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上) | 专栏

浅析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上) | 专栏_第1张图片

浅析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上) | 专栏_第2张图片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是道教的一个重要入门经典,也是一个最平和清静的道教入门经典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和内求的辨析精神。


清静经本身不谈神异不谈神通,而是通过道家文化的视角,来诠释对道和修行的认知,之所以看作道教入门的重要经典,是因为篇幅较短,重在体悟,同时,可以从中学习认知道教认识世界的方式。


浅析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上) | 专栏_第3张图片


开头老君曰,代表的是太上老君说的这篇经典,是经过各种传承慢慢传承到了今天,上圣高真留下经文,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体悟道、感悟道。


清静经开篇,对道进行了描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道存在在宇宙诞生之前,道存在在宇宙诞生之后,道甚至存在在宇宙毁灭之后,哪怕万事万物毁灭,道都不会毁灭;道代表了万事万物背后的真理,无形、无情、无名。


因为无形,所以才不可伤、不可败、不可亡、不可灭,如同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无形中,孕育天地,天地万物都是从道中演化而来,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西方科学理论慢慢走向了与道家思想一致的地步,宇宙从虚无中产生,先有了奇点,然后奇点爆炸,化生阴阳,慢慢演化出了万物。在之前,属于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存在,但是,这个状态下,道也存在,是道的无极状态,当无形中,有了有形,就是太极状态,宇宙大爆炸,演化万物。


浅析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上) | 专栏_第4张图片


因为无情,所以才能成其大、成其广、成其阔、成其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道对待万事万物都是无情的,不是以人或者任何事物的主观判断来转移,小偷和警察、异教徒和教徒、黄人和白人、英雄和叛徒等等,都有存在的空间,大道不会对其进行判断,唯有人理解了道,认知了道,才能对其进行评判,唯有人认知了事物背后的规律,诠释了神仙的存在,诠释了道的存在,才能以无情成有情。正因为无情之大,才能运行日月星辰,才能容纳世间万物,一旦有情,便堕入人间,天道化为人道。


因为无名,所以才能隐其身、藏其本、归其根、得其真,无名不可言,言之便为有名,一旦有了指代有了定义,便脱离了原本的状态;比如说我们认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李四,我们认识的李四,不代表真正的李四这个名字,但是,我们必须有个名字指代的时候,他便脱离了无名的状态,到了有名;只是哪怕有名,李四、王五、张三都不可能全面代表真实的我们认识的人。正因为无名之隐,才能够长养万物,维系世界的存在,维系规律的演化。


浅析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上) | 专栏_第5张图片


对于以上种种,连老君都不能给一个详细的定义,如果非要给他一个名字的话,就叫做“道”,用道来代指所认知的这一切,用道来诠释我们理解的这一切;之所以定义道,也是为了从无形、无情、无名的状态摆脱出来,让人来理解,天道化归人道,才能被人辨识,无人理解,则道隐背后,不可称名。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很多朋友疑惑,为什么说天动地静呢,为什么“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怎么感觉有点矛盾啊。那么兴扬就细细给大家解释:


既然定义了道,那么道自然就有分辨,所以道者,清浊分辨,动静结合,天为清,地为浊,天时刻运转变化,地追求稳定状态,天道无情,人道有欲。


浅析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上) | 专栏_第6张图片


大自然本身运行的规律是固定的,简约而清冷;唯有演化才产生了繁杂和生机,如同宇宙大爆炸后,仅仅是离子汤,但是慢慢发展演化,从简单到了复杂,才演变到现在的状态,才形成了我们所认知的世界,道演化了所有,包括我们;天为本源的存在,为事物背后的道理,地为演化的存在,为事物外在的状态,人为展现的存在,来领悟天地之道的存在,了解事物背后的真相与现在的状态。


万事万物总在演化之中,看起来天道永恒,其实仍旧在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的演化,是天道的根本。


天道不断变化,因为人的认知,地道因为天道而存在,我们必须有个参照系来研究人道,我们立在地道之上,所以,把地看作静,天看作动,才能理解背后的规律。


男清女浊,此处是为男女,也为阴阳,男子阳刚而动,女子阴柔为静,定阴阳,而分男女,分男女,而绵延长。


所谓阴阳之道,最终是趋向于平和,总是想维护一个固定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在变化中维护的平衡。


只有当道隐藏事物背后了,我们能够诠释了,能够在具体事物中展现了,才能衍化万物,才能变成我们可以理解的存在。


我们是通过万物来探寻道,摸索道教的规律,如同地心说、日心说、银河系、宇宙大爆炸、黑洞理论等等这些,都是通过事物的外在形式来探寻事物背后的真理,并且在探索中不断纠正、修正、创新,通过末来探寻本是人道,通过本来演化末是天道。


如同在水泛舟一样,天道是流动的水,地道是水面上的舟,水看起来清澈透明,但是他是不断流动的;舟看起来稳定不动,其实是在天道承载之下的运行。


如果我们要泛舟前行,就要了解水流的规律,了解天道的变化,顺水行舟便是道法自然。


清而方浊,浊而方生,便可以理解动者静之基的本义了,我们看起来稳定及平衡是被不断变化的规律和状态所承载,变化就是稳定的基础,唯有理解了变化,才能保持稳定。


人要明智认识事物背后的真相,要有清静心探寻道,在人道中修行,能够以天道的心态来认识这个世界,才能够更顺从自然,让天地自然的大道规律都能展现在自己的眼前。


没有清静之心,就容易落于事物的末端,不能探寻事物的根本,便失去了修道的本心;事无巨细,而有巨细,看心态看做法,看以什么样的视角来了解世界。


浅析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上) | 专栏_第7张图片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一旦有了修道之心,那么,我们就要追求这种境界,天清地浊中的“清”;但是我们本身是人啊,具有自己的心灵和智慧,我们的心会时不时干扰我们的想法,哪怕我们追求这种清静的状态,我们自身的欲望也会不断牵引我们走向其他方向,金钱名利、外物诱惑下,我们都不可能时刻保持自己的本心,当失去了本心,修道便失去了清净心。


所以,道教讲究少私寡欲,当然,寡欲不是说没有欲望,而是减少自己的欲望,让自己更明确去做什么,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这样才能遣欲静心,当没有更多的欲望来侵扰的时候,自然澄心,神自然清。


减少欲望的方法很多,隐居或者红尘炼心,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方式,不存在优劣之分,到最后,都是为了达到神清的目的。


浅析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上) | 专栏_第8张图片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神清自然反馈到自己的内心中,所以才六欲不生三毒消灭,这里的六欲和三毒,都是虚数,指的便是各种欲望与侵扰;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说明没有达到澄心,也没有消除自己不可得或者不应得的欲望。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一旦能够派遣掉自己的欲望,那么就如同旁观者一样,内观自我,忘记了自我欲望的存在,不会因为这些来干扰自己的心,就好像自己的心不存在一样,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忘我的状态;看电影忘我、打游戏忘我、吃烤串喝啤酒忘我、斗地主忘我等等,都是忘我啊,修道也存在一个这样的状态,当然,忘我不是无我。


然后再外观其形,我们就不被表象迷惑,而是争取看到事物的本质,形隐而本显;然后再远观其物,不为物所约束,不被物所控制,不被物所迷惑,达到心、形、物的和谐统一,如同天地人一样的关系。


浅析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上) | 专栏_第9张图片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当了解了心、形、物的关系,就能辨析所有的真相,认知到空的存在。


空指的不是虚无,不是没有,无的状态超脱于空,空是在“强名之道”的背后,存在的不可定义的东西,能够堪破道的存在,才能理解空的意义,如同宇宙从虚无中产生,其实,空是一个更恰当的描述方式。


当然,我们自身达不到老君爷的领悟,我们只是在经文的框架下诠释经文的意义,更多的内容,是隐藏在老君爷的内心中,我们看到的常清静经,可以理解为老君爷传下的道,老君爷心中所想,我们可以定义为空。


浅析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上) | 专栏_第10张图片


我们理解经文,就是想理解老君爷的思想,但是从经文中理解的思想,毕竟不完全是老君爷的想法,所以就有了偏差,只不过我们在这个偏差中逐步走向自己理解的真相,无论是不是属于老君爷的,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空。


所以,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有的理解,所有的认知,都是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上,当自己理解了天地人中的道,才达到了空,达到了空,才能够真正见到无。


无的状态是对一切事物的明智判断,连空都没有,便是无,理性而智慧的看待一切,如同开启上帝视角一样,看待世间万物,在红尘而超脱红尘;当在这里有所超脱之后,理解天道而不拘泥天道的无,那么就可以静寂自己的内心,一旦静寂了内心,什么欲望都可能消除,也不会因为世间万事而烦恼。当然,我们都在红尘中,达不到上圣高真的状态,只是尽可能超脱一些罢了。


只有达到这个状态,欲寂灭了,才是真静,才能够顺从自然而不拘泥于自然,顺从时代而不拘泥于时代。以这样的心态来面对万事万物,从容无惧,保持这样一个清静的状态,就能慢慢进入修道的真正路径上。当然,虽然进入了修道的真正路径,我们定义为得道了,实际上,可以说什么都没有得道,因为大道本身隐藏在事物的背后。


为了度化众生,让众生看到一个目标一起期望,一个修道成仙的路子,一个神仙崇拜的氛围,更好的约束人来修行,老君爷才勉强定义了个“得道”,我们才在这条路上前行,希望能够踏入真正的修道之路。明悟了真正的道,了解了道背后的真相,能够从容的对待世间的变化,就可以来诠释道、宣说道,如同老君爷给我们留下的常清静经一样。


清静经上篇,重在天道的演化与人道对天道的诠释,下篇注重的人道的修行。


浅析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上) | 专栏_第11张图片



通知:拾文化要准备线下活动啦!
小菌场地活动征集


更多精彩内容:

失而复得的两箱书 | 专栏

房顶上的夏夜 | 专栏

吃客丨专栏

青墨的橘子 | 专栏


浅析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上) | 专栏_第12张图片


文字类稿件发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

影像、视觉类发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析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上) |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