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女神书馆
来源:女神书馆(ID:nvshenshuguan)
1979年2月25日,立春已过。
但对于家住什刹海前海西岸,一座四合院里的一个老人而言,她的春天再也不会来了。
这一天,这位63岁的老人把自己锁在房内,把头伸到早已打好结的布套中,用自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是郭沫若的妻子,也是国内知名的书画家。
她的名字叫于立群。
于立群的死讯犹如一声突如其来的惊雷,在文化界炸响。
她扑朔迷离的死因,在此后的数十年间,成为文化界一段离奇的公案。
要真正理解这个女人的选择,就不得不从将近半个世纪以前,民国时期那一对才貌双全的姐妹花讲起了。
于立忱、于立群两姐妹出身名门。
她们的祖父于式枚是清朝同治年间的"榜眼",历任广东学台、驻德大使、吏部侍郎等职,官至正二品、从一品,在当时的两广地区具有很高的声望。
她们的外祖父岑春煊更是声名显赫。
其父是云贵总督岑毓英,而他自己则历经宦海沉浮,在清朝官至四川总督。
可惜姐妹俩的父亲不争气,导致家道中落,一家人只能依靠典当家产、变卖字画来生活,终至举步维艰,连姐妹们的学费都凑不出来。
这时候,作为家中长女,于立忱当仁不让地站出来了。
连续好几年,每到春节前,她都到和平门外的国立师范大学对面去摆摊,主营代写春联。
在书香世家长大的于立忱,不仅学识渊博,还写得一手好字。
加之十余岁的花季少女亭亭玉立、气质卓然,使得每年她的摊子前都门庭若市。
因此即使每年就写那么几天,所得竟也足够支付她和三个妹妹的学费。
1930年,十八岁的于立忱,考上国立师范大学后搬入学生宿舍。
同年,她十四岁的三妹于立群,也随母亲和弟弟,寄居到了上海外祖父家。
北平与上海相隔千里之遥。
从此,姐妹俩聚少离多,并分别走上了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于立群寄居到外祖父家后,不久就考入了捧红“金嗓子”周璇的上海明月歌舞团。
后来又进入上海电影学校学习,当过话剧演员,还成为《健美运动》和《富春江》等电影的主演,是三十年代上海滩当红的演艺明星。
于立忱则醉心文学,也喜欢话剧。大学期间,曾主演过著名话剧导演熊佛西所导演的法国名剧《哑妻》。
同时,她还是思想进步的学霸,也是媲美校花的才女,因此还未大学毕业,就被当时国内的媒体巨无霸——大公报聘为记者。
那时候谁都不会怀疑,这对才貌双全的姐妹花,虽职业兴趣不同,但肯定会拥有同样光辉灿烂的前程。
谁又能想到,红颜薄命,造化弄人,此刻正熠熠生辉的那一刻星辰,会骤然间就陨落了呢?
1934年,于立忱不幸染上了肺病。
《大公报》社长张季鸾非常赏识于立忱,得知她染病后,破例给予她津贴,让她前往日本担任东京特派记者,以便她可以接受更好的治疗。
于立忱到达东京后,住处与郭沫若住处很近。
郭沫若是于立忱的精神偶像,加之背井离乡又人生地不熟,生活孤寂的于立忱,于是常常去拜访郭沫若。
当时郭沫若已人到中年,且早就在日本成家。
他与日本妻子佐藤富子相识于微时,经过自由恋爱后两人结婚。
婚后妻子为他生育了五个子女,他还给妻子改名为安娜。
但是婚后郭沫若却仍然与多名女子,保持着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因此,当正值韶华、风姿绰约的于立忱出现后,风流成性的郭沫若马上就心动了,然后不顾一切展开了追求。
于立忱本就崇拜郭沫若的潇洒倜傥与才华横溢,因此,偶像的甜言蜜语,让她很快就沦陷了。
郭沫若对于立忱说,他早已不爱安娜了,他的心现在已全部被她占满,他要与安娜离婚,然后和她结婚,此生愿与她双宿双栖。
缺乏恋爱经验的于立忱,哪里是情场老手郭沫若的对手?
很快,她就在飘飘然中,把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的交付给了郭沫若。
1936年冬天,于立忱发现自己怀孕了。
她满心欢喜的将这个消息告知郭沫若,并催促他尽快与安娜离婚。
哪知这个情场浪荡子毫无半分喜悦之情,只会一味敷衍、拖延。
后来,实在是敷衍不过去了,他就要求于立忱去医院,把肚子里的孩子拿掉。
直到此时,于立忱才犹如被一盆冰水兜头浇下,终于醒悟过来。
原来,自诩不凡的自己,竟被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给骗了个彻彻底底。
原来,以为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爱情,只不过是一场难以启齿的笑话。
1937年初,深受情伤的于立忱返回上海。
不久之后,她孤身一人到医院做了人工流产。
堕胎手术加之肺病的纠缠,让于立忱身体更加羸弱。
然而更致命的,却是此后她陷入了长期的自怨自艾,与难以排遣的抑郁之中。
1937年5月,年仅25岁的于立忱选择用自缢,来解脱身心的痛苦。
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殒。
可叹的是,于立忱的自绝于世,竟没有唤起郭沫若的半点愧悔之情。
于立忱死后不久,郭沫若随即抛妻弃子,从日本不辞而别,回国投身到抗战之中。
同年底,在参加文艺演出的过程中,郭沫若邂逅了于立忱的胞妹——于立群,并对她一见倾心。
于立群与姐姐于立忱相貌神似,但姐妹俩气质却迥异。
姐姐身上,更多的呈现出一种书卷气和多愁善感,交织而成的忧郁气息,妹妹身上则满满流露出健康活力、朝气蓬勃之美。
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姐姐更文艺,妹妹更阳光。
遇见于立群之时,郭沫若早已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与社会活动家。
一个是志得意满、风姿潇洒的文化界大咖;
另一个则是年轻貌美、人气当红的影视明星。
郎才女貌,两个人站在一起,倒也像天造地设的一对。
此后一年,郭沫若对于立群百般照顾、频现殷勤。
这个年长于立群24岁的男人,轻而易举就俘获了她的芳心。
他们很快就同居了。
1939年元旦过后,郭沫若与于立群在重庆举行婚礼。
于立群是个外表柔弱顺从、骨子里实则刚毅要强的新女性。
这一点在她婚后的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方面,她是文化界公认的“贤内助”。
婚后,她正式息影、退出文艺界,转而将主要的时间精力,投注在照顾家庭与协助丈夫上。
她与郭沫若相伴四十年,两人共生育了四子二女。
婚后,于立群在抚育幼子的同时,又陪同丈夫四处奔走。
同时,她既是事无巨细的家庭管家,又是郭沫若身边最称职的秘书。
她数十年如一日,帮助丈夫誊写文章、整理资料、处理文件及一切琐碎的事务,保障了郭沫若可以心无旁骛从事文学创作。
上世纪四十到五十年代,郭沫若迎来文学创作的巅峰期。
在这二十年里,郭沫若共出版了将近四十部著作,包括诗集、杂文、散文、论文、剧本、译作、史论等,最终奠定了其文学大家的地位。
在这背后,离不开于立群的牺牲与奉献。
另一方面,于立群又不允许自己只是郭沫若背后的女人。
她还要向世人证明,她也是她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于立群。
于是,婚后在翻天覆地的奔忙中,她仍然坚持继续从事书籍编辑与出版工作,并且重拾对书法与绘画的爱好,逐渐成为声名鹊起的书画家。
其篆隶书法作品与国画作品,均具备很高的艺术水准,成为国内知名博物馆与收藏家,争相收藏的墨宝。
中年以后,遭遇时代的风云变幻,于立群矢志不渝,一直陪伴着垂垂老矣的郭沫若。
四十年的婚姻生活,可以说,于立群过得并不轻松,但她却甘之如饴。
1978年6月,郭沫若的人生终于走到了尽头,享年八十六岁。
在他死后,他的才华与文学造诣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与此同时,有关他这一生,在男女私情与家庭伦理关系方面的斑斑劣迹,引发了舆论的广泛质疑。
这一时期,为了纪念丈夫,于立群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郭沫若诗集与文集的选编、出版工作中。
在四处奔走之际,于立群听到了越来越多有关亡夫的负面评价。
直到这时,她才逐渐意识到,她对这个一辈子敬之爱之的丈夫,并不真正了解。
原来,这个拥有超群文学造诣的大才子,私底下却是一个处处留情、道德低下,为世人所不齿的伪君子。
于立群顿时感到了强烈的失望。
但给予她致命一击的,却是她在无意中获悉的一桩陈年旧事。
原来,她那早已默默死去四十余年的长姐于立忱,竟然曾与丈夫有过三年的私情。
而且长姐最后的自杀,也与丈夫的始乱终弃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个迟来的真相让于立群崩溃了。
她怎么也想不到,她与他做了四十年的恩爱夫妻,到头来却发现,这个枕边人竟然就是害死长姐的罪魁祸首。
她不由得想起那一年,她与他初相识。
她一直认为他只是长姐的偶像与挚友,还曾将长姐为他所作的诗签赠予他,并向他转述了长姐的崇拜与敬慕之情。
他当时满脸惊喜,竟没有为此向她解释过半句。
他骗得她好苦,也害得她好苦,让她阴差阳错,才会一辈子把仇人当爱人!
更讽刺的是,在他死后,她还为了出版他的作品而四处奔波、殚精竭虑。
这可笑又荒谬的命运让她如何去接受?
一边是血浓于水的姐妹亲情,一边是四十年真心以待的爱侣。
余生她该如何自处,死后她又有何颜面与长姐相见?
罢了罢了,这一辈子她活得实在太累了。就这样去吧,去了一了百了。
她翻箱倒柜,最后找出一条旧床单。
然后颤颤巍巍地爬上桌子,将床单悬挂于房梁下,打好结。
末了,她将沉重的头颅伸进去,闭上眼,脚轻轻离开桌沿,与这个令她失望透顶的现实世界不辞而别。
这一天,是1979年2月25日,也是她来到这个尘世的第六十三个春天。
民国时期是中国才子才女层出不穷的时代。
在那个人类的群星交相辉映的黄金时代,于立忱与于立群,这对一母同胞、才貌双全的姐妹花,都曾用各自的才华惊艳过世人。
但姐妹俩却同样因为所托非人,而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她们的命运可悲亦可叹!
她们的人生故事,也给予后世女子以深刻的警醒。
她们用惨烈的结局告诉我们:比起美貌与才华,知人之明与识人之智,才是女子在世间安身立命的根本。
年轻的女孩啊,切记盲目的爱情,犹如足以使人致命的毒药。
当爱情来临时,请记得擦亮心灵的眼睛!
文章经授权转自女神书馆,ID:nvshenshuguan, 这是一个用文艺之笔,用详实的史料,用悲悯的视角,再现历代传奇女性,又有料又有格调,还能一边八卦一边文化,讲述形形色色的女神故事的原创文化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