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

——信息技术课的那些事

“老师,我们今天学什么?”

“老师,我们玩一节课的游戏吧,我们都好久没有玩游戏了。”

在带着学生机房的路上或者课间碰见班里的学生,这两个问题一定会清晰地从学生口里蹦出来。对于游戏的渴望和执迷是学生的常态,不管是学习中跑得快的还是原地踏步的。面对这两个问题,很多时候,我都不做回应。对于学什么,课堂上就揭晓了,而玩游戏,我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课堂上,我熟练的把各个操作不知详细的给学生演示,提示每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每次对于重点操作进行细致讲解时,学生的注意力便会产生变化。因为重点操作的强化是重复,而且希望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注意到,此时的显示器上,鼠标指针变化不多,学生对于变化不明显的操作,自动过滤。有时,对于重点的演示正酣,不经意的发现有几个学生正互相比划,玩得甚是有趣。提醒后,深怕后面操作时不会,又强调一次。

课堂上的操作自是不比游戏有趣。

相同的内容在五个班都得演示一遍,前两次很有激情。兴致勃勃的把课堂内容操作演示一遍,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在教室里前后左右来回穿梭,发现操作上有难点的,给予援手。

常见的错误操作已经在前两个班级中总结了,换个方式来开展后面班级的课堂教学。于是,我邀请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来演示我描述的操作。这个进程会比较的慢,有时,学生不能对某个操作的专业描述敏感,需要我变换另一种描述。虽然进程慢,但对于学生回答操作问题时的描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说明。形式很好,但小学生对这种形式不感冒,参与率不高。

不行我们就换。上课铃一响就让学生翻到本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先通览本课的内容。根据自愿的原则,通览结束后,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分享自己学到的内容,到讲台这儿了,把自己学到的操作演示给同学们看,其他学生对于演示进行评价和补充。这个过程,参与度上来了,但小学生的咋呼也出来了。这时需要及时给予提醒,维护课堂的正常秩序。不同班级,咋呼的情形也不同。有的一提醒就能安静,有的需要停下来静一静,有的,我就一直停下来了。

后来发现,不同的班级要不同的课堂开展方式。

“这节课,我们要复习一下学习过的内容。复习以提问的方式进行,班里一个四个小组,每个组回答6个问题,6个问题都回答正确的小组可以获得本节课自由活动时间20分钟;每答错一个问题自由活动时间减去2分钟,并且增加2个问题;如果不参与回答的小组有出现捣乱、抢答等干扰回答小组的情况,出现一次减去自由活动时间3分钟。”

针对这个规则,因为有自由活动时间作为奖励,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临近期末进行学期复习的时候,采用这样的方式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仔细回忆过去的课堂,对于巩固复习,课堂小结这个方面没有引起重视,只是把本课的内容和各种操作放置到任务中,通过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来判断本课的学习情况。

在提问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很多基础操作并不熟悉,一方面是练习时间学生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没有及时在课堂中进行总结,形成逻辑框架。

课堂不能少了必要的总结。

对于我的课堂,总有很多设想。目前,我特别希望有一个学习过程记录系统。它能记录学生提交的任务完成情况,并对完成度进行打分,把学生任务完成提交的情况进行累计、分级。在学生登录的时候及时反馈前面的任务完成情况,提示学生目前所处在位置,能够进行提升的方面。不定期的对学生过去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让学生感觉到过去的学习成果是自己的经历的一部分。

这个系统和游戏里的成就系统一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自己的过去有一个成长的比对,这样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同时也要展示其他学生的学习成就,让学生之间进行比较,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我还想要在这个系统中记录学生的学习习惯,把平时的行为进行记录,这样有利于老师去分析学生的行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并能针对性的给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提出有效的建议。

记录系统参与的课堂或许离我们不远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