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蚂蚁”的金服有多大?


点击“科技金融在线”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近日,央行发布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牵动着整个金融行业的神经,此文件的酝酿出台,标志着金控行业即将迎来一场全新的变革。

近日,央行发布一纸文件——《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牵动着整个金融行业的神经,央行在意见稿的解释说明中指出,“非金融企业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盲目向金融业扩张,存在监管真空,风险不断累积和暴露”,“损害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权益”。此文件的酝酿出台,标志着金控行业即将迎来一场全新的变革。


金融控股行业谋变


之前的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曾经挑选包括蚂蚁金服、苏宁集团、招商局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北京金融控股集团在内的五家机构,作为金融控股集团监管首批试点。一家央企、两家地方国企、两家民营企业。现在看来,按照《意见稿》,蚂蚁金服、苏宁集团等非金融企业发起的金控集团无一合格,全部需要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金融控股牌照。


根据央行此前发布的《2018年金融稳定报告》中规定,金融控股具体包括以下5种:


第一种:国务院批准的大型国企集团。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等。


第二种:地方国企。如上海国际集团、北京金控集团等。


第三种:产融结合类的央企。招商局、国家电网等。


第四种: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如复星国际、海航集团、明天系、恒大集团等。


第五种:互联网企业向金融领域拓展。如蚂蚁金服、腾讯、苏宁、京东等。


目前来看,监管的主要对象自然是后两种,民营上市系与互联网巨头系。


由于这些金融控股公司业务领域多元、资产规模庞大、组织架构复杂,实际上已成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近年来,涉及到后面两类的部分金融控股公司,盲目发展和扩张,使得金融控股风险不断暴露,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比如此前被接管的包商银行和安邦就是例子。


昔日,包商银行为明天系旗下金融机构,明天集团合计持有其89%的股权,由于包商银行的大量资金被大股东违法违规占用,形成逾期,最终导致包商银行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触发了法定的接管条件被依法接管。


安邦同样也是,2011年安邦的注册资本仅为51亿元,然而,短短几年时间,安邦便把自己吹捧到资产两万亿的巨鳄,而其中所用到的手段无非是“空手套白狼”+“左手倒右手”。


互联网巨头大都通过原有业务掌握了大量用户的消费数据,一旦被其拿到相关金融牌照,便相当于掌控了整个业务的全部流程,借此提供消费—借款—存钱一条龙服务。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意见稿答记者问时表示,非金融企业、自然人实质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并达到一定资产门槛的,应当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将所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股权都归于该公司下,以保持清晰透明的金融股权架构,有效隔离金融风险和实体风险。


蚂蚁金服作为全球最大的独角兽公司,是阿里系从电商平台向金融业务衍生的结果,是非金融企业投资形成金融控股公司的典型代表。


据彭博社报道,蚂蚁金服已经迅速做出反应,计划设立一家新的子公司,用以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牌照。此后蚂蚁金服将一分为二,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公司之下。第一个公司将持有小贷、银行、保险等金融牌照,划入新成立的“金融控股”旗下。而金融云、风险管理等科技业务将继续保留在蚂蚁金服体内。


自称“蚂蚁”的金服有多大?_第1张图片


蚂蚁金服到底有多大?


蚂蚁金服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2014年10月,蚂蚁金服正式成立。起初公司名为“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12月28日,更名为“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虽然叫“蚂蚁”,但是其体量绝对不是“蚂蚁”。


2018年蚂蚁金服估值超过1万亿人民币,蚂蚁金服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使其已经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


仅仅支付宝用户数就超过10亿,从2016年年底的4.5亿用户到2017年年底的5.2亿用户,再到逾10亿用户,支付宝的扩张速度惊人。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蚂蚁金服旗下公司众多,仅一级子公司就有42家,其中39家为控股子公司。而由子公司衍生出的孙公司、曾孙公司更是难以计数。蚂蚁金服体量之大,业务之广,已经是一家堪比央企的巨无霸。


自称“蚂蚁”的金服有多大?_第2张图片


在蚂蚁金服42家一级子公司中,投融资咨询类公司有6家:上海云鑫创业投资(100%持股)、上海云钊创业投资(100%持股)、蚂蚁达客(上海)股权众筹服务(100%持股)、云涌产业共赢(北京)创业投资(100%持股)、上海云钜创业投资(100%持股)、杭州蚂蚁未来投资咨询(100%持股);


信用管理类公司2家:杭州灵芝信用(100%持股)、芝麻信用(100%持股);


商业保理类2家:商融(上海)商业保理(100%持股)、商诚(上海)商业保理(100%持股);


小贷类2家: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100%持股)、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100%持股);


保险代理类2家:上海蚂蚁韵保保险代理(100%持股)、蚂蚁保保险代理(100%持股);


融资担保类2家:商诚融资担保(100%持股)、重庆市阿里小微融资担保(100%持股);


金融资产交易所2家:网金社(持股25%)、天金所(持股19.72%);


基金类2家:蚂蚁(杭州)基金销售(持股68.83%)、天弘基金(持股51%);


支付类2家:支付宝(持股100%)、中交金卡;


财险2家:国泰财险(持股51%)、众安在线(持股19.9%);


相互保险社1家(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民营银行1家(网商银行)。


粗略统计,42家一级子公司中,金融类机构有26家,占到了一多半。很多人熟知的支付宝、余额宝、芝麻信用、借呗、花呗、网商银行等等,都囊括其中。蚂蚁金服涉足金融领域之广,股权之复杂,金融版图之大可想而知。



再来看蚂蚁金服的股东,其中更是不乏国企、央企、资本大鳄、金融大咖。


其中,新华人寿(持股0.66%)、中国人寿(持股1.66%)、太平洋人寿(持股0.86%)、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持股4.66%)都是蚂蚁金服股东;中邮系、绿地控股集团以及海尔集团也均通过北京中邮投资中心持有蚂蚁金服股权。


股权层层穿透后,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国际集团、史玉柱的巨人投资、广发证券、歌斐资产、“私募一姐”王茹远、横店集团、华泰证券、中国泛海控股、远东控股等等,诸多知名企业、金融大咖也均通过旗下子、孙公司参股其中。


不过,上述公司持有蚂蚁金服的股份毕竟在少数,总共不到蚂蚁金服股份的24%。


而蚂蚁金服真正的大股东是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杭州君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两家公司合计持有蚂蚁金服76.43%的股份。马云也正是通过这两家公司得以控制整个蚂蚁金服。


其中,杭州君瀚是蚂蚁金服最大股东,持股比例42.28%。杭州君瀚有四大股东,分别为马云、谢世煌、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以及杭州君洁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而马云均持有后两家公司股份,其中杭州云铂为马云百分百控股公司。


自称“蚂蚁”的金服有多大?_第3张图片


蚂蚁金服第二大股东则为杭州君澳,持有蚂蚁金服的股份仅次于杭州君瀚,为34.15%。


杭州君澳股东则较多,很多阿里巴巴内部高管均持有其股份,包括井贤栋、彭蕾、张勇、戴珊、胡晓明等,马云则通过100%持股的杭州云铂和部分持股的杭州君济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参与其中。


马云牢牢掌控着蚂蚁金服,虽然在前台看到的是彭蕾、井贤栋等忙碌的身影。


根据最新的巴克莱银行对蚂蚁金服的估值1550亿美元来看,蚂蚁金服规模已超过万亿人民币。按照昨日最新收盘价,工商银行市值为1.9万亿,建设银行市值1.78万亿,农业银行市值1.21万亿,中国银行1.05万亿,招商银行市值8798.12亿。


自称“蚂蚁”的金服有多大?_第4张图片


如此庞大的金融集团,毫不夸张的说,其触角显然已伸向中国金融的方方面面,实际也已成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拆分蚂蚁金服


从去年以来,BigTech逐渐成为了金融科技领域的高频词汇。BigTech是人们对科技巨头的统称。但近年来随着科技巨头不断涉足金融领域,BigTech演变成了一个特定名词。


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曾多次发声,警示BigTech赢者通吃的风险。他指出,如果用倾销和补贴的办法来抢占市场份额,先实现自己成为“赢者”,然后再把其他的竞争者打掉或兼并掉,这种做法会导致不公平竞争,有可能造成重大的市场扭曲,事后会造成损失。


去年10月16日,蚂蚁保险、信美人寿联合推出“相互保”,实现大病保障低门槛、高透明、还能互助共济。


只要支付宝用户的芝麻分650不低于分,而且年龄不超过60岁,无需交费就能加入到其中,获得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100种大病保障,在他人患病产生赔付时才参与费用分摊,自身患病则可一次性领取保障金。


相互保上线后,3天时间用户超过330万人,9天就突破1000万,一个月后已经达2000多万人……


自称“蚂蚁”的金服有多大?_第5张图片


监管部门迅速出手,约谈信美人寿,指出“相互保”涉嫌违规。在此之后,“相互保”便升级为“相互宝”,由蚂蚁金服负责运营。新的“相互宝”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背后不再对接《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相互宝”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互助计划。


中保协称该产品虽然短期内吸引了大量客户投保,但涉嫌存在未按规定使用经报备的条款费率、误导性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而被监管叫停,给公众对保险的认识和理解也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


在消费信贷领域,除了几家大的商业银行之外,蚂蚁金服也是当之无愧的No.1。蚂蚁金服旗下主要有两款产品:“借呗”和“花呗”。借呗的运营平台就是重庆市蚂蚁商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花呗的运营平台就是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在2017年年底央行规范整顿“现金贷”之前,蚂蚁借呗和花呗所在公司注册资金总计38亿元,但累计放款金额多少呢,彭博社曾经报道,规模达到950亿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大概6000亿元,杠杆接近160倍,大有给一个支点可以撬动地球的感觉。按照重庆当时可以适当放大贷款杠杆到2.3倍的规定,蚂蚁金服也只能做87.4亿的生意。


根据阿里财报,蚂蚁金服2018年年度亏损约19亿元,这与2017年蚂蚁金服利润45亿元形成鲜明对比。因为2017年底,监管出手整顿现金贷业务,蚂蚁金服2018年第一季度只售出228亿元人民币(约合36亿美元)与消费者贷款有关的资产抵押证券,与上个月前相比锐减74%。


自称“蚂蚁”的金服有多大?_第6张图片


什么叫BigTech的威力,从中或许可见一斑。


针对BigTech“赢者通吃”的现象,此次央行在《意见稿》中给出了明确规定:


第十一条,金融控股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不得存在以下情形:(三)滥用市场垄断地位或者技术优势开展不正当竞争。


第四十七条,金融控股公司对所控股金融机构、金融控股集团造成重大风险,并可能影响金融稳定、严重扰乱金融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的,央行可以区别情形,对金融控股公司采取下列处置措施:(七)必要时提请国务院反垄断部门启动反垄断调查,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从这两条规定可以看到,监管部门对BigTech凭借技术优势赢者通吃的警惕,乃至将反垄断也纳入了监管体系。


据媒体报道,目前蚂蚁金服已经启动分拆计划,蚂蚁金服将一分为二,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公司之下。第一个公司将持有小贷、银行、保险等金融牌照,划入新成立的“金融控股”旗下。而金融云、风险管理等科技业务将继续保留在蚂蚁金服体内。


因为按照央行《征求意见稿》要求,从立足主业、防范风险的角度看,金融控股公司是专门从事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和管理的企业,不得从事非金融业务,以严格隔离金融板块与实业板块,有效防止风险交叉传染。如果确有必要开展金融科技业务,其非金融总资产不得高于集团总资产的15%。


对于蚂蚁金服来说,要想申请金控牌照,分拆在所难免。


谈起当年创立支付宝的故事,马云说:“当年我是做好了坐牢的准备。”最终在一路坎坷中,支付宝终于做大。


这次蚂蚁金服能化险为夷吗?


自称“蚂蚁”的金服有多大?_第7张图片

信用卡逾期近800亿,“卡贷互养”成市场隐患

中植系与商界木兰罗静的“前尘往事”

玖富集团赴美上市 一季度平台活跃借款人数减少40%

“科技金融在线”专注科技金融领域独家报道。

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科技金融信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称“蚂蚁”的金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