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理论基础及中国不足之处)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后期,城镇化发展的中间阶段,信息化发展的快速阶段,农业现代化关键阶段。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融合发展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四化“,是对未来方向的指引和发展理念支撑。

一、”四化“融合发展的理论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但是问题在于推进的步伐不一致,导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尤其是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失调现象特别明显。就此背景下,十八大提出融合发展其实是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集约发展的集合发展理念。认识到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对于理解新型城镇化,实现四化同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关系:在工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城镇化和工业化几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城镇化程度高了以后,将引起人口和资源的聚集,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工业化的水平,发挥城市的资金、人力聚集效应。工业化水平提高以后更容易导致人口和资源的聚集,转移剩余劳动力。促进产业经济持续发展,为城镇化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金以及技术支持。从工业化发展的经验看,如果工业化和城镇化不能在时间点上做到同步推进,则有可能不能做到产城一体化的布局,导致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最终制约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具体来说,如果城镇化的发展超前于工业化,那么很容易造成土地经济。为城镇化,而城镇化。城市产业支撑不足就业机会有限,反而如果工业化超前于城镇化,则有可能导致城市配套设施缺乏城市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新兴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始终坚持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离不开工业化的支撑。

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城镇化是信息化的依托和载体,信息化是城镇化的催化剂。一方面,城镇化的过程伴随着产业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要素的聚集,能够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人才以及外部的硬件环境。另一方面,信息化有利于优化城镇产业结构,改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发挥科技对工业生产的引领作用。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因此,新型城镇化的依靠工业化的同时,还要依靠信息化来引领城镇化建设,将信息化的成果广泛应用于城镇化建设当中,将信息化的发展理念始终贯彻于城镇化的建设当中。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新型城镇化的高度的发展水平必定会对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持,造成的资源、人力、资金、技术的进步必然促进现代农业达到新的水平。农业现代化可以通过变革农业生产关系,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解放农村劳动力,为城镇化提供土地劳动力以及粮食保障。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现代人的城镇化,其关键是协调好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

二、当前“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困境

目前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四化”互动的良性格局已经形成,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1878年到2013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城镇化率从


(一)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有限,城镇化的发展缺乏内在动力。

目前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是土地经济状况明显,忽略了多元的产业结构的构建。第二是追求土地城镇化、建设城镇化,而忽略了人口的城镇化,第三是过分追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发展,忽视了中小城市的功能定位及发展。产业培育发展并不是城镇化活动当中的主角,而是配角,城镇化成了主角,多地存在着大量的‘死城“和”睡城“,这就表明产城互动存在很大的问题。

总之,问题的关键在于产城互动较少契合点。西方的产城融合一般是先有产业的发展再有城镇化及人口聚集,而中国恰恰相反,自上而下的推动城镇化,使得城市地位不明,产业定位不准确,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人口聚集承载能力不强,甚至导致了人城市人口缺乏工作的现象。

(二)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不够,城镇化发展动力不足

中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进步。除了信息化普及方面,现在在国际上已经有一批优秀的中国企业暂露头角,一批共享应用处于引领的位置,但是中国信息化与西方有三方面的缺点,第一是尖端信息技术缺乏,与发的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至少落后十年以上。关键设备、关键技术需要模仿跟随,信息化的产业规模小。第二是信息化在城镇化当中的应用不够,信息资源共享差,无法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当中应用信息化,在居民层面,衣食住行信息化的应用差,第三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差,无法使得更多的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工业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信息化。

(三)农业现代化和和城镇化关联不紧,城镇化发展缺失外在动力

现如今中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并且远远滞后于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掘,总体上来看,我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关联不够紧密,使得城镇化发展缺失外在动力。

一是城乡经济脱节。城市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经济形势为主,农村以小农化、单一化、分散化的传统经济形势为主,在发达国家具有完善的市场体系、现代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组织形式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逐渐扩展和延伸到乡村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但是在我国,由于长期侧重城市经济发展,牺牲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并未高度重视将先进高效集约的经营模式与管理理念推广应用到农村经济发展当中,使得城乡经济出现了脱节现象。

二是城乡产业脱节。长期以来,中国城镇发展与农业发展存在着孤立化现象。现代工业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存在相互脱节现象。城市产业发展的同时,农业产业化并未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是城乡居民脱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务工,但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自身能力的限制,他们不得不往返于城乡之间。在城市生活的同时又保留农村的房屋与土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使得城镇化进行得并不彻底。

总的来说,我国现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存在协调不力的现象,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使得城镇化缺乏有力的外在动力。大量的人口停滞在农村,不利于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业生产率偏低,制约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同是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也影响着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过大,使得城镇化发展缺乏有效的外在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理论基础及中国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