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前传:企业家的名义

《人民的名义》前传:企业家的名义_第1张图片

故事发生在《人民的名义》十年前,汉西省海州市。彼时,汉东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尚在海州市任副市长,京州市城市银行行长欧阳菁任海州市城市银行副行长,汉东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在海州市任公安局长。

海州市是汉西省的省会,不仅GDP远超其他城市,而且还有多位不同领域的「首富」企业家,政治与商业,在这里维持着微妙的平衡,海州也被誉为上市公司的摇篮。但是,随着「民进国退」的风潮与宏观调控的铁幕,一场剧变,正在酝酿之中。

你也许会看到很多似是而非的名字,故事纯属虚构,欢迎对号入座。

文丨解夏

来源丨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许多曾入狱企业家已经成为时代的「标本」,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家的悲剧,可概括为如下几点:

1.市场环境扭曲。很多地方民营企业本身不具有独立经济地位,企业家无法获得正常的市场对价。

2.政商关系扭曲。王健林曾说,处理政商关系最好的距离是:亲近政府,远离政治。但多近才合适?多远才安全?身在局中,往往难以自主。

3.融资环境扭曲。整个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一方面中小企业持续缺血,另一方面民间金融供给充裕,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应该对高达18%的融资成本是厌恶型的,但20%以上的成本居然有人趋之若鹜。

我不认为他们留下的仅仅是教训。

当年德隆创始人唐万新的一句话 :「但凡我们用生命去赌的,一定是最精彩的。」

19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德隆几乎汇聚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投资银行团队,最富实战经验的并购专家,最彪悍的职业经理人,最专业的行业研究群体,而且几乎与国际最顶尖的咨询机构都有深度合作。

这样一家公司,轰然倒下。但他们所代表的战略思想、产业链思维,金融创新的勇气(比如对混业经营之尝试),及以彪悍、迅猛作风为特点的执行力,甚至操作手法(比如一眼洞穿并购中的陷阱),至今仍有所启示。

其他人亦然。

《人民的名义》前传:企业家的名义_第2张图片

1

冷风如刀。

几段枯枝,摔打在褚时康办公室的窗户上,他抬头看了一眼,有层银色的雾在风中游动。

这是2007年2月14日,他在日历上画了红圈,并非是情人节的原因。对「烟草大王」褚时康而言,这种洋节没有意义,时间给他的提示是:他已经71岁,明年今天,他就要向新上任的领导转交红土山集团大权。

从接任海西省玉西卷烟厂厂长以来,褚时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购,旗下「红土山」成为烟草行业第一品牌,年创利税近200亿元,甚至有中央领导称它为「印钞工厂」。 玉西红土集团也早已是海州市甚至是汉西省GDP支柱,在全国烟草行业也是风头无两。

此刻的褚时康已辛劳18年,除了名誉,并没有其他收获,18年的收入加奖金不过80万人民币,如果在民营企业,还抵不上一张高尔夫年卡。想到这里,褚时康手中正在签字的笔加重了一些力道。

「咚咚咚」,三声重重的敲门声响起,还未等褚起身开门,一个胖子已从门外挤进,径直向沙发方向走去,大腹便便的他从不愿多站一分钟。

北德集团董事长穆其仲,与褚时康相识于十年前,过去十年来,穆其仲从褚时康身上学到了不少经商之道,两人偶尔还会促膝小酌,但通常是穆一个人侃侃而谈,褚则沉默寡言。他们两人之间从未做过生意,穆其仲胆子大,路子野,300元起家,两次入狱。对这位朋友,褚觉得聊天可以,最好别做生意。

如果说起空手套白狼的功夫,国内企业家无人能超过穆其仲。二十年前,穆其仲用国内库存很多轻工机电产品换回俄罗斯相对过剩的154大型客机,获利近1亿人民币,这两种产品都是其他公司的,穆做的是「借鸡下蛋」的事儿。穆其仲只玩大的,所谈生意小则数亿,多则百亿,除了飞机易货,还搞过卫星发射、开发满洲里等项目。

「褚老啊,我要给你介绍一个好朋友,说不定你们会有合作哦。」穆其仲从桌上拿起一支「红土山」点上。

「我可不想交什么朋友,每天麻烦事已经够多了。」褚时康没有接招。

「他可不一样,是做家电的。」

褚时康对家电有浓厚的兴趣,在80年代,他曾和弟弟抬着一台电视机回家看了整整一个晚上。

穆其仲介绍的人,其实就等在门外,他就是创唯集团的黄宏森。

自作主张,是穆一向的风格,褚时康也不见怪,他把黄宏森请进来,后者个子不高,带着眼镜。简单介绍后,穆开门见山,想牵线让红土集团参与创唯的一个地产项目。虽然是家电公司,但黄宏森对地产情有独钟,相比利薄如纸的家电,地产利润可就高多了。

此前一个月,黄宏森在他的家乡海北岛三冠市,准备与石得集团创始人徐萌,合资30亿元兴建全岛最大地产项目「时代海岸」,占地面积近34万平方米。

《人民的名义》前传:企业家的名义_第3张图片

黄是「时代海岸」大股东,私人出资20.5亿元。但他并没有这样的资金实力,因此想到了红土集团。若这笔交易能够成功,黄愿意让褚时康退休后留有一部分创唯集团的干股。

黄宏森拿起烟盒,翻出里面的锡纸,漫不经心在上面写了一个数字,又将锡纸塞回烟盒,「褚老,我先告辞了。」

他离开后,穆其仲将烟盒向褚时康推了一下:老大哥,签字权往外一交,可就什么都没有了,辛苦了一辈子,总得给自己留点养老金吧。

褚时康没有表态,他下意识地向后靠在椅背上,食指敲着烟盒。虽然不清楚烟盒里面装着一个怎样的数字,但它此刻看起来有点像烧红的铁块。

「老穆,你这是让我把给佛爷上贡的香油自己喝了啊。」

2

2月的天气仍然伴着阴冷,盘旋在海州市街道上的冷风不断游走。

穆其仲并没有直接回公司,他给副市长丁义珍的秘书打了个电话,想问一下丁市长今天下午是否有时间接见他。十分钟后,丁义珍秘书回电,让他三点到办公室。丁在海州市主管经济,手握重权。在海州市,敢当日约丁义珍时间,并且还能约上的人,只有两位。

两点三十分,穆其仲就来到了丁义珍办公室门口,办公室还有其他客人,秘书把他引到小会议室,倒了杯茶,他转动着茶杯,心里盘算着如何开口。

这一次进入他准星的,是海州市市属企业科隆冰箱厂。科隆是中国家电巨头,冰箱销量全国第一,但正陷入严重的内斗,贪腐成疾,在丁义珍背后主导下,它花16个亿收购了大宝空调,得到的只是一座无法使用的空厂房,以及一百亩土地。政府急于对其进行改制,出售手中20.6%的国有股权,穆其仲嗅出了其中的机会。

《人民的名义》前传:企业家的名义_第4张图片

三点十五分,客人还没有离开丁义珍的办公室,这并不寻常,穆其仲知道丁义珍是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三点三十分,办公室门开了,丁义珍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象征性的送客,里面走出一个中年人,一副大眼镜几乎遮住了半边脸。看到他,穆其仲心里先冷了半截,这就是除了他以外,另一个能当日约到丁义珍的座上客。

「老穆啊,来来来,抱歉让你久等了。」丁义珍自己走进小会议室,乐呵呵地向穆其仲打招呼,「快和我讲一下,你要把喜玛朗雅炸个大窟窿的那个大工程怎样了?」

「丁市长,那事我能忽悠的了别人,还能忽悠的了您嘛?今天啊,我是想把咱们国有企业改制的一个山头给炸了,这不是给领导分忧嘛。」

穆其仲随着丁义珍来到他的办公室,里面看起来很简陋,面积不足15平米,沙发皮已经脱落了。「我就知道你无事不登我这小破庙啊,」丁义珍向后拢了一下头发,「可要是科隆的事,也就不用再提了,市里准备让顾楚君参与改制。刚才你看到他了吧,就是来谈最后细节。」

「领导的决策当然是英明的,只是,我的实力也绝不比小顾差啊。」

「老穆,和你我也就不绕圈子了,现在科隆从外面看很光鲜,里面各种利益都缠成了一个死结,要想解开这个结,必须要从资本层面入手。你虽然人面广,资源多,但做这件事,顾楚君更擅长。」

《人民的名义》前传:企业家的名义_第5张图片

这一点,穆其仲倒是服气。科隆电器与母公司有大量关联交易,后者欠款科隆资金据说在12亿以上,若不是一个资本高手,很难让公司恢复元气。

顾楚君恰恰是这方面高手,他善用10亿元资本杠杆撬动上百亿企业,其打造的柯林格尔系更是名震全国。穆其仲所不知道的是,刚刚顾楚君在这个房间和丁义珍描绘了自己的蓝图:用科隆账期形成的现金流用于投资并购,两年时间内并购国内最大的四个制冷品牌。丁义珍自然知道这一系列收购根本无法用正常商业逻辑来解释,依然需要借助大量关联交易,但他同样理解,各个地方政府的领导,都像他一样,急于完成省属、市属企业改制,因此顾才能获得这次机会。

「咱们海州市正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像健宝,号称中国神水啊,类似这样的盘子还有很多,就怕你接不过来啊。」 丁义珍将话题拉开。

穆其仲哈哈大笑,其实,对于健宝,他知道是自己啃不动的一块硬骨头。

3

离开红土集团,黄宏森直接去拜访家电连锁大王,果镁电器创始人黄光谷,他不想把宝完全压在褚时康身上。

黄光谷的霸道在业内响当当。任何果镁高管出入他的办公室都极其小心翼翼,每次开完总裁会后,如果没有最终领会黄光谷的意思,所有人都不敢开始执行。

作为渠道商,目前在和像创唯这样的家电厂家博弈中,果镁处于优势地位,彼时移动互联网尚未兴起,得线下渠道者得天下,黄光谷如同家电江湖的武林盟主,号称「价格屠夫」。

黄宏森知道,黄光谷同样对地产项目很感兴趣。从1993年开始,黄家四兄妹均不同程度涉足房地产业务,最近重新调整了地产公司架构,在新架构中,其地产业务整合成控股公司、地区公司、项目公司三层,黄光谷自任控股公司的董事长,手中土地储备,超过很多一线地产公司。

「三冠这个项目区位优势确实不错,我也很有兴趣,不知道黄总需要多少钱呢?」隔着宽大办公桌,黄光谷问黄宏森。

「也不需要多少,如果黄总感兴趣的话,可以支持5个亿。」

「5个亿?」黄光谷从桌子后站了起来。

「如果觉得多……」

「哈哈,我什么时候做过5个亿的小生意?这样吧,我出20个亿,黄总你再去筹另外十个亿,如何?」

黄宏森心想,早知道你胃口大。他轻敲了一下桌面:豪气!不过,就怕徐萌不愿意啊,这不是摆明了让他出局嘛。

黄光谷向前俯了一下身子:「徐萌的事就不用担心了,」他抬手指了一下屋顶「过几天,你就知道了。」

4

就在「双黄会」的同一时间,徐萌正在实得足球俱乐部桑拿房里,与一位神秘客人密谈。缭绕的雾气,能让一切电子产品失效。

「祁局长,在海州,还有您摆不平的事吗?这次就全靠您了。」徐萌白白胖胖,蒸的面泛红光

「海州以外的事,我可就盖不住了,」在海州市任公安局长的祁同伟把毛巾盖在脸上,「你要多加小心,丁市长让我转告你,最近就暂时不要见面了。」

《人民的名义》前传:企业家的名义_第6张图片

徐萌深知祁同伟是「以命为棋,胜天半子」的赌徒,他心头一紧,从祁同伟的态度中,感觉到自己可能成为祁的「弃子」。徐萌是汉西省几位高官的「大管家」,特别对丁义珍,他儿子在海外留学的费用、妻子生活开销都由徐萌提供,为其所代持的海外投资,不少于三千万美元。对祁同伟,他也没少了孝敬。

「祁局长您放心,就算我真出了什么事情,也绝不会忘记您二位对我一直以来的照顾。」

祁同伟自然听出了徐萌话中隐藏的威胁,他不动声色,换了个话题:「再提醒你一句,最近不要和吴莺接触,她的资金链已经相当紧张。」

5

祁同伟的消息来自海州市城市银行副行长欧阳菁。这位欧阳副行长,最近正在为两件事情闹心。

《人民的名义》前传:企业家的名义_第7张图片

一件就是吴莺,这个原本绝对不可能进入海州主流商圈的28岁小姑娘,却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

海州的民间借贷盛行,吴莺是关键一环。三年前,她创建的木色集团突然横空出世:木色商贸、木色洗业、木色广告、木色酒店、木色电脑网络、木色装饰材料、木色婚庆服务、木色物流、木色系公司一家接一家注册,最高纪录是一口气注册3家公司,迅速搭建起了一家资产超过20亿公司。

很少有人清楚,吴莺的钱是怎么来的。这却瞒不了欧阳菁,她知道,吴莺几乎所有资金都来自民间高利贷。但银行贷款,只有海州市城市银行一笔1550万元短期贷款。

吴莺开出的投资回报相当诱人,3个月期借款回报率为50%~80%,甚至能达到100%。这一利息,已远远高于民间其它利率,因此吴莺迅速找到许多下线,其中最重要的有11人,而每一个人的背后,又隐含着无数下线。

虽然在银行业深悉其中风险,欧阳菁依然是11个下线之一,她自己投入了120多万,又为吴莺吸贷600多万,欧阳菁觉得有足够把握不成为「击鼓传花」的最后环节。

没想到,鼓声会戛然而止。

4个月之前,吴莺的偿还能力开始出现问题,接着发现了一起离奇的「绑架案」:因债务纠纷,11位下线中的3位,将她软禁了一周。

民间借贷链条中最珍贵的是信用,最脆弱的也是信用,一旦矛盾公开化,离全面崩盘也就不远了。

欧阳菁获知,海州市检察院在2006年10月和2007年2月各起草了一份起诉书。第一份起诉书中,吴莺罪名是合同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两项,第二份起诉书中,起诉罪名为集资诈骗,吴莺作为个人被列为被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在刑法上区别很大,前者最高量刑是10年,后者最高量刑是死刑。

下线不可怕,可怕的是「上线」徐萌,以及比徐萌更有实力的大佬,才是这个游戏的真正玩家,这些大玩家希望吴莺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2007年,汉西省共成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近200起,集资诈骗案件40多起,同比大幅上升了20%,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集中爆发,涉案金额近百亿,一面民营经济融资渠道狭窄,另一面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很难界定。

6

另一个让欧阳菁闹心的人,此刻正在健宝集团与创始人李纬经谈判,他就是得隆集团唐万心。

《人民的名义》前传:企业家的名义_第8张图片

唐万心并非海州本地商人,甚至也不是汉西省人,他来自大西北,却是目前全国风头最健的产业整合者,左手金融,右手实业,所到之处,地方政府无不一路绿灯。

唐所控制的得隆系,旗下拥有177家子孙公司和19家金融机构,号称「股市第一强庄」。

可根据欧阳菁所掌握的情况,得隆系已是徒有其表,旗下公司股权盘根错节,资产状况并不好,甚至有一些资不抵债,得隆系必须靠整合扩张来保持高股价,这种扩张需要充裕资金。得隆也正是借助迷宫般的关联公司,从城市银行等处套取大量资金。其中,去年海州城市银行对得隆3.2个亿的贷款,正是通过欧阳菁之手批出去的。

现在,唐万心迫切想将健宝也绑上得隆战车。但坐在他对面的李纬经,并不容易对付。

并不是所有商人都和徐萌一样,能与官员将关系处理的如鱼得水,李纬经就是个刺头。

李纬经处境与褚时康相仿,他是健宝集团创始人,不过健宝集团控股股东却是海州市政府。而李纬经个性「亲下不亲上」,儿子结婚时,各级领导和企业家来了80多位,李却和普通员工坐了很久,每人都敬了杯酒,把这80多人晾了两小时。节假日,他也从不应酬,更不去打点关系。

5年前,健宝在香港上市方案受到阻挠,海州市政府以李纬经团队「没有香港暂居证,因而不得购买H股原始股票」为理由,拒绝批准上市方案。

健宝集团准备在广州建总部大楼,将总部搬离海州,这使得海州政府将李看成了「叛徒」,近年来,李纬经开出的所有条件都遭到一一拒绝。

从丁义珍们的角度来看,李纬经任何想实现个人产权、个人财富的努力,都是僭越。

《人民的名义》前传:企业家的名义_第9张图片

但是,李纬经依然是健宝集团精神领袖,就在6天前,三水市政府终于与健宝团队商定,李纬经团队可以一次性出资4.5亿,政府允许其买走全部健宝股份,这是他离成为公司的主人最近的一次。

李纬经分秒必争地进行筹款,可对面这个神采飞扬的唐万心,他心里隐隐透出一种不靠谱的感觉,他默默地喝着杯子里已经没味的茶,把一根茶梗嚼的粉碎。

7

李纬经不知道,他在前门拒虎,有人在后门迎狼。

就在他应付唐万心时,海州市政府为健宝召开转制工作联席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全数到齐,却没有通知他参加。每个与会的官员一一表态,结果90%人主张卖掉健宝,并且明确表示:卖给谁,都不能卖给李纬经团队。

《人民的名义》前传:企业家的名义_第10张图片

2007年2月14日晚9点,暗流涌动的一天,终于要过去了。李纬经突然被紧急召到市政府。

他的屁股还没有坐到椅子上,丁义珍就告诉他:「李总,我们通知你一件事,我们现在决定把健宝卖给浙江国投。」

拿下健宝集团的人叫张江,他比吴莺更传奇:14岁成为特异功能神童、16岁成为气功大师、18岁号称藏密大师,突然在25岁就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以「凯旋投资公司」进入上市公司中国福科,其后炒作众多上市公司,建立了名声显赫的「凯旋系」,在资本市场覆雨翻云。这次用来收购健宝股份的江东国投,便是他控制的一个机构,这一年,他28岁。

现场一片寂静,所有官员都在等李纬经大发雷霆,但没想到,他一句话都没说,起身离座。

三天后的签约仪式上,李纬经坐在会场一角,默然无语,含泪仰天。又过了9天,李纬经在家中突发脑溢血。

事情并没结束,一年后,63岁李纬经因涉嫌转移国有资产,以「涉嫌贪污犯罪」被捕,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2013年4月,李纬经去世,十年间,没有离开过病房。

张江接手健宝后,犯了一连串战略失误。首先嫌「健宝」这个名字不够新潮,于是重新定位并取了个新名字「第五季」,但消费者对这个新品牌并不买账;他又认为健宝既有营销团队积弊较多,将其中八成辞掉换血,招聘众多大学生冲锋陷阵,营销队伍从500多人增加到6000多人,结果大批健宝老员工沦落到街头开摩的,公司营销成本猛增,销售额却没有大起色。两年后,张江与地方政府交恶,健宝董事会突然通知张江不再是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2010年3月,张江由于涉嫌以做假账、虚假投资、虚增库存、虚增销售等方式挪用、抽走、转移、侵吞健宝资金,被健宝集团举报,后因职务侵占罪与挪用资金罪获刑10年,2011年2月历经两次减刑提前出狱。

就在李经纬突发脑溢血的当天,「烟草大王」褚时康被检察院带走,后被司法指控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最主要情节是,他把巨额公款直接划到自己名下,其中一笔是174万美元,另一笔1156万美元。最初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

穆其仲则因北德集团涉嫌信用证诈骗案入狱,2008年被判无期徒刑,后因表现好,改为有期徒刑18年。

而从海州市政府手中拿下科隆电器股权的顾楚君,将科隆扭亏转盈,并以闪电手腕先后并购多家公司。但最终,顾楚君这位「资本玩家」,因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和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挪用资金罪被判12年有期徒刑,执行10年。鼎盛一时的柯林格尔系就这样分崩离析。

2009年,创唯已经在港股上市,但黄宏森在香港廉署「虎山行」行动中被拘捕,裁定为串谋盗窃及诈骗上市公司资产等4项罪名成立,被判6年监禁。

牵连甚广的是黄光谷一案。2010年,黄光谷因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判、单位行贿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亿元。

吴莺案颇为曲折,海州市中院一审判处吴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吴莺不服判决上诉,二审开庭时,她检举7名官员,后有知情人士透露,至少有3名官员参与写联名信,要求一审法院判处吴莺死刑,此消息传出后舆论哗然,后其终审改判死缓,2014年,汉西省高院将吴由死缓改为无期徒刑。

鼎盛期过后的得隆系迅速崩溃,唐万心出逃缅甸数月,回国后,即被监控。最终,唐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结局最惨的是徐萌,他在2010年7月突然失联一个月,因为事涉多位高官,他个人案件一直没有对外公开审理信息,2015年,就在出狱之前,突发因心肌梗塞病逝,终年42岁。这位汉西省高官「大管家」之亡,亦是汉西官员落马的前奏。

《人民的名义》前传:企业家的名义_第11张图片

几件大案之后,海州市GDP一落千丈,MBO叫停,多名官员相继入狱。不过,丁义珍、欧阳菁、祁同伟三人虽然也受波及,仕途晋升之路暂被搁置,但终究没有伤筋动骨。

他们的命运,将在十年后再次交汇在一起,那就是你最近看到的另一部大剧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民的名义》前传:企业家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