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1 乡村班主任如何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

《中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第一辑)读后感  NO.1

    乡村班主任如何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

            ——《乡村班主任职业倦怠归因的个案考察——当地人的视角及其社会学的后设分析》读后感

                    陈娥

        这本书我买了很久,但一直还没有翻开,因为还在啃读《中国班主任研究》。近期《中国班主任研究》一书,除了英文论文和后面的圆桌会议综述没有啃读外,基本上每篇文章我都至少啃读了七八遍。有时为了更好地理解某一篇文章,又买来相关的书籍,如为了更好地理解《班主任如何践行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我又买来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反复研读,可是仍然没有读懂,于是我又在网上查阅对杜威民主主义教育的评论,才慢慢有了新的理解和突破。为了理解《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学业生活的转变及学校行动》和《高中走班制改革背景下对“班级”本体价值之思考》两篇文章,我又买来《高中选课走班》一书,后来在微信公众号看到有北京十一学校关于选课走班100问 的文章,我收藏起来,再次进行比较阅读,让我一个小学老师,也能从一个老师,一个家长的双重角度来看待高中的选课走班。

    《中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第一辑)是由我们团队的领头雁李家成教授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员班主任研究中心的赵福江主任合作编著的。在主编助理中我看到了作为乡村班主任的蓝美琴老师的名字。暑假在南京,《班主任之友》杂志社的笔会论坛上,李教授多次点名表扬蓝老师。我才得知她比我大一两岁,但是身上却没有我所看到的,想到的乡村班主任的那种土气,那种灰心丧气,那种职业倦怠,有的是对工作的热情,让我看到了与她的差距,她堪称我学习的榜样。其他几个成员都是杂志社的主编、大学教授,教育局局长、教科所所长等。当我看到教育局局长和教科所所长时,我心里涌起一阵暖意,那是对教育的重视,对科研的重视。

        从《序言》中我知道,李教授是16年的7月23日才开始招募一些乡村班主任,从事乡村班主任研究工作的。短短两年时间,从蓝老师、刘茜老师的文章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他们从加入李教授的团队后的蜕变。在《序言》中,我看到了李教授们是真心在为乡村班主任搭台,李教授希望更多的乡村班主任能投入到研究中,在研究中实现自我生命的提升,在研究中实现学生生命的提升。

      整本书共分为五个板块,第一板块是“理性思考”;第二板块是“区域战略”;第三板块是“实践创生”,第四板块是“主体发展”,最后一板块是“会议综述”。看目录,看目录后面的作者,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跳入眼帘。

        这几天利用零碎时间阅读了第一篇《乡村班主任职业倦怠归因的个案考察——当地人的视角及其社会学的后设分析》。这篇文章是戚博士写的。戚博士利用自己在一所驻地乡镇的农村中学的实地调研,从当地人的视角分析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原因。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第二部分是“资料获得与学校概况”;第三部分是“为什么不愿意当班主任”;第四部分是“职业倦怠归因的社会学后设分析”;最后一部分是“讨论:社会学视角的理论反思及其政策建议”。整篇文章的结构如下:

一、研究背景

二、资料获得与学校概况

三、为什么不愿意当班主任

    (一)当地人视角的五大归因

          1.经济收入参照论

        2.制度设计缺陷论

        3.乡村教育衰败论

        4.教师职业高危论

        5.岗位胜任力不足论

    (二)方法论检视

四、职业倦怠归因的社会学后设分析

  (一)结构视角的检讨

          1.时间结构

        2.空间结构

(二)行动视角的检讨

      1.本领恐慌

      2.情感枯竭恐慌

五、讨论:社会学视角的理论反思及其政策建议

    (一)理论反思

    (二)政策反思

        在“研究背景”中,作者说中华教育改进社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教育改进报告》【1】称,2015年教师职业倦怠不断蔓延。这句话说明教师的职业倦怠不是近几年的“流行病”,而是在这之前早已发起并流行开来,加之政府或学校没有引起重视,才导致职业倦怠的蔓延。戚博士还引用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教育调研联盟发布的《全国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2】称,从全国总体看,城区、镇区和乡村教师的满意度指数依次降低,其中乡村班主任的职业倦怠中,班主任成为重灾区。看到这里,我想说的是,班主任确实相比学科教师,职业倦怠更严重,至于地域差异,在我们这边还看不到差别。因为我们所在的县,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所有老师的通病。

      作者是如何获得这些资料的呢?作者说在2014年,借农村留守儿童调研之机,与溪蔡中学的黄校长得以结识后,表达了将择机在该校蹲点调研的意愿。也就是说,戚博士的资料来自溪蔡中学的调研。从戚博士的调研中,我了解到溪蔡中学2017年度,学生为500人,共有教师30余人。绝大多数在35岁以上,均有大学学历,第一学历为中师的也是21世纪之前的老中师生。那么我可以理解为,该校老师的文凭是比较高的。只是个人觉得如果戚博士能把教师年龄再细化一些会更有说服力。如35——40岁的老师有多少;40——45岁 的老师有多少;45——50岁的老师有多少;50岁以上的有多少。或者给予一个平均年龄,可能对我们了解本校的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的年龄有多大关系。

        戚博士在第三部分“为什么不愿意当班主任”中,以当地人的视角分析了五个原因,这五个原因基本上概括的比较全面。这五个方面是经济方面的,制度方面的,乡村教育衰败的,教师职业危险,岗位能力胜任不足。不过在我看来,戚博士所讲的乡村教育衰败中列举的黄老师的话,其实与下面的职业高危是重复的。看到这五个方面的归因,我联想我们这里的老师其实不管是县城还是乡村,大多都不愿意当班主任。其实相对来说,我们这的乡村老师比县城老师的收入要高,每个月除了 45元到50元的车费补贴之外,每个月还有300——500的乡镇补贴。而且住的是学校周转房,学校条件和城区差不多,也就是说乡村班主任比我们县城班主任每年都要多近万元。我们这也没有文中戚博士所讲的利益关系。那么乡村老师为什么还不愿意当班主任呢?我虽然目前在县城工作,但也是从乡村通过招考进城的。所以在这之前一直是乡村班主任,而且现在还和乡村老师是朋友,经常在一起交流。那么在我们看来,岗位能力胜任方面相对来说,只是一种隐性的,因为他们自身并不觉得,但最终班级工作没有搞好,班风不正学风不浓,他们自己没有认识到是自己的能力不足,相反一味儿把责任推给了现在的家长,总觉得家长的缺位,以及自身素质的低下,导致了学生难教,家长难缠。就我们学校来说,我是另类,喜欢当班主任。一是因为我觉得只有当班主任才能体验到到教师的幸福,这个幸福与金钱无关,与荣誉无关。因为我工作28个年头,只在近三年获得了几个少得可怜的荣誉。这幸福来自与学生的进步,学生的喜欢,家长的认可。我当班主任还有一层原因 ,是之前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当班主任时,在班上说话没有话语权,包括我想开展的语文学科方面的活动,班主任都极力反对,所以我就想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我们这的老师来说,不愿意当班主任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工作量太大,太繁琐,但学校并不算课时的。虽然局里明文规定班主任要算一半的工作量,但学校拒不执行。作为一线老师也不能用罢课来解决,偶尔在群里反映什么问题,找领导算课时,领导还会说老师不服从工作安排。加之责任也重大,所有的一切责任全部在班主任,开学就签订责任状,班级一旦出事,第一责任人是班主任,不是值日教师 ,不是值周领导。

        在 “职业倦怠归因的社会学后设分析”中,戚博士从结构视角和行动视角两方面进行了“检讨”。在“结构视角”中,又从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学生早已不再是我们当年的时候了,家长也不是那个时候的家长了。那时整体经济条件差,只存在家长不重视教育。凡是家长重视教育的,只要孩子想读书,还是比较支持的。家长不重视的,因为那时农村事情多,也确实忙不过来。加上那时读书的学费都是一笔不菲的支出。那么那个时候没有靠知识吃饭的人现在当了家长,可能在收入上超过老师,这是很正常的。这也难怪家长瞧不起老师。我们九几年,工资低,农村喂一头母猪,一年两窝,收入都超过我们好几年的。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结婚后,我们当地的农村依靠喂猪、植种都发了财,家家户户建起了两层楼房。单单剩下我们一家(两个都是老师),有邻居笑话我们,那眼神,那话语就像一把刀一样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我想这应该就是戚博士文中所说的尊师重教的风气日益退化的原因吧!但是戚博士在“行动视角的检讨”中,提到“本领恐慌”,可能对我们这里的老师来说,更多的是觉得现在的孩子难教,家长难缠,但很少把原因归于自身的不学习。包括领导在内,一旦老师提出不合理的时候,领导只在批评老师不服从工作安排,从不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能力,也不考虑老师提出的问题或建议。正是因为系列原因,才导致了教师的情感枯竭。比如我们这,领导所带班级,考试成绩明显低于普通老师,但是在教师节表彰的时候,台照上,奖金照拿,证书照领,严重打击了老师们的积极性。

        最后,戚博士从社会学视角进行了理论反思,并且给出了政策建议。戚博士提出基础性的办法是如何完善城乡战略,如何抑制城乡发展的差距拉大甚至缩小城乡差距。但是我觉得这些建议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或者说这些建议无法落地。在行动视角方面,戚博士举例在政府层面,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提升能力,加强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而我们觉得,不愿意当班主任,乡村和县城受灾的程度是差不多的。只是对教师的培训,操作性不够强,因为如果放暑假培训,占用了老师的休息时间,老师不情不愿,自然无心学习;如果利用中途上班时间培训,出门培训回来还得赶课,任务太多繁重。其实,提升工作能力,最主要的还是要激发老师们的内驱力,当老师想把班主任做好时,自然能自觉阅读、探索、实践。可能对我们班主任来说,减轻工作量,或者说承认课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事务,加大班主任津贴,在评优评职方面,给予班主任以政策性倾斜,当遭遇家长投诉,学校能为班主任撑腰,可能会更实用,更能调动或吸引老师当班主任,班主任才会真正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2-21 乡村班主任如何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