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利知道许多成功人士的健身故事。比如,李健老爱提问,姚晨怀孕也要健身,高管健身从不迟到,创业公司CEO不光创业疯狂,健身时也很疯狂,大多数银行家都要求时间短、回报大。
每日人物 / ID:meirirenwu
口述 / 卢永利(Victor Rowse)
文 / 李斐然 编辑 / 楚明
英国《金融时报》对渐渐热爱健身的中国人做过这样的总结——过去的中国人信仰财富,一直被贪欲和金钱驱使,不知如何活出意义,最近三四年他们逐渐获得了经济独立,开始想在精神层面寻求意义,于是,健身成了中产阶级的最高信仰,是“中产阶级在空虚生活中找到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寻找意义的中产阶级钟情于健身,他们不仅开始跑步,沉浸在健身房里,还热衷健康食品,购买前卫健身设备,报名参加跑马拉松。人们以运动的名义赋予忙碌工作生活一点意义。比如,在2015年的上海,就有10万人下定决心,要参加全程或者半程马拉松。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这种渴望运动的决心坚持到底,真正开跑的时候,只有2.3万人出现在起跑线上。
富裕的中国人究竟希望从挥汗如雨的健身房里得到些什么?健身教练卢永利也许知道其中一些答案。他是许多明星、企业高管的健身教练,而他自己也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金融精英。他知道许多成功人士的健身故事。
以下是卢永利的口述。
李健像个“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
我的健身工作室开设在北京和上海,定期来找我们训练的活跃用户大概总共有250人左右。相比于现在越来越热闹的健身市场,这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他们每个人都是我们重要的伙伴。我想你应该可以称呼他们为“中产阶级”吧,因为他们在各自的事业领域从业时间足够长,做得都还挺不错的,的确算得上传统意义上最成功的那群人。
在我的所有学员里,最出名的大概是明星,像是歌手李健,还有怀孕期间来健身的姚晨、最近都没来训练的白百何,最近周笔畅也来练习了。因为工作室都开在CBD附近的写字楼里,来健身的还有很多外企高管、金融投资人、律师、资历颇深的银行家和企业家,像是NBA中国首席执行官舒德伟(David Shoemaker)、中信资本的高管等等。
天猫618理想生活证言人之一,李健。
尽管工作背景不同,他们身上仍有很多相似的习惯:他们重视健康,注重管理身材,爱研究健康食物,查看空气质量,关心那些会影响到健康的因素。我常常会从他们那里感知到眼下健身世界里的流行趋势,比如他们中午喜欢吃有机食品,喝鲜榨果汁。去年Lululemon成为大范围新闻报道的焦点之前,我就已经知道它将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业产品了——因为那段时间来工作室训练的女学员们,一多半的人都换下了过去常见的耐克和阿迪达斯,纷纷穿上了五颜六色的Lululemon。
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我都会问一系列标准问题: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对自己的身体满意吗?你希望从健身中得到些什么?
大多数人给我的回答都差不多,他们想要降低体脂,变得更强壮一点。但有时候这件事完全靠猜,因为有的人总爱说些虚无缥缈的词汇,让我听不明白。后来我知道了,大概是肥胖这件事让他们感觉羞耻,他们不愿意直说吧。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健。和其他没什么运动经验的人相比,我第一次见到李健,他就已经拥有很好的健身基础,他喜欢踢球,经常游泳,也尝试过不同的健身训练方法。他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很高,喜欢研究好东西,还会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时候,研究当地的健康食物是什么样的。
即便如此,和他上的第一堂课似乎还是把他吓了一跳。我告诉他,我们的训练只有半个小时。你没听错,从开始热身到结束训练,一共只要30分钟,但都是高强度的极限练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让身体得到真正的锻炼。
我做过研究,这些成功人士工作日程非常紧凑,我明白他们有多在意于单位时间内的效益产出。想想我的客户的工作性质吧,让一个掐秒表计算收益的银行家,腾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成本,闷在健身房里做中等强度的运动?这太不现实了。
刚开始的时候,这个概念对李健来说也是陌生的,以至于健身时的他一直在提问,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为什么要那样练习,简直成了一个“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后来我们甚至花了比健身半小时更长的时间,讨论这样训练是否有效。
不过开始训练后,李健很快接受了这个训练逻辑。要知道,就算他这样体能不错、有训练基础的人,面对这种疯狂的高强度力量练习,坚持了20分钟就精疲力竭了,在极限状态再多坚持一秒钟都需要花费成倍的体力。所以,你并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维持运动,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训练一样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我的很多客户都来自金融业,对于成天计算投资回报率的他们而言,这样的健身时间投资,应该算得上划算。
运动让二胎妈妈姚晨顺利生产
如果没有改行做健身教练,我想我的生活可能跟我的金融业客户很相似,成为一家公司的合伙人,每天琢磨着如何增进管理,提高利润。
我出生于香港,父亲曾是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他的一项比较有名的政绩就是将迪斯尼乐园落户香港。
我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后,曾在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工作,还曾做过跨国并购的项目,促成了巴克利银行在中国的落地、水井坊的收购等等。
在即将做到合伙人级别的时候,我开始想要换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我更喜欢的生活。2011年,我回到了中国,打算做一个健身教练。正是因为我的客户大多都是各个行业的精英,也许我比其他人更能理解他们的需求,毕竟大家都是天天算着投资回报率的人。我把健身工作室安排在写字楼里,为他们准备好所有运动所需的装备,让这些穿着西装皮鞋的高管们,能以最高效率进入运动状态。
在开始将健身作为事业的时候,我做过一系列的研究,比如关于健身与吸引力之间的关系。事实上,越是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健身对他们而言越有用,因为研究显示,人们更愿意取信于有吸引力的人,而吸引人往往来自良好的身体素质。那些看上去健康、有力量的好身材人士,会被认为可信度更高。不管是明星还是企业家,这种良好的第一印象都可能是工作中的重要助力。
姚晨在孕期还坚持健身。
不过,在现实中,并没有很多适合他们的训练。刚到北京的时候,我考察过很多健身房:人们面无表情地在成排的跑步机上慢跑,机械化地使用着训练肌肉的设备,训练强度很低。
可是,如果真的只是想要慢跑,和家人一起到公园里一边呼吸着新鲜空气一边跑步不是更好吗?健身房提供的应该是异于常规运动的高强度训练。
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会要求学员抛弃以往的观念,尝试做些挑战自己的事情,能跑多快跑多快,能跳多高跳多高,试着去了解自己的身体,并尽可能挑战它。
我很喜欢研究健身这件事,就像当年在牛津读书做课题的日子一样,查文献,找案例。有趣的是,还真的有人对我的研究感兴趣。我和李健时不时在一起吃饭,我们会聊起他最近发现的营养食品,还有我的健身研究。爱提问的他现在也喜欢研究健身了,他在自己微博上发的有关健身的视频,他几乎每一条评论留言都会读,他想知道人们对健身这件事都在想些什么。
闲聊时讲起了我关于孕期健身这件事的研究。说实话我并不觉得我算得上这方面的专家,但是在我的妻子怀孕时,我拿它作为一个课题似的做过研究,许多案例都能证明,在专业指导下的适当运动对孕妇是有很大帮助的。结果他知道后非常感兴趣,还热心地把他正在怀孕的好朋友介绍给我。我就是这么认识了怀孕中的姚晨,帮助她开始孕期训练,看吧,适度的锻炼帮助她顺利生产,她现在也开始爱上运动了。
做一个抱得动自己孩子的爸爸
不断挑战极限的健身锻炼过程是异常辛苦的。不过我发现,那些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在健身的时候,是有点疯狂的。
假设每个动作的难度最大分值是10级,当难度达到8级的时候,很多人会放弃,这很常见,我也接受学员在这个时候放弃。可这些人是不会中断训练的,他们会在就快扛不住的时候继续咬着牙坚持,把自己的极限向前再推一把。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在想,这可能就是创业者必须要拥有的品质吧。那些在困难的运动环节没有轻易放弃的人,在自己的事业上也会表现出了一样的坚韧。
我训练过不少事业成功的人。我注意到,他们有一个相同的特质——越是成功的人,自我管理越严格。也许对他们来说,自律是一种习惯,不管工作有多忙,他们都会严格维持自己的健身计划。其中一个学员是一位资历颇深的企业家,因为工作安排比较满,他每天只有早上7点有时间锻炼半小时。而他真的会在每个早上7点准时出现,从未缺席,也从未迟到。我想这大概就是他们的习惯吧。正是这样的习惯,让他们获得了最为显著的健身效果,也赢得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有时候我会和李健讨论,大家为什么要健身?
我并不认为,人们真的想要训练成健美选手那样满身肌肉的样子。在我看来,运动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成为一个更有用的人。
不久前,我收到了学员的短信。他告诉我,假期的时候他跟家人一起爬长城,本以为自己会在半路上体力不支,在孩子面前显得狼狈,结果因为开始了健身,特别是做了很多腿部力量训练,全程下来感觉还挺轻松的。他说,他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在家人面前表现得这样强壮,成为了家里的可靠的爸爸。
在我自己的上一个假期,我带着孩子去越南旅行,中途有段路不好走,大家都要抱起孩子向前走。走到半路回头看,一个手臂没有力气的累得气喘吁吁的爸爸,孩子张开双手要他抱,可是他已经抱不动了。这样的力量缺失会让他在旅行的乐趣降低,作为父亲,他也没能很好地照顾到自己的孩子。
我很希望他能够开始锻炼,以最简单的方式随时开始,这样世界上又会多了一个更有用的人,一个更有用的爸爸。
每人互动
你喜欢什么健身方式?
后台回复“进群” 加入每人部落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尊重原创,侵权必究。
点击图片↑↑↑查看每日签(meiriqian)详细内容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诗人余秀华|海淀拼娃|外卖江湖|CEO10条法则|ICU病房故事|离婚买房记|杨绛他们仨|白银案改变的人生|传奇王菲|莆田假鞋|任素汐|豆瓣阿北|国民食品方便面|虹桥一姐|人脸识别|北漂搬家故事|杀猫者|大龄留学|被辱母亲|颜丙燕|北京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