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里“推动”读书是一件费解的事

在学校里“推动”读书是一件费解的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读书首先为了自己,对自我启蒙、自我救赎非常重要。

但是,当一个社会的各种评价系统在努力掏空自我的时候,当制度、文化、人性在走入恶性循环的时候,当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可预测的时候,读书人的尴尬与悲怆就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整个社会似乎都在进入一个逆淘汰系统:邪恶淘汰善良,贪腐淘汰清廉,违法乱纪淘汰诚实守信,外行淘汰内行,应试匠人淘汰读书教师……

在学校里“推动”读书是一件费解的事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时候也会悲观地想,读书,对这个社会到底有多大用处?

西方历史弃恶从善,中国历史弃善从恶。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而中国一直在歌颂自己的光明,却带来了黑暗。

这个古老的帝国似乎一直在走物质上坡而精神下坡的路子,纵横捭阖的苏秦张仪只是个阴谋家,扬名立万的刘项原来不读书,而李广难封,李白醉卧江湖,李贽则自刎于监舍……一些杀人狂却成了英雄豪杰,成了历史的注脚。

才华、思想、风骨一直都是权力忌恨排挤打击的对象,因为它们和权力是不兼容的。这个社会的知识权力都不是最大的,只有暴力才是最大的。几千年来,这个社会一直都是豪强们的盛宴,几千年都没有走出文化制度的“铁屋子”。

一个表面上花花绿绿的“湿地社会”,实则是封闭的“集装箱社会”,希望不知道在哪里。

这个社会似乎受到了上帝的诅咒,恶性循环,人人自危,互相伤害,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各种奇葩事件层出不穷,不断突破底线,故事的荒谬让小说家的想象力都相形见绌。

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内心的黑暗,远离真理,远离信仰,即便有良好的制度,溃败的人性也会解构它,有时候真是觉得没有办法。偌大的社会交给强权制裁似乎就是它的报应。

中兴通讯的“缺芯”不仅仅是一种商业现实,更像是一种社会隐喻。

整个环境几乎全是金钱利益的冲动,上上下下都很浮躁,都想“快速发展”。整个社会都“空心化”了,如一棵古老的大树,表面枝繁叶茂,其实枝干是空心的,惧怕风雨雷电,所以才要左支右绌地“维稳”,保重大树的安全。

在学校里“推动”读书是一件费解的事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一个社会丧失了理想、精神和信仰的时候,利益的冲动就是唯一的的冲动,金钱就变成了偶像,成功学就成了显学。

黑格尔认为:中国是一片还没有被人类的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里,理性与自由的太阳还没有升起,人还没有摆脱原始、自然的愚昧状态。一切属于精神性的东西,都离中国人很远。

虽然有歌曲唱到: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但希望是什么,几千年治乱循环走下来,真不知道希望长什么模样。

只有回到读书,你才会发现,希望原来就在一个人的心里。

只有读书,才会点亮内心深处的灯盏,让自己敞亮起来。

你不再对外界抱什么希望,而会把力量用到自己身上。

绝望之后,你才会在内心升腾起真正的希望,那是读书带来的力量。

在学校里“推动”读书是一件费解的事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读书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但一个全民杀善的环境,不改变制度,仅仅提倡读书,确实是退到自身的一种尴尬选择,但也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许多人的脑子已经坏了,包括一些标签名头似乎很响亮的人。

读书,是自我净化、自我改变、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么美好的事,还要在学校“推动”,确实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那些推动校园阅读、打造书香校园之类的标语确实颇费思量:学校难道不是读书的地方吗?

当然,一个学校的读书都要“推动”、氛围要“营造”,也从另一个层面也让人思考:我们当下的学校都在干什么?

在学校里“推动”读书是一件费解的事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读书越来越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在学校也不例外,作业、考试和各种活动会把你的时间打成碎片。

虽然当下信息超载,读书时间紧张,但不读书的学校能叫“学校”吗?

无论如何,在一个急功近利的氛围中,读书都是一件保守自我、完善自我的美好事情;甚至可以说,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慈善。

因为读书,你会走向世界的高处,看到一个更开阔的世界,放大自己的视野;你也会潜入历史、社会和人性的深处,洞幽烛微,更容易达成“理解之同情”或“同情之理解”。

旅游,是身体的阅读;阅读,是心灵的旅行。

前者放大身体半径,后者放大心灵半径。

身心的半径放大了,生命的格局也就放大了。

在学校里“推动”读书是一件费解的事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学校里“推动”读书是一件费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