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每日8点,文化早餐 点击拾文化关注/置顶公众号

情感 |新知|文化 |生活 |抟物馆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1张图片

来源:网易公开课

ID:open163

隔着八十年历史,

今人再论西南联大,

不免会忽视甚至剔除它的“毛刺”,

以保持对它的叙事线条的优美,

但即便如此,

关于联大的共识也早已在人们心中形成。


1999年,中国授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其中8位,出自同一所学校。


有人觉得难以置信。


事实上,这所学校,还培养出了2名诺奖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100多名人文大师以及174名两院院士。


这就是由三所大学临时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大,仅仅在昆明存在了8年零8个月,毕业生不过3343


但就是它,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中国最好的大学。


许多著名学者的重要著作,都在这8年时间内铸成。


如钱穆的《国史大纲》,冯友兰的“贞元六书”,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等,著作的数量与质量,至今难以超越。


最近,央视推出了关于它的纪录片——《西南联大》,一播出,就在豆瓣拿了9.3分。


有人说,被这段百看不厌的历史,承包了全年泪点。


“西南联大,心向往之。”


它的存在本身,就足够成为一代人的精神滋养。



01

传奇的老师

牛叉的学生


西南联大,由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所名校组成。


这次合并,看似强强联合,实际是迫不得已。


1937年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北大清华两所顶尖名校,开始后撤。


天津抗日大本营私立南开大学,也几乎被日军全部炸毁。


局势残酷,但人才培养绝不能停滞。


就这样,三所学校南迁至长沙,后定址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2张图片

校徽的三角分别代表原来的三所学校 / 《西南联大》纪录片


三所大学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共同组成常务委员会,共同领导校务。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3张图片

常务委员会三名成员 / 《西南联大》纪录片


一所传奇大学的序幕,就此拉开。


故事,先由人说起。


  • 传奇校长——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


张伯苓就读于新式学堂,曾留洋读书。


在天津,他与教育家严修一起,创办了一系列南开学校。


老舍与曹禺曾这样称赞张伯苓与南开:


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嗙(pǎng,自夸),真的,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校长?!


而张伯苓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同学蒋梦麟,曾任南京第一任教育部长。


有人称,蒋梦麟是民国教育史中,仅次于蔡元培的第二号人物。


蔡元培卸任后,他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并带领其走向中兴。


张伯苓和严修的学生梅贻琦,则是清华大学校长。


因年纪最小、清华实力保存最为完整……西南联大校务,他出力最多。


后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大学生黄严复在书中写道:


梅贻琦是“一个时代的斯文”。

他为人中正平和,平时观点“从众”,创造了良好的学术自由风气。

行事稳重,不偏不倚,哪怕在日军飞机轰炸时,都能保持着文人的儒雅;但在大事决断前,他利落干脆。

所以,同学们都愿意“拥护梅校长”


领导班子的团结,是联合办学的关键。


最初,张伯苓曾对蒋梦麟说:我的表,你戴着。


这在天津话里,是“你代表我,我全权支持你”的意思。


蒋梦麟转头又对梅贻琦讲:三人中你最年轻,你要多担当。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4张图片

三校的师资、经费实力对比,清华占优 / 《西南联大》纪录片


这当然与清华本身的实力留存分不开。


但另两人的“不争”,更是成就佳话的原因。


如蒋梦麟说的:在联大,我不管就是管。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5张图片

北大师生群议联大不公,后蒋梦麟以钱穆发言表态:此乃何时,勿再议 / 《西南联大》纪录片


张伯苓、蒋梦麟的“权力”让渡,梅贻琦处理三校关系的不偏不倚,给西南联大的奇迹8年,奠下了第一份坚实基础。


  • 人才荟萃——不同寻常的大师


三名校长先进的的办学理念与治学水平,带着西南联大在严峻的形势下继续向学。


更为传奇的是,当时西南联大的师资水平,是如今任何一个学校都无法达到的。


据统计,1941年在西南联大任教的179名教授和副教授,其中156位有留学经历。


全校各学院院长也都是留学归来的博士,既接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又与世界学术前沿接轨。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6张图片

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谈西南联大的大师 / 《西南联大》纪录片


闻一多、陈寅恪、汤用彤、冯友兰、沈从文、钱钟书、吴晗、钱穆、费孝通、吴大猷(yóu)……


每一个,都是现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7张图片

西南联大部分教师合影 / 《西南联大》纪录片


96岁的翻译大师许渊冲,至今念念不忘自己在西南联大的经历。


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罗庸……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国文课。”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8张图片

许渊冲自述联大国文课 / 《西南联大》纪录片


  • “文人相轻”——沈从文趣事


名流荟萃,连沈从文这样的新文学创作大家,都显得有些“不具备师资”。


研究庄子的刘文典,就公开看不起沈从文


刘文典是国学大师,他上课之时,吴宓(mì)等老师也会赶来听讲。


他曾说:在西南联大,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块钱,我该拿40块钱,沈从文该拿4块钱。可我不会给他4毛钱!


意思是,沈从文根本不配做西南联大的教授。


甚至碰到日军飞机轰炸时,刘文典还不忘讥讽他一番:


我跑是为了保存国学经典,学生跑是为了保留希望,可是该死的,你跑什么跑?


可沈从文的课,却受到不少学生爱戴。

每次上课,沈从文总是夹着一大摞厚厚的书,把自己批改好的作业和找来的书交给学生。


有些资料不容易找到,他就自己抄。抄完卷成卷,再发给学生。


这样认真做学问的教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9张图片

曾翻译《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翻译家巫宁坤回忆沈从文 / 《西南联大》纪录片


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汪曾祺便是因为追随沈从文,才来到西南联大读书。


他写过一篇有许多对话的小说,交给沈从文批阅。

沈从文说,“这不是对话,这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


不真。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10张图片

汪曾祺《人间草木》片段 /《西南联大》纪录片


多年以后,汪曾祺练成了沈从文式的写作风格,同样写出了平淡如水、却回味悠长的文字。


  • 穿城听课——闻一多的美感


闻一多曾在西南联大开了十来门课程,包括《诗经》、《楚辞》、古代神话等。


面对枯燥的话题,总能想出精彩的讲述方式。


学生们说,闻一多是一名好演员,上课带有美感。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11张图片

学生们对闻一多的评价,是极具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


这样精彩的课,吸引了很多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


哪怕花费在路程上的时间,要超过听讲的时间,大家还是不辞辛苦、穿城去听。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12张图片

工学院到文学院,几乎穿过了半个昆明城 / 《西南联大》纪录片


  • 落后西南——为“诺奖”奠基


文科教授声名赫赫,物理、数学系的教授也著作等身,年纪轻轻,便在国外发表过几十篇论文。


落后的西南,也有前沿的科学存在。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那时候只是西南联大一个普通的学生,大四那年才有机会上到吴大猷教授的课。


就是这一年的课,把杨振宁领进了一个关于对称的领域,为后来的诺贝尔奖奠定了基础。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13张图片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感谢吴大猷教授的教诲 / 《西南联大》


另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也是吴大猷的学生。


当时的欧美学者称,世界的教育中心有三个:美国,英国,还有中国昆明。


正是这些真正的大师汇聚一堂,才让西南联大熠熠生辉。


02

艰辛的生活

阻挡不了求学的热情


精神上充实的师生们,现实生活却并不是那么理想。


来自不同地方的师生们,到达学校就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 跋山涉水——千里求学


后来成了翻译家的杨苡(yǐ,曾翻译《呼啸山庄》),高中毕业后,要上的南开大学在卢沟桥事变中被毁。


无学可上的她,在听说三所学校联合创办的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后,毅然前往。


到达,却不是那么简单。


她从天津出发。


一路途经香港、越南海防;


之后再换乘条件极其简陋的“闷罐车”火车……


辗转多时,才最终抵达昆明。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14张图片

杨苡辗转去西南联大时乘坐的火车 / 《西南联大》纪录片


现为中科院院士的潘际銮(luán),也有这样的经历。


家乡江西瑞昌被日本轰炸机袭击后,他便随父母一路逃亡。


跋涉过赣南、湖南、广西、贵州等地后,才最终到达云南。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15张图片

潘际銮从家乡转向昆明的路线图 / 《西南联大》纪录片


上学路难。在那个战火纷飞的特殊年代,物质生活条件也艰苦。


  • 生活艰难——提心吊胆


西南联大的校舍只能修建在之前是坟地的荒地上,小、挤、脏、乱……


铁板房的校舍,只有糊着竹纸的木格方窗子。


下雨时非但没有遮挡雨水的作用,还会一直叮铃咣啷、发出响声。


宿舍空间有限,40个人就挤在一个宿舍——茅草房。


下铺的两张床一并,便能形成一个小隔间,谁发出了动静,整个宿舍的人都听得到……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16张图片

西南联大40人住一起的学生宿舍 / 《西南联大》纪录片


室内没有灯,室友们只能一起,借着窗户外的光线看书;


臭虫肆虐、不能洗澡……


吃饭更是每个人,“争先恐后”要做的事。


每日吃的“八宝饭”里只有红米、稗子、谷子,甚至夹杂着石头子和耗子屎。


即使是这样,也要抢着才能吃饱。


因此,西南联大的学生,尤其是男孩子们,便采用了一种特别的盛饭形式——“飞碗”:先盛半碗,迅速吃完后立马再盛一碗。


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吃到更多的饭,不至于饿肚子。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17张图片

盛饭时的“飞碗” / 《西南联大》纪录片


女生们因经济拮据,就选择吃胡萝卜。吃着胡萝卜聊诗词,是当时再常见不过的事情。


西南联大的女生吃着胡萝卜谈论诗词的场景 / 《西南联大》纪录片


老师们,条件也没有好很多。


教授们齐住在原本是谷仓的大院中,因为地板缝过大,甚至楼上一扫地,底下的人家就要做好灰尘掉下来的准备。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18张图片

西南联大教授吴达元之女回忆教授合住谷仓大院 / 《西南联大》纪录片


本没有多少的工资,遇上战时高涨的物价,只能一省再省。


为了节省生活开支,闻一多只能带着孩子在寒冷的冬天里,用后山小溪里的冷水洗脸,美名其曰“锻炼身体”。


在窘迫的现实面前,他们不得不被逼着做出更多选择。


物理教授吴大猷通过养猪补贴家用,一边照顾生病的妻子,一边坚持研究著书;


闻一多会帮别人刻章:石章每字100元,象牙章每字200元。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19张图片

正在刻章的闻一多 / 《西南联大》纪录片


以此维持一家人正常的伙食,还换来了学生办印刷厂的钱。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20张图片

闻一多给叶公超刻的章 / 《西南联大》纪录片


条件的艰苦,对于西南联大的师生来说,忍忍也就过去了。


真正难的,是每日的提心吊胆。


时不时的大量轰炸,校舍不断被摧毁,生命时刻受到威胁。


安全警报响起时,所有人只能以最快的速度向附近乡村跑去。


空袭来临时,学生们大散逃的场景 / 《西南联大》纪录片


  • 刚毅坚卓——激情岁月


但即使这样,西南联大的教学进程也未被打断。


学校、学生适应轰炸时间点,调整每日授课时间;


遭遇大轰炸的第二天,学校正常上课,未因轰炸而停止:


露宿一夜的教授们继续坚持讲书;


学校的职员们在露天房子里办公;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21张图片

被日军轰炸后,正在露天积土房子里办公的西南联大各部职员 / 《西南联大》纪录片


学生们为了不落下课程,坚持自学,也利用简陋的设备设施继续实验研究……


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战火纷飞的条件下,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刚毅坚卓的校训。


一起用共同的信念,度过了8年艰难但又激情澎湃的岁月。


03

有大写的人

才有大学


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翻译过来便是:一个好大学的关键,是有好教授。


西南联大,之所以成为教育史上的奇迹,离不开西南联大人的气节与风骨。


国难下,一群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以单薄的身躯,顶住烽火,屹立于天地间。


西南联大陈寅恪的父亲,著名诗人陈三立,在卢沟桥事变后为保全气节拒绝进食而死。


而留学归来的陈寅恪,七七事变前,一个月的薪水有480元。


若在沦陷区谋一个好差事,十分容易。


且当时他不幸右眼视网膜脱落,想要治疗,留在北平是最好的选择。


但在北平继续生活,进出都要对把守的士兵敬礼。


面临危机与敌人的羞辱,苟且存活,有违文人的傲骨。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22张图片中国社科院研究院闻黎明谈西南联大人的精神 / 《西南联大》纪录片


陈寅恪最终还是放弃了治眼睛,离开北平,用剩下的一只眼睛继续教书工作。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23张图片

陈寅恪子女回忆陈寅恪失明过程 / 《西南联大》纪录片


在一个个重要的时代节点,他们放弃高薪闲职,挑起启迪民智的担子,用亲身经历示范了气节二字。


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他们和这座烽火下的学校一起,在历史的洪流中挺直脊梁,诠释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和家国情怀。


这群将个人理想与家国理想融为一体的人,有对学术研究非功利性的热爱,有对学生天性的尊重,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24张图片

西南联大教授,著名教育家、图书馆学家黄钰生谈联大培养理念 / 《西南联大》纪录片


以至于连痛苦不堪的迁校路程,都被看作是接触真实世界的教育。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25张图片

迁校本身,即是教育 / 《西南联大》纪录片


教授们更是在战火中保持事必躬亲的求索态度,为中国文化寻找出路。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26张图片

西南联大学生,曾创建中国第一个艺术学系的艺术家张道一回忆上课过程 / 《西南联大》纪录片


特殊背景下的知识分子埋头钻研,患难与共,由此而造就的学术氛围:自由,而不散漫。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27张图片

巫宁坤认为联大除了学识,更是影响了自己的品格 / 《西南联大》纪录片


西南联大学生,中科院院士王希季曾对自己的一次机械学考试“耿耿于怀”。


那次老师要求结果准确到小数点后三位,但他因计算尺限制,便没太在意这回事。


结果这个题什么都对,就是没有准确到第三位,最后老师给了自己零分,机械学考试不及格。


"可以说没有昨天的零蛋,便没有今天的导弹。“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28张图片

中科院院士王希季回忆西南联大 / 《西南联大启示录》


《无问西东》中的静坐听雨,也浪漫地发生在西南联大。


昆明的茅草房,一到雨季,就开始漏雨,雨声甚至可以超过讲课声。


这堂课上,老师重重地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带学生感受着自然的奇妙与魅力。


他们对大学精神的理解、思想的开放,为学生带来的是一生的追求和自由。


在老师影响下,西南联大的学生对知识有着无穷的好奇心。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29张图片

西南联大教授吴大猷《回忆》谈学生李政道 (诺贝尔奖获得者)/ 《西南联大》纪录片


教学资源有限,身边一切都可以成为学生们延展的课堂。


没有合适的地方去,他们就到昆明的各个茶馆里,一壶白开水,便可以撑起一下午的讨论;


没有仪器,气象学的老师就叫学生手指蘸水,以感应风向;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那时候流传着一句话,“昆明有多大,西南联大就有多大”。


而面对外辱,他们也有鲜明的立场,将血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据记载,8年间,西南联大一共有800多人入伍,加上长沙临时大学时期,从军人数达1100多人。


西南联大,也成为抗战时期从军人数最多的一所大学。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30张图片

西南联大烈士碑 / 《西南联大》纪录片


个人取舍上,他们永远是先大义,再小我。


1968年,获得“两弹一勋”奖章的郭永怀,从青海基地赶回北京的途中,不幸飞机失事。


遗体被发现时,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


怀里,是安然无损的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31张图片

郭永怀与警卫员牟方东/ 《西南联大》纪录片


他们一次次用血泪和诗意守护着、传递着中国的文化血脉。


即使毕业超过半个世纪之久,学子们依旧坚守着在那里学到的一切,就像他们自己所说的——“根在联大”。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32张图片

中科院院士王希季 /《西南联大》纪录片


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这群师生早已为它做了最好的解释。


宁折不弯的傲骨,学富五车的先生,意气风发的同学……


西南联大,哪怕饱受战火摧残,仍在中国教育史上绝无仅有。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33张图片

翻译家杨苡,翻译代表作《呼啸山庄》/《西南联大》纪录片


怀念西南联大;


怀念的其实是自由独立的学术精神;


热血澎湃、刻苦求学的青年榜样;


静坐听雨、投笔从戎的无畏风骨。


就像《无问西东》里说的,“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无畏、自由和真心,永远都不会过时。


[1]徐蓓.《西南联大》.云南省委宣传部与中央新影集团.2018

[2]田本相,《曹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

[3]沈从文晋升教授风波:刘文典公开表示瞧不起,人民网文史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5/0123/c392691-26439601.html


限时福利

福利一

识别下图二维码

回复“福利”

免费听书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34张图片


福利二

加入【易简学院成长社】

和学友们一起get新知识

还能免费听课

大咖老师一对一交流

不定期福利活动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35张图片


本文转自公众号“网易公开课”。网易公开课,分享你想要的知识。公众号:“网易公开课”(ID:open163)微博@网易公开课。


.End.


more 更多文章点击直达

儿子让86岁母亲睡猪圈:孝顺父母的4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还珠格格》20年:每个想成为小燕子的人,最后都活成了容嬷嬷

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_第36张图片

要不点个好看分享到票圈

你可能感兴趣的:(央视又出9.3分神作,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