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个问题。
《龙纹身女孩》里推倒007的朋克范边缘少女鲁妮·玛拉。
《指环王》里气场强大的精灵女王凯特·布兰切特。
演一对情侣,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卡罗尔》(Carol)告诉你。
这部讲述两个女人之间爱情的电影,今年五月戛纳首映,就引起影评人交口。
鲁妮·玛拉还拿下戛纳影后。
上周五在英国上映,再次引爆口碑。
烂番茄新鲜度94%。
《纽约邮报》,《滚石》都认定其是年度最佳。
英国老牌电影杂志《视与听》,邀请全球168位影评人。共同评选出2015年20部最好电影,它排第二。(第一是《刺客聂隐娘》)。
BBC甚至直接绕过提名,用了这样的大标题:
《卡罗尔》会不会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
豆瓣上看过的网友,也给出9.0的高分。好于99%同性片。
输給的1%,是《霸王别姬》。
下面大波留言都是——看完这部片,被凯特女王掰弯了。
鲁妮·玛拉妹子显然也是。
演完这部戏,两位每次宣传一起出现,完全CP感十足。
凯特·布兰切特一副霸道女王状,鲁妮·玛拉总是面露娇羞。
这到底是怎样一部神奇的片,能让全天下直女都变弯?
Sir这就来給你们说。
故事开始于一次四目交接。
上世纪50年代的纽约,圣诞前夕,家境富裕的已婚女人卡罗尔,独自走进百货公司为女儿挑礼物。
站在柜台后面的,是戴着一顶红色圣诞帽的19岁女孩特芮丝。
她喜欢摄影,来到纽约追梦不顺,只得在百货公司做售货员。
卡罗尔第一眼就被这个女孩吸引,有意无意在柜台落下自己的手套。
于是,还手套、请吃饭成了接下来顺理成章的事。
虽然年龄,社会地位差距很大,两人还是渐渐被对方吸引。
终于,在一次公路旅行中,她们认定彼此就是真爱。
两人的私情很快被卡罗尔的丈夫,和特芮丝的未婚夫发现。
卡罗尔的丈夫请私家侦探调查,抓到她们私会的证据,要让卡罗尔离婚后一无所有,再也见不到女儿。
两人最后会有怎样的结局,Sir就不剧透了——因为Sir也不知道。
电影改编自女作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的小说,《盐的代价》(The Price of Salt)。
海史密斯是上个世纪最有名的惊悚小说家,《时代》杂志曾把她排在最伟大的50位犯罪小说家里的第1名。
根据她小说改编而成的名作数不胜数。
最有名的两部,一部叫《火车怪客》,希区柯克导演。
另一部,安东尼·明格拉的《天才雷普利》。
《盐的代价》是她最特别的一部小说,不讲悬疑故事,而说50年代的纽约,两个女人的爱情。
灵感来源于有一天,她在百货商店里看到一位高贵优雅的中年女人,印象深刻,甚至“产生了眩晕感”。
海史密斯回到公寓,花了两个星期,一口气写完了《盐的代价》。
叫这样的书名,是因为在17世纪,“盐”还有另一个意思——表示女性的情欲。
书名的意思即是,那么为了女人之间的这份爱,你愿意付出多少代价?
因为当时同性恋不被社会承认,所以海史密斯没有以真名出版这本小说。
直到40年后,她才承认自己是作者。
但让她欣慰的是,小说发行之后,她收到大量读者来信。
那些被自己性取向困扰的人纷纷对她说:“谢谢你。原来我们这种人,不一定非要自杀不可。”
海史密斯一生中,跟很多女人保持过恋爱关系——“比老鼠有过的性高潮还要多”,用她自己的话说。
根据《卫报》文章,《盐的代价》里,海史密斯在卡罗尔的形象中,融入前女友、费城名媛Virginia Kent Catherwood的影子,把自己代入19岁的特芮丝。
所以两人间很多你来我往的恋爱细节,都十分丰富精彩。
比如从认识到相爱,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卡罗尔,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对如何调情驾轻就熟。
一个眼神,一下撩头发的动作。
就把小白兔鲁尼玛拉迷得神魂颠倒。
第一次发生关系,也是她主动宽衣解带。
接受Total Film的采访时,凯特布兰切特曾形容这场床戏“像你拥有过最棒的性爱体验,你身体的一部分,已经跟对方融为一体。”
虽然行为主动,但每次话到嘴边,却点到即止,其中的深意留给对方和观众去玩味。
片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就是凯特形容鲁尼:
你真是个奇怪的女孩,就像个天外来客。
What a strange girl you are, flung out of space.
凯特说,这句话就是卡罗尔对特芮丝的表白。
面对女王的“强攻”,鲁尼玛拉也把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演绎得很到位。
最开始每次见到凯特,都一脸花痴。
偷偷拍下照片。
冲洗出来后,久久凝视照片里的爱人。
为爱情伤心痛苦的戏份,也入木三分,让Sir直想帮她擦眼泪。
对于这部分,鲁妮·玛拉表示自己是按照初恋的感觉来演:
凡是有过初恋体验的人,都会知道那种感觉。你会在意对方说过的每一句话,捕捉他的每一个动作和眼神。
到后半段,面对爱人的崩溃,她又表现得既慌乱又勇敢。
前后两个眼神的对比,有着天壤之别。
《时代》杂志英国版称赞,两位演员都奉献出了最好的演出。
如果说凯特和鲁尼塑造出了人物的灵气,那么导演托德·海因斯,则赋予了影片灵魂。
大概因为同性恋身份,海因斯喜欢并善于刻画情感细腻的女性形象,称他为“妇女之友”毫不为过。
《远离天堂》里,发现丈夫是同性恋,自己因为与黑人工匠走得近而饱受舆论压力的主妇。
《幻世浮生》里,在大萧条时期与丈夫分手,不得不拉下脸去做女服务员,与女儿的关系也是一塌糊涂的单身妈妈。
他电影中的女人,往往处于某个特定的年代,情感丰富,善解人意。却跟身边的环境格格不入,被命运毫不留情地打击。
她们都是孤独的。
但海因斯却有办法把这些女人的孤独,表现得美丽优雅。
比如经常把人物放置在画面边缘,用窗棂、门框等隔开。
复古华丽的道具,也帮了不少忙。
善于拍摄年代戏的海因斯,为了还原片中50年代的场景,选择在辛辛那提的老建筑物里拍摄。
凯特说,这些老房子就像墓穴一样。
人物的服装也找了一起合作过《远离天堂》的桑迪·鲍威尔——此女曾凭《飞行家》、《莎翁情史》拿过小金人。
凯特女王的裘皮大衣、鲁尼·玛拉头上调皮的帽子,都跟各自性格搭配得天衣无缝。
另外,海因斯甚至精确到,对片中凯特几次用手搭上鲁尼·玛拉肩膀的秒数和拍摄机位,都经过精心设计。
导演也正是用这些细节,使两人从一见钟情,到最后感情汹涌喷发的过程,令人信服并为之感动。
两人之前的爱情细节真是太精彩丰富了,顺从与抗拒的对比与转变,两者站位与服饰色彩对阶级差距的暗示,首尾两段机位的差别,皆平衡于结尾凝视。
海因斯说,有人认为《卡罗尔》是女版《断背山》。
其实不同。
因为《断背山》中的希斯·莱杰纠结于家庭和社会畸形的眼光。
但《卡罗尔》中的两位女主角,从来就没怀疑过自己对对方的爱。
她们遇到的阻力,也不是来自社会的无法接受。
所以《卡罗尔》只是想好好給观众讲一个爱情故事,无关乎性别。
它告诉我们:爱会让人心痛,但这是值得的。
Sir想起了《蓝宇》。
同样是性格、社会地位差别巨大的两人,和一场让人心痛的爱情。
希望《卡罗尔》的结局别像《蓝宇》这么让人遗憾。
最后,坏消息,影片刚上映,还没汁源,但Sir会密切关注。
老规矩,送上预告,望梅,解渴。
|长度:01分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