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高以翔去世,猝死离我们有多远?这些救命方法你必须了解

昨天凌晨,网上流传的一条“台湾演员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猝死”的消息,一时引起网络的一片哗然。昨天 中午时分《追我吧》节目组发布声明,确认年仅 35 岁的高以翔在 录制节目过程中,发生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身亡: 演员高以翔去世,猝死离我们有多远?这些救命方法你必须了解_第1张图片


心源性猝死也称心脏性猝死,顾名思义就是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 通常是看似正常的人,突然出现晕倒等症状,如果没有任何处理措施,1 个小时内就可能会死亡。
猝死的“幕后推手”
或许颠覆你想象,不少猝死者平日给周围人的印象都是“一向身体很棒”。 为什么运动性猝死偏偏发生在他们身上?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运动性猝死吧。
演员高以翔去世,猝死离我们有多远?这些救命方法你必须了解_第2张图片
1、什么是运动性猝死? 运动性猝死,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


2、运动性猝死的真正原因 运动不是造成猝死的主因,隐藏的心脏病可能才是运动性猝死的“幕后黑手”。


猝死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之分。 心源性是指因心血管疾病而发病,其中以冠心病最常见。 非心源性因素有过度劳累、酗酒、服用药物、剧烈运动等。 英国伦敦大学研究发现,每天工作超过11小时,患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67%。 熬夜还会让心肌缺血缺氧,很容易成为诱发心血管疾病发作的“最后一根稻草”。


“心源性猝死”是运动性猝死的主要表现形式,如: 心肌炎、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心肌肥厚等。 刺激因素还包括: 急性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兴奋和血流动力异常引起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等。


也就是说,“运动性猝死”并非平白无故的发生,而是心脏自身的器质性缺陷受到刺激因素而诱发。


猝死来临前的6个信号


猝死看似事发突然,实则有迹可循。 当身体出现以下6种信号,需高度警惕猝死发生。


1、胸闷、胸痛 如果最近活动后突然出现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 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冠心病、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能诱发心跳骤停的一些心血管疾病。


2、心慌 心慌通常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 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心源性心律失常的结果。


3、心跳过缓 心脏跳动速率减慢,严重时会引发心脏停搏。 心跳过缓,血压变低,很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导致猝死。


4、晕厥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 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要警惕,尽快查明原因。


5、不明原因的疲乏 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且持续时间长,伴有胸闷、水肿等,要警惕!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 心肌炎在年轻人中较多见,通常在感冒1~2周后,出现疲乏、胸闷、乏力等症状,极易引起急性心衰。


6、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 患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患者,如果有眼睛看不清楚东西,并且伴随肢体麻木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中壮年特别要谨防心脏病和过劳死,而老年人出现心跳骤停多是因为慢性疾病没有有效控制或者急性加重,对老年人应该防控慢性病。


特别提示: 猝死的黄金救急时间在发病10分钟内。 一旦周围人发生心脏骤停,赶快拨打120求救。


面对猝死患者,最好的办法是进行除颤或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心肺复苏术你get了吗?

演员高以翔去世,猝死离我们有多远?这些救命方法你必须了解_第3张图片

演员高以翔去世,猝死离我们有多远?这些救命方法你必须了解_第4张图片

演员高以翔去世,猝死离我们有多远?这些救命方法你必须了解_第5张图片 PS: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非专业人士也可使用, 如果现场能取得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非专业人员也不要发怵,只要打开后按照机器指示操作,都能成功实施心脏除颤,更大大提高复苏成功率。


人工呼吸(非必须) 最新的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指出,未经训练的非专业救援者可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 主要考虑到两点,首先,有效且不过度的人工通气实施起来需要一定的技巧,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救援者很难做好; 其次,公共场所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隔离措施无法到位,增加传染性疾病风险。


做到7点远离“运动猝死”


演员高以翔去世,猝死离我们有多远?这些救命方法你必须了解_第6张图片


运动猝死不分年龄,人人都应时刻保持敬畏。 想在运动过程中远离危险,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No.1 运动前排查风险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心血管系统检查,彻底排查潜在疾病威胁。 在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前更是如此。


个人病史: 1. 运动中出现胸痛或胸部不适; 2. 没有其他原因解释的晕厥或接近晕厥; 3. 运动中过度的呼吸困难或疲劳; 4. 曾发现心脏杂音; 5. 血压升高。


家族史 1. 有亲属在50岁前因心脏疾病突然去世; 2. 近亲在50岁前因心脏疾病出现残障; 3. 亲属存在以下心脏疾病: 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或其他离子通道病、马凡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


体格检查 1. 听诊是否存在心脏杂音; 2. 听诊是否存在提示主动脉缩窄的股动脉音; 3. 观察是否存在马凡综合征的表现; 4. 测量坐位肱动脉血压。


No.2 保证充分的热身


运动前热身,能让尽可能多的血液流向心肺和肌肉,提高心肺的代谢能力,以保证在进入高强度运动后,人体能量代谢能满足运动的需求。 热身一般占总运动时间的10%~20%。 冬天天冷,热身时间要适当延长。


No.3 运动量不宜过大


马拉松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高风险的竞技运动,不提倡未经训练的人参加马拉松全程跑。 长跑有利于心脏健康,但要循序渐进。 初练者一般从3000~5000米开始,或持续20~30分钟。


No.4 及时补充能量


长时间运动,应及时补充运动饮料、能量棒、盐丸。 建议每跑5公里喝100~150毫升水。 夏天饮用水要保持在8~12摄氏度,冬天保证水温在30~40摄氏度。


No.5 感冒、发烧不运动


有些人认为跑跑步、出出汗,感冒自然就好了。 事实上正相反,因为感冒发烧使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运动会进一步加速免疫力下降,病毒易于入侵,如果入侵心肌,会形成病毒性心肌炎。 自身很疲惫、熬夜的情况下,也不建议剧烈运动。


No.6 运动中不适别硬撑


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很明显的气喘、胸闷、胸痛,要立刻减缓运动或暂时退出运动,千万不要硬撑。


No.7跑步后不要立刻停步


跑步结束不要立刻停下来,最好能走上10~20分钟,同时做深呼吸,给身体一个缓冲时间。 可配合做一些静态拉伸动作,比如弓步压腿、侧压腿等。 同时,不能马上洗澡、吹风或用空调等。


全民运动值得提倡,但高强度运动并非人人适合。 选择力所能及的项目,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才能真正从运动中获益。
来源 :上海女性、央视新闻、福建卫生报、生命时报、人民网、搜狐健康、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石铁疾控。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只为每天给大家提供更多精彩的知识与内容,但不代表军武完全认同此观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演员高以翔去世,猝死离我们有多远?这些救命方法你必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