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太后,镶黄旗钮祜禄氏,1837年8月12日出生。镶黄旗在八旗里面属于“上三旗”,在八旗里边都是属于地位最尊崇的,清朝几百年下来,基本都是皇帝亲自担任旗主。
钮祜禄是满族八大姓(佟佳、瓜尔佳、马佳、索绰罗、赫舍里、富察、纳拉及纽祜禄氏)之一,大贪官和珅就是这个姓氏。
慈安出身显贵,是个真正的大家闺秀。
在历史上,这位东太后慈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圣眷不衰,总管后宫
1850年,咸丰继承皇位;咸丰二年(1852)二月钮祜禄氏被选为秀女;四月二十七日封贞嫔;五月诏晋贞贵妃;六月已拟为皇后;十月立为皇后,时年十六岁。
由嫔连升四级,成为皇后,用时六个月。是清朝历史上册封速度最快的皇后,没有之一。
这固然有咸丰皇帝的宠爱在内,但是也不能否认这慈安在姿色气质、修养人品上都是出类拔萃。
咸丰帝并不是一位专情的皇帝,年纪轻轻就死了就和美色有很大关系。要得到咸丰皇帝的独宠很难。
就连手腕和姿色都高人一筹的兰贵人(未来的慈禧)也没有得到咸丰皇帝的很多宠爱。
但是只有皇后慈安是个例外,一直到咸丰皇帝去世都深受宠爱。这足以说明慈安不仅仅只有姿色,还有高明的手段。
身为皇后,她井井有条的管理和处理与众妃嫔的复杂关系,不仅如此,还赢得了皇帝和众妃嫔包括未来的慈禧的尊重。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咸丰皇帝仓皇逃跑到热河避暑山庄,南有太平天国,北有英法联军,此时的清王朝风雨飘摇。
咸丰皇帝很本就是一位懦弱无能、优柔寡断之人,受到这么大的打击难以排解,只能拿身边的太监宫女当出气筒。
而慈安也理解丈夫的内心痛苦,一直在安慰宽解咸丰皇帝,对那些无辜的宫女太监也进行补偿。
咸丰皇帝年纪不大,但是帝王心术却不差,而且所有皇帝都有的多疑猜忌的职业病也有,很不信任任何人。
咸丰皇帝在热河重病之际,唯独慈安一直留在身边。还给慈安留下密旨,给她临机处置任何人特别是慈禧的最高权力,并给予皇后“御赏”大印。
虽然另外还给予皇长子,未来的同治帝“同道堂”印章,由生母慈禧代为掌管,还任命了八个顾命大臣辅佐同治皇帝。
但是要知道慈禧是同治皇帝的生母,而肃顺是咸丰皇帝最信任的臣子,慈安却一直没有子嗣,即便如此,慈安依然能得到如此巨大的权力,可见咸丰皇帝和慈安皇后之间的信任是非常深厚的。
低调做人,果敢决断
咸丰皇帝死后,顾命八大臣特别是肃顺专擅大权,引起东西宫太后特别是慈禧太后的极度不满,慈安太后本来对权力和政治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但是诡谲多变的政治局势一直逼迫她前行,她无法置身事外,她必须选队站边。
但是她皇太后的正统地位是任何人都难以撼动的,她就代表着真正的正统。
她加入任何一方,那一方就会取得绝对优势。她同样也是理性的,最终慈禧、奕訢联合慈安,铲除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派系,为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清除了最大的障碍。
这里面看似慈禧与奕訢得到的好处最多,其实慈安才是拿到好处最多的,从此慈安太后成为清王朝真正的掌舵人。
慈禧有才干,而且政治欲望也比较强烈;慈安不喜政务,加上身体也不太好,看着同治帝一天天长大,干脆就让同治帝生母慈禧去办理政务,自己也乐得轻松自在。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慈禧可以肆意而为,凡是朝政军政大事,最后只能由慈安拍板。在宗法严密的清宫中,生母永远没有嫡母的地位高,特别是丈夫已经死亡的情况下。
慈安“优于德”,待人宽厚、有无以伦比的感召力和至高无上的威望;慈禧“优于才”,精明能干,善于权衡局势;二人相得益彰、配合默契。
慈安联手慈禧、中央倚重奕诉、文祥等有才干的满清权贵,地方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一大批优秀汉臣,内部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对外积极学习西方技术,此时的清王朝暂时稳定了局势,史称“同治中兴”。
目光长远、亲情政治一把抓
东西宫垂帘听政是清王朝内忧外患的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垂帘听政是为了不让皇权旁落、稳定国家局势的举措,所以慈安太后清楚内部团结最重要。
慈安太后让同治皇帝生母慈禧与她这个嫡母同居养心殿,共同抚养年幼的同治皇帝,这样虽然破坏了祖训(清朝规定生母不能抚养皇子,防止外戚势力坐大),
而且自己对同治皇帝的专一抚养之权也分给了慈禧,这对慈安是一个不利的消息,毕竟慈禧才是同治皇帝的亲母亲,
而慈安太后却说:“吾两寡妇人抚一孤子,设不幸奸人乘机造作语言,居间播弄,则天下大事去矣。今寝处一所,朝夕相见,各坦怀相示,谗何由兴?”(《国闻备乘》),
由此可见,慈安的眼光和格局是极其广大的。
后来吏部主事胡思敬认为皇上已经能独立行动了,应该开始治理国政,也应该单独居住了,两宫太后从此分居,而后44岁的慈安太后突然逝世,惹得整个清王朝沸沸扬扬,
对清王朝是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因为慈禧太后有才干却没有眼光和格局,典型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将国家治理的一塌糊涂。
而且后来的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争权,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慈禧太后权力欲望太大,加上皇帝与太后交流较少,导致双方积怨越来越深。
慈安太后谦让慈禧太后但并不是为了当甩手掌柜,放弃抚养同治皇帝的责任,而是不想过分溺爱同治皇帝,当然对于同治皇帝的教育,慈安太后也花了大量心血在里面,
加上慈禧太过醉心于权力,导致同治皇帝非常尊敬也非常亲近慈安太后,反而同治皇帝与慈禧太后之间的感情更多的是敬畏而不是亲近。
比如同治皇帝选皇后,慈安慈禧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慈安看中了淑静典雅容徳俱佳的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而慈禧则看中了活泼俏丽机敏聪慧的富察氏,
慈安太后既没有附和慈禧的意见,也没用蛮横的使用她的最终决定权。而是将选择权交给同治皇帝自己决定,同治皇帝最终选择了阿鲁特氏。
结果证明了不仅慈安太后更了解同治皇帝,而且同治皇帝更亲近慈安太后。
手段高超、大智若愚
曾国藩的弟子薛福成《庸盦笔记》中记载: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骄蹇贪淫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太后之意。
对于东宫太后慈安的德行与行事风格,当时的官员多有赞同,甚至出现了“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的说法。
而史料也记载:恭亲王奕訢当上了议政王的头衔和领班军机大臣之后,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的关系就越来越差。
三年后奕訢被剥夺议政王头衔。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两人之间能和平共处十几年,一直都是靠慈安太后在撮合协调。
当慈安太后突然去世之后,不到三年,恭亲王奕訢也被踢出清王朝的权力中心,这验证了慈安太后高超的权谋能力和政治手腕。
其实深入了解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和奕訢的政治格局,会有更惊人的发现。
清王朝就像一个大公司,小股东慈禧和职业经理奕訢经常闹不合,经常吵架,然后董事长慈安太后在去调解。你确信这不是董事长想要看到的现象?
如果股东和经理勾结在一起,那还需要董事长吗?所以不管奕訢和慈禧的真实关系怎么样,只要有慈安在,他们之间的关系绝对不能好。
慈安心知肚明,慈禧与奕訢也心知肚明。
能让慈禧和奕訢如此忌惮,如此顺从,也说明了慈安太后绝对不是史料记载的那种小绵羊性格,慈安太后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人畜无害,
也绝对不是世人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足以表明慈安太后虽然人很低调,政治手腕可一点都不低调。
总结
由此可见,在慈安太后死之前,慈禧太后从来都不是慈安太后的对手,甚至可以说,慈禧太后一直在奉承巴结慈安太后,
因为不管从出身、咸丰皇帝受宠程度还是从权利格局、政治地位来说,慈安太后都稳压慈禧太后一头。
慈安太后真正懂得自己的权力该怎么用,她活着的时候,慈禧太后不管有多大的野心,都无法恣意妄为。
慈安太后绝非中无为懦弱的辈,否则也绝不会被咸丰托付后事,与慈禧相安无事二十余载。
慈禧太后能成为清王朝真正的主人,最重要的原因是慈安太后寿命比较短的缘故,要不然慈禧太后绝没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和政治权威。
慈安太后的逝世对于清王朝而言是个巨大的损失。
慈禧热衷于权力,却没有长远的眼光;奕訢有广大的格局,却没有高超的政治手腕;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政治手腕和心胸格局都有,却因为是汉臣,而无法进入中央权力中心。
只有慈安太后居中协调与筹划,清王朝才能和谐统一的运转下去,在“同光中兴”中慈安太后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慈安太后逝世以后,清王朝均衡的政治势力彻底失衡,这使得慈禧太后的势力迅速坐大,导致慈禧太后专权擅权二十余年,而清王朝正式走向没落,最终衰亡。
▍来源:趣谈历史风情(ID:lishi2301),注重分享,尊重原创,侵删。
▍编辑: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