入的问题,张月姣回答准确,甚至比提问题者了解的还要多。
不过,通过“考试”只是程序性事务,而入选国际经济组织高层管理职位,也并非只靠“应试”表现。
比如,杨少林1992年就开始在世界银行担任职位,还曾代表中国在世界银行任职。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对杨少林作出评价是,欢迎杨少林回到世界银行,并认为杨少林经验丰富,对世行有充分了解。
现任IMF副总裁朱民在获得任命之前就有多年世界银行的职业经历,2013年8月任职世贸组织副总干事的易小准除拥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外,还被派驻世贸组织任代表和特命使全权大使。
然而,一个敏感的问题是:从一个中国人突然转变为一个“世界人”,他们的利益重心该如何进行调整?
朱民就此说过:我将以个人名义成为一个国际公务员,而不是去IMF代表中国。
林毅夫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则这样措辞:在国内的话,站在中国的立场,想中国的问题、世界的问题;但在这个地方(世界银行),考虑问题都必须以全球的视角来考虑问题。
张月姣在宣誓就任后也说,她将本着世贸组织规则的精神,公正独立地处理好上诉案件,为完善和加强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做出贡献。
至于朱民,自进入IMF以后,他就在美国频繁参加讨论活动,除了阐述IMF的立场态度,更向美国学者和决策者讲述、解释中国的政策取向和效果。他是这样演绎一个“世界人”的角色:他负责90多个国家的年度宏观经济报道,要进行审和批,要经常跟90个国家的总统、总理、财政部部长、央行行长交流。工作面广,出差频繁。他认为自己是在不断的流动中工作的:提个行李不停的在机场和会场中转换,日程很紧张,而且要在流动中不断处理各种各样的邮件。
▲朱民
如今,进入世界组织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但是一组数据表明,在“绝对数量”方面我们还是远远不够。截至到2013年上半年,在国际组织中担任职务的中国人有11人,低于美国48人,法国18人,日本14人,英国19人,德国17人。
↑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而成) 您若认同本文观点,就请赏个“点赞”吧!(点文章最下面的“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