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自:发现澳大利亚
ID:Go_Aussie
即使家里衣橱被塞爆,但仍然无法剁手斩除燃烧的购物欲。
这是病,得治。
到底多少东西是真正需要的,多少又是冲动消费,很多人完全不会考虑。
对很多人来说,他们享受的只是拆包裹刹那的满足感而已。
买买买之后,还是会陷入新的空虚中……
所谓欲壑难填,其实正好中了商家的计,根本不能获得真正长久、持续的快乐。
有个新西兰女孩Kate Hall之前也是买买买的深度中毒者。
忽然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家已经被她的衣服和杂物蚕食到快无容身之地时,她决定做点什么……
01
扔扔扔
Kate Hall是新西兰一名热衷环保的女孩,曾从事幼教相关职业的她信奉自然的生活方式。爱买宣称自然成分的化妆品护肤品,不穿动物制品的衣服,尽量吃素。
她和丈夫现在生活在奥克兰。目前,她是一家宣扬可持续生活方式理念公司Ethically Kate的创始人。
平时,买衣服购物也是她的心头好。随着买买买的东西越来越多,家里的杂物也堆积成山。
她从来没觉得爱购物和她信奉的生活观有什么冲突。还曾经写过一篇介绍“断舍离”生活观的文章。
有一天,她老公Tim Hall就说,光说不练有什么用,有本事先从自己做起啊。你写那些文章,自己却做不到,这不是欺骗读者吗?
被刺激到的Kate觉得说的也有道理。环保可不能嘴上说说,付诸行动才是正经事啊!
于是,Kate就和老公商量他们可以一起进行这个计划。他们相约各自在对应的日期处理掉数量一致的东西。
今年四月开始,他们夫妻俩每天都在社交网络上记录“断舍离”的进展,每天把计划要扔的东西整理出来,在月底的时候统一处理掉。
一个月过去后,他们举办了一场车库特卖,没卖掉的东西就放进二手商店或者送给朋友。
而车库特卖筹得的资金将用于Kate去澳洲参加Eco Fashion Week的旅费。
最后,他们在30天内丢掉了近900项物品。
家里只保留了必须家居用品和简单衣物,一下就腾出了很多空间,环境瞬间变得清新起来。
夫妇俩也开始登上媒体讲述他们的极简生活,号召更多人应该过上精致而节俭的生活。
用最简单的生活必需品,穿最简洁实用的衣服,生活原来并没什么影响。
何况,现在房价那么高,生活空间变大就相当于变相省钱,买了更大的房子啊!
随着家里的抽屉变空、生活空间变大,大脑也仿佛随着无用之物的丢弃,腾出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他们的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轻盈。
02
精而美
Kate之所以会想到在1个月时间挑战自己断舍离的决心,是因为受了美国的极简主义者Joshua Fields Millburn和Ryan Nicodemus的启发。
他们俩号召人们用这样的挑战方式,来重塑自己的生活观:
扔掉无用之物
过更简单精致的生活
重新认识自己
Joshua约书亚是一个典型的高富帅。他曾掌管150家店铺,拿着7位数薪水,有一个美丽妻子。20多岁就买了豪宅名车。
读大学时,约书亚觉得,富裕就是每年挣5万。毕业后,他很快拿到了5万。
“但我并没有觉得富有。”
这时,他觉得富裕是每年挣8万。一年后,他年薪达到了9万。但他依然觉得不够。
这时,他觉得富裕是拥有一辆豪车。就这样,他一山望着一山高。
人心不足蛇吞象。约书亚像大多数人一样觉得富有了,就会幸福。于是他成了工作狂。一周工作80小时,一年工作362天。
越来越有钱的他,将一个个愿望变成了现实。豪宅名车、各种奢侈品牌傍身。
他以为拥有这些后,生活会更幸福。
“但幸福感好像并没增加。”
28岁时,约书亚就成了拿着7位数薪水,掌管150家店铺,成了大家眼里的成功人士。
但实际上,他过得并不开心,身体不好,每天需要服药入睡。妻子吐槽他给家庭时间太少;儿子抱怨他陪伴时间太少;母亲则生病入院。
除了赚钱,他完全成了家庭的局外人。
母亲去世、妻子提出离婚,一年时间两件事接踵而至,他崩溃了,反思难道这就是他拼命工作的结局?
他开始反省,在这个充满物质的空间里生活,他到底得到了什么。
他开始试着在30天里丢弃30个物件。丢掉没穿过的衣服,丢掉没用过的器皿、家具、电子设备……
约书亚的家
这一丢,他竟然上了瘾。
于是他开始在家里挨屋搜集那些用不着或不需要的东西,然后捐献给慈善商店。
当把第四车东西运到慈善商店时,约书亚开始问自己:为什么要买这么多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呢?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非常深刻。”
约书亚的家
在自省中,约书亚发现,自己购买这些物品的原因,要么是因为别人买了,要么广告上说我‘应该买’,再就是只是为了让别人羡慕。
但这些过多的物质,不但没给他带来幸福感,还成为约书亚的一个负担。
“买了十个杯子,常用的只有那一个。每隔一段时间还得清洗一次。买了很多衣服,但从来不穿,不但找衣服麻烦,整理也费工夫……”
一番反思后,约书亚决定彻底“断舍离”,开始过“极简主义”生活。
约书亚的家
他丢掉了家中90% 物品,也不再购买别人羡慕之物。最后,他生活里只剩288件物品。
“留下来的每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
这样的极简生活,约书亚不但没感到空虚,反而觉得内心越来越充实。
他放弃了7位数的工作,但从此拥有了大把时间:精心做一顿美食,约朋友喝下午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作家,现在,我终于拾起了那支笔。”
两年后,约书亚成了畅销书作家。
“我丢掉了90%的东西,生活却幸福起来。”
现在,约书亚和好哥们瑞恩一起专注将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发扬光大,推广到世界各地。
他们追求精简生活的价值观影响了很多人。
CBS、BBC、NPR将他们的故事做成了专题片,《华尔街日报》还称他们为“活得最聪明的人”。
03
少即是多
“断舍离” 的理念这些年不断地被媒体宣传,被认为是一种可以重新认识自我的生活实践。
这项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理念和约书亚倡导的极简主义完全一致。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与其说这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不如说这种摒弃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可以帮助人们从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找到一条自我净化、解脱的路。
但断舍离知易行难,真正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这可能和许多人的误解有关。
日剧《我的家中空无一物》中扔东西扔成瘾的主人公。
那个可以自由打滚的家。
这其实只是“断”和“舍”的结果。并非约书亚推行的极简主义方式。
他认为的极简主义生活并非苦行,更重要的是在意念上约束自己,才能真正做到“离”。
曾经有人问约书亚:极简主义者只需三十几样的东西就可以活得很好了,你为什么还要两百多样?
的确,一些极端的极简主义只拥有几十样东西,但在约书亚看来,极简主义并不代表苦行,它只是在一定的自律中享受最大的自由。
“你看,我们依然用着好手机,依然用着好电脑,依然穿着好皮鞋。在无用物品上省下了钱,就可以在认为值得的地方多花一些。”
如今的都市人不幸福不是因为缺乏物质,而是拥有了太多物质,于是染上了各种各样的瘾,上网成瘾、游戏成瘾,购物成瘾、看电视成瘾……
但却迷失了最重要的自我。
如果没有这些牵绊,都市人的生活将完全不一样。
所以,约书亚和瑞恩在网站上倡导:
“我们丢弃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会让我们收获更多。”
///
极简,才是极美
——如何过上极简生活
/ 欲望极简 /
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
不盲从,不跟风
把精力全部用在自己最迫切的欲望上
如提升专业素养、关心朋友、追求美食
/ 精神极简 /
专注于一两项自己真正
想从事的精神活动
充分学习、提高
不两天嗮网,不朝三暮四
/ 物质极简 /
将家中超过一年不用的物品丢弃、送人
明确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不买不需之物
确有必要的物品,买最好的,充分使用它
不囤积东西,不用便宜货、次品
/ 信息极简 /
减少使用社交网络
少刷微博、朋友圈
不关注与己无关的娱乐、社会新闻
APP使用少而精,删除长期不使用的应用
/ 表达极简 /
写东西、说话,简单、直接、清楚
多用名词、动词,少用形容词、副词
/ 工作极简 /
使用有效的GTD方法,不拖延
一次专注做一件事,做到最好
/ 生活极简 /
享受慢生活
不做无效社交
坚持锻炼身体
少吃垃圾食品
穿着简洁、不花哨
来源:公众号【发现澳大利亚】,海外生活轻杂志;提供澳洲旅行、留学、移民、人文资讯;在这里发现美好生活。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下小IN
因为某种众所周知的原因,改名了
但是他还是每天会分享Instagram的最新资讯
长按添加订阅
Share the World's Moments
Insta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