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 莫言:文化到底能不能赚钱

2019年12月1日-2日,近千名企业家将出席由新华网、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每日电讯主办的2019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此次论坛围绕“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主题,邀请政府领导、知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共同探寻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分享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经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大发展空间,续写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12月1日下午,在此次论坛平行分论坛——“文化经济发展论坛”的现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就“文化如何赚钱”等问题发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特别策划 | 莫言:文化到底能不能赚钱_第1张图片


文化经济,文雅说是用文化创造价值,通俗一点讲是用文化赚钱,文化能不能赚钱呢?当然可以赚钱。但是中国现在的文化产业却是赔钱。包括戏剧在内的很多艺术,都是依靠政府补贴才能支撑下去。我们每年排演大量的戏剧,演出二、三场就被束之高阁。花那么多钱根本没有产生什么价值。当然创造的一些社会价值要另当别论,我今天主要和大家讨论文化能不能赚钱。虽然能不能赚钱不是弘扬文化的唯一标准,但起码是重要标准。


差的文化不可能赚钱,好的文化肯定可以赚钱。


近年来,我在外面看了不少的戏剧。在伦敦就看了两场根据雨果小说《悲惨世界》改编的歌剧。2009年看了第一场,2019年看第二场。时隔十年,这个戏依然每天都在同一剧院演出,这个剧场也成了《悲惨世界》专有演出的剧场。这场戏到现在估计演了快九千场了,演员也换好几拨了。剧院所有的座椅都已经被坐的破烂不堪,但几乎场场坐无虚席,甚至有时候一天要演两场。这样的演出盛况和票房效果自然要赚大钱的。另外,我也观察到,在伦敦,很多演出都是一票难求。由其可见,在西方国家舞台艺术是赚钱的。


特别策划 | 莫言:文化到底能不能赚钱_第2张图片


今年,我去了四次日本,主要的目的是做文化课堂,看戏也是重要的活动。我在一个有104年历史的古老的剧院,看了五场戏剧。这样的剧院在中国是找不到的,世界各地恐怕也很难找到。这个剧院100多年来一直在坚持,而且越来越红火,不仅在日本有大量粉丝,还在世界各地都有粉丝。演出剧目丰富多彩,有的改编自西方的歌剧,有的是根据欧洲的故事改编,也有日本民族传统故事。这个剧团还有个特色,演员全部是女演员,每一个都年轻貌美。并且还有一条霸道规定,演员不能结婚,一旦结婚立刻退出。


剧里所有的角色无论男女老少,通通由年轻貌美女演员扮演。因此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一种集雌雄兼体、英俊柔美于一体的美学风度。所以粉丝大部分是女性。我们看的五场演出,每一次举目所见几乎都是女性,偶尔有几个老人或者几个年轻人陪同过来看戏。演出结束后,哪怕外面冰天雪地还是风暴雷鸣,都有成百上千的粉丝围着围巾或者戴着标识在剧院门口,等待他们心中的偶像。


这个剧团演出有两个场地,一个在东京一个在神户。票价都是3500元左右,我们好几次还是高价买退票才可以看到。一个剧团可以坚持一百多年都赚钱,那么,这种经验在中国能不能复制,我们也曾反复讨论这个话题。结论是当然不能复制,但可以借鉴。因为全世界有共同语言的就是歌剧、音乐剧、舞剧。


比如日本传统的歌舞妓,是跟京剧有一点类似的剧种,可能历史比京剧古老一点,里面很多元素都使我联想到中国的京剧。京剧这样一种古老戏剧,在中国很多地方送票都没有人看。但日本歌舞妓演出却盛况空前。观众主要由老年人群体构成,很多人盛装来看演出。一场演出大概三个半小时,有的时候中场休息赶在中午,观众还在剧院里面吃饭。


在日本,我们的近邻,他们传统的歌舞妓不但能够创造价值,而且创造很好的价值,可见舞台艺术文化有广阔空间。中国有大量人口资源,又有丰富的戏剧品种和传统,如果我们的剧目能选择得当,演出精益求精,自然会吸引来观众。虽然在当下这个年代里面,时间是有限的,各种各样娱乐方式把人的有限时间给分散掉了,但是如果用心培养,我相信一定可以拥有大量的观众群体。


其他的艺术品类,像美术、音乐、包括舞蹈,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很好的创造价值,在中国未来市场也令人期待。中国人对艺术的爱好,从来不弱于任何一个国家。关键看能够拿出什么样的东西给观众。我搞文学创作写小说,偶尔也写戏剧。我的经验是任何艺术当中,都有一种共同性。这种共同性是跟人类的情感相关的。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通过翻译感动别国的读者,就是因为这些作品里面都有人的共同性。这样的一种共同性不仅文学要保持,所有其他艺术品种都要保持。


当然坚守文化艺术共同性的同时,也要发展、突出、保护文化艺术的差异性或者说特殊性。没有差异就没有比较,没有差异就没有艺术。不管在经济领域里面,还是在文化领域里面,差异都非常重要。保护差异、突出差异、发展差异,才可能使我们的产品保持高质量水平,创造高质量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特别策划 | 莫言:文化到底能不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