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歆小迪
十一假期,我带孩子到北京海洋馆玩,那天人特别多,几乎是人挤人,大多是家长带孩子来观看的。馆里光线比较暗,鱼儿在玻璃缸内悠闲的摆着尾巴,一堆脑袋挤在一起透过玻璃好奇地凝视着那些穿来游去的鱼。手机快门咔擦咔擦地响着,偶尔会有相机闪光灯在闪烁着,尽管馆内多处贴有禁止使用闪光灯的提醒。
忽然,高分贝的声音响起:“麻烦大家让一让,我给孩子拍个照。”一位30多岁的女士边说边将身边约7,8岁的小姑娘推到满是五颜六色金鱼的鱼缸前,举起了手机准备拍照。大家看她的架势知趣地往旁边让了让。接着那位女士温柔对小姑娘说:“宝贝站好了,看着妈妈,笑一笑”。小姑娘有点难为情,皱着眉头应付了一下。妈妈意犹未尽,换了个角度一连声呼唤女儿快来,女儿烦躁地嚷嚷着:“没完没了,我不拍!”女士一边哄着女孩调整姿势,一边嘟嘟囔囔:“这孩子,每次拍照都跟欠她一样,一点也不配合”。
像这位妈妈随时随地拍照的爱好,应该是人之常情吧。尤其做父母的,更是热衷以孩子为主角拍照。看到清新壮阔的大自然里,自家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地玩耍,奔跑,笑闹,再比个剪刀手,真让人看不够,爱不够。做成相册台历,永久留念。晒到朋友圈里,享受亲友们热辣辣艳羡的目光,听着朋友们赞美的话语,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因此,很多家长,尤其一些妈妈,出行时最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做孩子的“御用摄影师”。
可是,沉浸在幸福喜悦中的父母想不到的是,孩子一点不领情。照一两回新鲜,照三四回开始皱眉,再往后就是回绝躲藏了。为什么孩子如此不喜欢频繁摆拍呢?因为家长的无休止骚扰干预,打断了孩子在大自然里尽情玩耍的兴致。他们感受清风吹过脸庞,与小鱼儿对话,看蓝天上的白云一会变成小兔子,一会变成大白熊……那种兴奋惬意是往常在高楼和小区里体会不到的。面对妈妈总也不消停的导演拍照,孩子真是厌烦透了。他们觉得自己就像一朵花,一棵树,成了妈妈手中的道具,谁愿意做呆头呆脑的道具呀!
我们带孩子旅行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开心地玩,另一方面是让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增长见识。
去年我们一家到青岛海边玩,我就抑制住了拉儿子拍照的冲动,任凭他自己疯玩,我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在沙滩上奔跑了一会儿,就坐下来用在沙滩上捡的贝壳海星拼小汽车小房子,玩得异常投入。那次是他玩得最开心的一次,回来后他经常谈到,还嚷着下次再去海边玩。
你看,没有父母刻意摆拍的打扰,孩子玩得多尽兴,这才是我们带他们出来的初衷。
怎样做到既不打乱孩子欣赏大自然的节奏,又满足给孩子拍照留念的愿望呢?我想表妹的做法可以给大家提供借鉴。
翻看表妹一家出游照片,特意摆拍的不多。大都是孩子专注玩耍或是驻足观看的照片,大多都是背影、侧脸或低头的样子,显然这些照片都是在孩子玩性最浓时抓拍的。比起摆拍的刻意做作,抓拍的照片更自然,更灵动,更能反映人的气质神韵。
除了抓拍以外,表妹还有一个让孩子收获更多的方法。那就是每次旅游回来,都会让孩子记录一件自己有趣的事情或风景。不会写就画,或孩子口述,表姐帮忙记录,然后读给孩子听。正是这个简单的做法,让小外甥女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同龄的孩子更出色。
外出旅游重在“旅”和“游”。在流动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耳闻目睹中感受美好。
陪孩子尽情地玩,可能比要求孩子配合你,将瞬间定格,更让他难忘。
作者简介:歆小迪,食品科学工程硕士,一个醒的早起的晚的80后,爱读书,好独处,白天职场晚上写作。个人公众号:歆小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