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阑夕
随着现象级综艺「乐队的夏天」首季比赛阶段落幕,又一音乐形式开始逐渐走向公众视野。
媒体上充斥着对于这档节目沸沸扬扬的讨论,不乏有专业乐评人和乐迷们发出了「一档自制综艺究竟能否使中国摇滚乐破圈」的疑问,相较于收听门槛颇低的民谣以及「中国新说唱」等综艺掀起的全民嘻哈浪潮而言,「乐队的夏天」影响力的确显得有些相形见绌。
但有一定了解的人,便不难道出继1994年红磡体育馆「摇滚中国乐势力」这座再难企及的高峰后,在过去近20年间一度被视作阿斗的中国摇滚乐究竟有多低迷,经历了从主流到小众的更迭,一档综艺或许无法让摇滚乐的地位发生质变,但也足以成为黑暗中的一丝曙光。
将时间再向回追溯到1978年,因为险些被谋杀而阔别故土两年之久的雷鬼教父鲍勃·马利,重新回到牙买加参演了举世闻名的「ONE LOVE PEACE」演唱会,期间他让彼时牙买加两个斗争多年的对立政党领袖握手言和,这起事件的影响力足以载入史册,鲍勃·马利与他的雷鬼乐也对世界乐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海外到国内,从雷鬼到摇滚,一种音乐类型能否被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主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精神内核所带来的话题性。
1985年7月13日,为埃塞俄比亚饥荒筹集资金的「LIVE AID」演唱会邀请了100余位著名摇滚乐歌星参与义演,除了伦敦和费城现场数万名观众外,140多个国家的实况直播吸引了全球共计近15亿观众,「LIVE AID」成为了世界摇滚史上最盛大的演出之一,皇后乐队的知名复出表演便诞生于此。
这是话题的力量,它不等同于互联网催生出的「流量」一词,而是代表着艺术创作内核与普罗大众个体之间能够产生的共鸣。
音乐作为内容载体之一,无论是绝对统治着20世纪前中期的黑胶唱片时代,还是此后崛起于八十年代的CD机时代,亦或是如今能将轻量化发挥到极致的数字时代,音乐本身所携带的社交属性在诸多内容形式上都拥有一骑绝尘的地位。
如果说前两者造就了一场场能够轰动世界的伟大演出,那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音乐则为延伸出线上社交链条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但行业对于音乐社交领域并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过去几年间,数字音乐平台的版权大战如火如荼,身处局中的玩家更多关心的是如何用版权为自己筑起行业壁垒,糟糕的竞争导致了产品本身所受到的关注大幅下降。
所以如今市面上数字音乐平台差异化产品开始变得寥寥无几,在「一个人看电影」都能进入年轻人孤独排行榜TOP 10的时代,对听音乐+社交这件事的重视,实际上是一种用户体验层面的升级。
这便是网易云音乐在行业纷争看似即将落幕时得以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用户在收听每一首歌时,都能在其评论区收获最大限度的共鸣,得益于网易一贯的评论式社交基因,网易云音乐在上线之初便靠此收割了一批忠实粉丝,早期用户在评论区为产品冠以「云村」的称谓,将这座精神乌托邦涂抹上了一层亲切的色彩。
就在用户自主建设和营造出的氛围中,网易云音乐发现仅此而言仍然无法满足「共鸣」的需求,基于评论生态的优势,近日网易云音乐又上架了「云村社区」板块,宣告在音乐社区的战略中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云村社区的出现,本质上是对网易云音乐这款产品差异化功能的整合与升级,当用户开始涌向评论区、直播、短视频以及TAG等板块时,云村社区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过剩需求倒逼官方运营介入的产物。
在云村社区下的Mlog(音乐日志)功能,才是网易云音乐此次更新后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要角色,它意味着拥有良好表达习惯的网易云音乐用户,可以用二次创作的形式来记录自己,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社区内的独有氛围。
事实上,这项灵感同样来自于早期为了表达对产品的喜爱而自发制作了一系列插画的网易云音乐用户。从功能整合到沿用「云村」的名称,再到官方倾力打造出的二次创作温床,网易云音乐将「用户主导」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这与互联网早期文艺青年聚集地的豆瓣颇为相似,不同的是,前者涵盖了书籍影音等多个领域,而专注于音乐的网易云音乐具备了用户在分享和创作上的即时效应,对于「共鸣」这件事而言,「此情此景」显然更具优势。
云村社区同时也更为符合网易云音乐用户画像年轻和极具表达欲望的特征,除了#蒸汽波文化#等新颖的TAG外,网易云音乐里还充斥着「蘑菇」、「吃菇村民」等用户自发创造的社区「黑话」,甚至不乏有主动站出来维护氛围以及游离于评论区的阵型大军。
社区的本质,其实在于驱动用户重构内容的纬度,简而言之,就是在算法之外,开辟一条新的发现和分享音乐的路径,人类是孤独的生物,能够经由某种共同的偏好而找到同类,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幸事。
毕竟,从零散的群居到村落的形成,正是我们数百万年来积累的经验。
当市面上多数同类产品仍在秉持着资本致胜的打法时,网易云音乐的文化差异不仅使业界看到了竞争的另一种方式,对于音乐行业本身而言也是一种赋能,就像弹幕文化可以让同质化的视频显得更加有趣的道理,如果数字音乐应用可以起到凝聚年轻人、并让他们自成组织的作用,从商业创新到流量甄别,都会产生新的玩法。
细数网易云音乐走过的六年时间,日渐庞大的体量让它早已脱离了当初「小而美」的阶段,但却始终是琳琅满目的产品中最为独树一帜的存在,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区别于多数做法的差异性,往往很有可能代表着下一个主流,当初它在主推评论功能时,没人会想到短短几年时间过去,「听歌要看评论」就改变了越来越多用户的必要习惯,且成为行业标配。
就像20世纪50年代被公众视为节奏布鲁斯变种的摇滚乐,没人能想到仅仅经历了数十年的更迭,这种当初不被看好的音乐类型会坐上世界乐坛的主导地位。
你还可以在这些地方搜索「阑夕」订阅我的内容
微博 / 今日头条 / 腾讯新闻 / 天天快报 / 百家号
约稿/合作联系助理微信:mingge1987