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W3,大写的TO BE CONTINUE

这篇不会有任何3D照片展示

我买了一台富士W3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这台相机
很正常

  1. 它是2010年发布的机型
  2. 它销量并不是很好,没大火,没后续机型

我是在马云老板的店铺海洋里看到一台库存。
而且不仅仅是W3,还带有V1——同期发售的3D相框
就『不小心手一滑』,『入了一台非全幅』。

富士W3,大写的TO BE CONTINUE_第1张图片

目录

  1. 背景
  2. 技术实现
    2.1. 采集
    2.2. 存储
    2.3. 显示
  3. 感受
    3.1. 所谓库存
    3.2. 立体
    3.3. 关于社交化
  4. 后记
  5. 参考与引用

背景


3D是一个一直一直被炒作,
然后,又会因为各种关系冷却下来;
再然后,
过个几年又翻出来被炒作的概念。

最近的一波3D差不多是《阿凡达》带来的,
然后国内的银幕们3D就火了,以至于全世界来说,我国的3D或者称作“假3D”都特别多。

富士W3,大写的TO BE CONTINUE_第2张图片
我们就要看3D!

富士公司在2009年开始搞『一次成像』的3D数码相机 —— 所谓的“一次成像”说的是用户按一次快门,机内自动合成出3D影像,而不需要用户自己去数码暗房慢慢校对,生成文件。

富士初代的相机,FinePix W1,很有开创性,也奠定了后继者W3的形态;
前端双镜头(与独立的两片传感器),机背裸眼3D屏幕。
拍摄完稍等(此处是处理和写入速度限制)就可以在回放里观看。

富士W3,大写的TO BE CONTINUE_第3张图片
W1,猫不是附件

第二年富士就出了续作的W3;
相比W1,光学成像规格上没有什么革命性的提升,背后的屏幕从2.8寸提升到3.5寸;
倒是录像的分辨率从640x480,提升到1280x720,可以挂上“HD”的标签了。

富士W3,大写的TO BE CONTINUE_第4张图片
佐々木希代言

其他厂家方面,给出反应的大概就是松下了,
他们在W3同一年,先是在自己的M43镜头里加入一枚特别的3D镜头 LUMIX F12 3D
以及稍后,做了一台 Lumix DMC-3D1

富士W3,大写的TO BE CONTINUE_第5张图片
松下 Lumix DMC-3D1

然后,一切戛然而止,就没有然后了。
手机厂家们倒是找到了卖点,在2011前后,一共有三台具代表性的手机,以裸眼3D作为卖点。

型号 推出年份 简要描述
LG Optimus P920 / LG Thrill 4G 2011 官方页面 LG次年推出3D MAX
HTC EVO / EVO V 4G 2011
HTC之后延续了几款,然而随着3D的低迷没有大热
AQUOS 3D SH-80F / SH-12C 2011 夏普的3D尝试,之后也出了几款,SH-01D / 102SH / SH-06D等

技术实现


采集

生物的进化其实很单纯,简单来说,用进废退。
眼睛被认为是非常复杂的构造,曾被神创论鼓吹者们用作论据。
有兴趣可以阅读方舟子先生的《达尔文的眼睛》

立体视觉伴随了双眼而出现,它提供了拥有者平面视觉以外,“深度”的感知 —— 在竞争中,了解正在靠近的猎物/猎食者,或者快速掌握环境,都是很有利的。

富士W3,大写的TO BE CONTINUE_第6张图片
猎食者的双眼一般倾向于正脸分布,追求更好的3D/深度视觉 食物链下游的双眼则倾向两侧分布,追求更大的视角

自然,是设计最好的老师;
只需要仿生这种双眼构造,就完成了3D相机的基础设计。
富士的 W1 / W3 并不例外。

富士W3,大写的TO BE CONTINUE_第7张图片
W3,两枚镜头水平相距75mm,这个距离被称作 **基线长度** (Baseline Length)

镜头部两者的距离, 基线长度,是3D成像中比较重要的指标;

同年,松下公司在M43卡口上的3D镜头,
间距就没有拉开,所以仅就3D上的表现,可能不如这类有较大基线的机型。

富士W3,大写的TO BE CONTINUE_第8张图片
Panasonic LUMIX 12.5mm F12 3D

存储

3D采集完成了,还需要存储。

业内有一种较为普及的格式,后缀 .MPO ,是一种jpeg格式容器,内部存储两张jpg文件,并附带保存了相关的信息,在对应的设备上就可以显示。
这部分内容本来用数码暗房完成,W1/W3上直接生成,非常方便;
而且W3还给保存了“左眼”的单张jpg,方便直接使用 (比如用于选片) 。

显示

以往的3D显示都要佩戴眼镜,或红蓝或偏振或快门,多带眼镜总是有额外麻烦(特别是自己本已有一副);
所以一直有对于裸眼3D的需求。

『视差栅栏』(Parallax Barrier,或称视差障壁)是目前实现裸眼3D显示的关键。

除了在如这款富士W1/W3上使用之外,视差栅栏在任天堂的3DS游戏机上也成为了技术实现的成败手。

富士W3,大写的TO BE CONTINUE_第9张图片
DTI当年裸眼3D显示器的示意图

我不是这方面的研究者,但是对此也有浅薄的了解。
最早是在THG上看到了关于DTI产品的报道(2001年),里头提及了裸眼3D的实现原理。
很有意思,这款产品叫做2015XLS,和EXCEL的.XLS没什么关系;而到了2015年,消费级裸眼3D显示器也并没有大行其道~
裸眼3D在行业应用中较为活跃,而部分相关尝试(曾在机场见到推销),似乎并没有抓到合适的契机。

富士W3,大写的TO BE CONTINUE_第10张图片
介绍一个简单实验,观测柱形透镜形成的栅栏

这样的实现,其实有一个缺点,就是头部必须保持在一定区域内才可以看到3D效果;
而如果平移一段出了区域,就不行;
而再出去一些,达到一个同步相位,又可以……
所以,平常看的时候,脑袋不要随便乱动

此外,在W1与W3风行的年代,富士也一并上线了 3D打印系统 ,旨在建设一套完全的支持体系。
可惜最后似乎也不了了之。

富士W3,大写的TO BE CONTINUE_第11张图片
富士胶片的3D输出机,渲染图

感受


所谓库存

说是库存,全新没用过。
其实拿到手已经开封了,但是没有长期使用的痕迹,不过正面3D的装饰灯似乎不会亮。
一般说来,是收的所谓“充新”,或者橱窗展示吧?还好只是为了体验,并不苛求

富士W3,大写的TO BE CONTINUE_第12张图片
是个套装

有时候想玩有意思,有点年代的机器,这大概都是不得不折中的部分。

立体

立体影像很刺激,特别是之前没有接触过。
回想起来,2010年的时候有机会见识过,是在上海的星光摄影城,3L还是4L,做这方面解决方案的商户,提供了观片体验。
照片应该是用135相机拍摄的世博会。

前面也说过,《阿凡达》全球热映,而中国也不例外,人们去到了电影院接受冲击。
09年开始,3D热潮依旧不退。
但是很多假3D,乃至『中国特别版』的3D电影也让人开始思考。

另外一方面,大尺寸的平板电视普及浪潮中,3D也作为一个卖点出现,
但是受困于内容供应,家用的3D家庭影院还是有局限。

关于社交化

现在的数码产品,……“现在”说的是这个社交网络的时代,产品会有一个额外的需求,就是『协助用户在朋友圈子里装逼』。
这款3D相机显然没有这个可能 —— 隔着一块普通屏幕,什么深度什么3D的冲击都被抹平。

富士W3,大写的TO BE CONTINUE_第13张图片
数码相框V1,同样的裸眼3D 隔着一款普通屏幕的你看不到

所以W1这样的相机,处在『好玩』和『线上社交无用』的处境中。
或许有一天,当人们重新平和下来,消费级3D(和附带的输出)也会重新火起来吧。

富士W3,大写的TO BE CONTINUE_第14张图片

后记


说过,3D影像,冲击在于实打实的看到的那一下。
你不停在画面中搜寻线索,想找到这魔法的破绽,然后承认,这就是传说中的那件事。

个中滋味,不自己体会,是不知道的。
只是现在条件还不够成熟,这样的体验,并不能有效的扩展开。

===

我准备把V1拿出来漂流。
嗯,就是字面意思……
拿出来给需要体验3D视觉的朋友感受一下。

参考与引用


FUJIFILM 富士胶片 FinePix REAL 3D W3相关 * (日文) *
http://fujifilm.jp/support/digitalcamera/download/finepix/finepixreal3dw3.html
附带的3D输出业务说明 * (日文) *
http://fujifilm.jp/personal/print/photo/3dprint/index.html
FUJIFILM 富士胶片 FinePix REAL 3D W3 * (中文) *
http://www.fujifilm.com.cn/products/3d/camera/finepix_real3dw3/

北美发布
W3在北美的发布,在自然博物馆里进行,很有意思的体验活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sgX1gUlPZc

DTI官网
http://dti3d.com/

松下的12.5mm F12 3D镜头
http://panasonic.jp/dc/lens/lumix_g_12_5/

《达尔文的眼睛》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evolution/eye.txt





之乎 于2016-06-03

你可能感兴趣的:(富士W3,大写的TO BE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