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社交圈层壁垒

最近在学习梁宁产品思维三十讲,其中有一讲提到了一个概念词——圈层。主要内容是,我们都生活在某个圈层里,而且圈层之间是彼此不了解,也很难破壁的。

她讲到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产品经理,做了一个短期小额贷款产品,大概每天有300多万人向他贷款。他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去审核筛查,给100万多人放款。

这些人的贷款额度基本上是200块到1000块钱之间,贷款的时间大概是两个星期到两个月。

我们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200块钱还要贷款?这位产品经理说:“这就是圈层,是有这样的圈层存在的。你去关注一下这群找我贷款的人的关系链,你会发现,几乎是同一时间,这个人的整条关系链都在借钱。”

这些人贷款的场景就是很多人离发工资还差两个星期,但是实在没有钱撑不下去了,需要借200块钱撑两个星期。而他身边几乎是人人都在借钱,没有人可以借200块钱给他。所以这样一个小额贷款的产品就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

看了这个故事,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突然感慨万分,还有很多东西自己一无所知。但事实就是这样,我们生活的圈子和另外的圈子完全隔离。

回想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只满足于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或者有的人干脆连小圈子也没有。我们在自己的小圈子谈天说地,游刃有余,没有任何压力,开心的工作、快乐的生活着。或者独自一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很有格调,也很快乐。但这样真的好吗?这难道不是另外一种温水煮青蛙?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事务的增多,我们越来越不想跳出自己舒适的圈子,也不想去学习新的知识和事物。长此以往,我们的信息壁垒越来越高,我们慢慢地会失去进步的机会,与他人的差距越来越远。100多年前,闭关锁国给我们带来的灾难还小吗?我们把自己局限在小圈子里,跟这样也没什么区别。

曾少贤在文章中,曾经提到一个概念,叫「同温层」。所谓的同温层,指的是人天生喜欢稳定且熟悉的环境,一旦从这个环境中,抽离开来,进入到另外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环境时,人就会感到特别不舒服。

喜欢稳定是我们天生的习性,但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天生的习性,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懂得群体生活,渐渐形成原始部落,去抵御野兽的袭击或敌人的追杀,面对恶劣环境影响,会迁居或定居,并慢慢养成共同生活的方式,进而演变成独特的文化。

一方面,我们天生喜欢稳定,另一方面,我们又天生离不开社交圈。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

领导力大师诺埃尔·蒂奇将人的技能层次划分为三种,最里面为“舒适区”,安全感最强,万事尽在掌控;中间为“学习区”,具备一些挑战性,努力过程中会有些许不适;最外层为“恐慌区”,这里的事情超出能力范围太多,使人崩溃。

舒适区其实和同温层是一个意思,我们都喜欢呆在这个区域,但我们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不被社会和环境淘汰,就必须迈向学习区和恐慌区,向上成长,打破自己舒适的圈子。

当然,打破舒适的圈子,不是说说就行了,要有相匹配的能力圈,我们才能成功的打破原有的社交圈,进去新的社交圈。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下面有几个建议。

1.学习新知识

之前的文章我们谈过,人脉的本质是价值交换、资源交换。若我们自身能力不足,也难以获得真正的人脉和社交圈。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多实践,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圈。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去拓展自己的社交圈。

2.扩大社交圈

当我们的认知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会发现增长乏力,很难发现新的增长点。而且周围的人也很少能够深入交流。这时,我们就需要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了。当然,这个社交圈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社交圈,不是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而是与有共同爱好、希望共同进步的一群人建立社交关系,参加活动、社群,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圈和认知水平。

3.问题导向,经常反思和复盘

为了避免温水煮青蛙,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经常反思和复盘,要经常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目标和需求是什么?我现在在做什么,我的方向对吗?我有多久没进步了,我的能力圈有增长吗?我的社交圈子能帮助我继续成长吗?问完这几个问题后,我们可以对自己现在所处的状态有一个了解,然后,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整改,时刻保持自己不断更新和迭代。

以上,供您参考。愿我们都能打破社交圈层壁垒,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和社交圈。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破社交圈层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